我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成效明顯獲千萬元獎補資金排名全省第一

省財政廳日前發佈《關於下達2019年度省科技型創業企業孵育計劃資金分配方案的通知》,對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等級為A類(優秀)和B類(良好)的孵化器撥款6000萬元進行獎補,其中我市獲得1135萬元,居全省第一。

在近日公佈的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對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成效明顯且地方財政給予資金安排的地方”中,我市榜上有名。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載體。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創業企業為服務對象,對科創企業開展創業培訓,提供研發、試製共享設施,以及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務,是一個城市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市共有17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16家大學科技園。此次參與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績效評價的為83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自願參加評價的大學科技園,其中12家被評為優秀(A類),較去年增加2家,佔全省86家的14%;50家被評為良好(B類),較去年增加19家,佔全省231家的21.7%。

這些孵化器在運營方式上各有特色。雨花臺區智慧城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是2016年獲批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這次績效評價為A類(優秀)。“目前我們在孵企業93家,已經連續兩年獲評優秀。”孵化器負責人王愛兵介紹,這個載體採用“場地+導師+基金”運營模式,遴選優質項目進入到孵化器,為企業配備投資人導師,或定期邀請成功創業者或企業高管舉行創業培訓。據介紹,他們正往投資型孵化器轉化,除自身成立3000萬的種子基金外,同時和外部基金風投合作,共同成立了財運寶(上海)基金,為孵化器在種子輪後提供了後續投資保障。

江蘇博特新材料創業園本次績效評價也是優秀。這家孵化器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和產業研究院建立,獲得新材料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範和國家眾創空間備案,形成孵化梯次服務鏈條,圍繞新材料領域,集聚和培育科技企業和項目,形成新材料全要素產業鏈。

創業園總經理周棟樑告訴記者,園區不僅有專業的新材料項目人才,更有專業的新材料公共實驗平臺。針對新材料項目孵化特點,從最初的一個idea萌發,為新材料領域的創業者提供實驗室、知識產權保護、行業市場分析等專業輔導,幫助創業者把idea挖掘打磨成一個可落地實施的新材料產業項目。孵化器運營團隊中,有8人(42%)通過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從業人員專業培訓,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服務能力。去年,園區幫助5個在孵項目獲得近千萬元風險投資。

由高校舉辦的大學科技園也是科技成果轉化和孵化科技企業的重要平臺。此次同樣獲評優秀的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擁有創新創業載體5.6萬平方米。入駐園區的江蘇智城慧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是南理工學生創業企業,定位於“交通+大數據”領域的專業技術集成服務商。目前公司估值已過千萬,平均每年吸納3—4名大學生到崗就業。

市科技局高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省政府從2017年起根據年度地方財政對孵化器的支持力度和省級以上孵化器績效評價綜合分配孵育計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地方孵化載體。這次南京獲得1135萬元科技企業孵化器獎補資金,是近三年來最高的。依據2018年市委一號文配套細則,市級財政資金也將給予配套資金扶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