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新冠疫情,國內打上半場,國外打下半場,做外貿的打滿全場。”

1-3月數據公佈,外貿行業哀鴻遍野,進出口遭到無情暴擊。

疫情中最早傳出來的工廠關停新聞,就來自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稱Fossil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導致公司隨時可能關停。

由於沒有訂單,珠海某外貿企業員工剛復工就被告知要放假6個月……

疫情之下,東莞1-2月進出口同比下降14.3%,珠海1-3月下降17.4%。

現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外貿行業將出現漫長的嚴冬?

“不。”

佛山站出來了,大聲說道。

作為與東莞齊名的“世界工廠”,佛山外貿刷出了逆勢增長的佳績。

一季度,佛山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019.9億,同比增長10.3%,增量貢獻度高居全省第一。

其實,站出來的不僅是佛山。

江西省第一季度進出口增速高達15.7%,全國第一。河南省外貿逆勢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4.6%。

山東的濟南,進口額暴增54.5%,拉動進出口漲幅達到20.7%,令人震驚。

冰火兩重天!

“不要浪費一次危機”。顯然,中國的外貿城市格局,正在上演一輪大洗牌。

佛山、江西、河南、濟南……它們做對了什麼?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疫情之下,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最讓人揪心的是外貿。

消費可以靠“直升機撒錢”刺激,靠網絡直播帶貨,投資可以靠新基建,但外貿很難。

“3月訂單量開始明顯減少,但也陸續還有單。進入4月,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個單都沒有接到!”

在國內外貿十強城市珠海,一位企業主如是說。

從航路受阻到運費飆漲,訂單取消,存貨積壓,企業只好輪休降薪、裁員放假。

對外貿行業從業者來說,真的是一次又一次暴擊。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稱Fossil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

在中國,外貿拉動的就業人數達到近1.8億人,再算上他們背後的家庭,是極其龐大的群體。

今年一季度,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

形勢相當嚴峻。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湧出了一股股清流——佛山等城市的表現,真的令人驚喜。

以佛山為例,一季度同比增長10.3%。靠它的緩衝,進出口第一大省的廣東,才把降幅穩住在了-11.8%。

這座低調的萬億級城市,意外扮演了一次外貿壓艙石的角色。

確實是相當不容易。

居然頂住了疫情的衝擊,靠的是什麼“絕招”?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其實,這些城市能夠在疫情中逆流而上,絕不是偶然,不是突然發生的事。

事實上,去年貿易摩擦如火如荼,外貿就已經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也練就了一些城市的“硬功夫”。

比如佛山,2019年外貿進出口就創歷史新高,總值達4827.6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居珠三角九市第一,穩中向好。

江西2019年與233個國家和地區形成貿易往來,進出口總值3511.9億元,同比增長11.1%。

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也有各自的“秘訣”。

比如,牢牢把握住了海外市場的轉向。

今年1-3月,佛山對東盟、歐盟這兩個主要市場均保持了超過兩位數的增長。江西省也有類似的情況。

佛山自然資源稟賦較薄,不是省會城市,也沒有特區政策。可偏偏是這麼一個普通地級市,總是在動盪時刻,讓人刮目相看。

它毫無疑問是工業重鎮。

2008年,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許多沿海城市的製造業受到衝擊,然而佛山仍然堅守制造,第二產業的比重維持在60%左右。次年,佛山的工業總產值甚至超越了廣州。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佛山、廣州、深圳第二產業比重(%);來源:《廣東統計年鑑》,佛山、廣州、深圳統計信息網

佛山重點推動外貿結構轉型升級,同時引導本土企業通過展會、經貿洽談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

這一背景下,佛山2008-2010年GDP仍保持了高增長,分別達15.2%、13.5%、14.3%,高於廣東和全國的平均水平。

佛山是紮實的內生型經濟。當地發達的民營企業,活力的市場機制,共同構成了佛山經濟的重要底色。

這與東莞、蘇州依賴三來一補逐漸壯大的出口加工業,深圳的科創制造,上海、天津的裝備製造形成了鮮明對比。

要知道,佛山經濟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只有57%,遠遠低於東莞、深圳、珠海這些大灣區的競爭對手。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東莞那種簡單的加工貿易,本就是大進大出,兩頭在外,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它的經濟效應遠遠沒有做自主品牌、發展總部經濟高。

一門心思做實業的佛山,幾乎是逼出來了一批品牌。

本土誕生的美的、格蘭仕、萬和、海天、碧桂園等品牌巨頭,隨著國內市場需求擴大,產銷兩旺。

光北滘就孵化出兩座世界500強企業,是一些省會城市都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正所謂“有家就有佛山製造”,在家電、瓷磚、漆、照明、衛浴、傢俱等領域,佛山企業既能做到出口全球,又與內需密切掛鉤,可謂相當有話語權。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以泛家居為底色的佛山製造,剛好趕上疫情下國內消費升級從有到優的一波高峰。根據1—2月海關數據,出口表現較好的產業就包括傢俱、燈具、陶瓷等。

其中,對小家電的需求更是出現了井噴。作為家電產業重鎮的佛山,海外訂單需求反而受疫情影響出現追加情況。

拿格蘭仕集團來說,在全球疫情陰霾之下,格蘭仕海外訂單逆勢上升。

尤其是今年1-2月,格蘭仕自主品牌全品類家電在北美市場出口量增加至102%,甚至不少海外客戶紛紛追加新訂單,讓格蘭仕外貿訂單排到了今年6月底。

格蘭仕總裁梁昭賢樂觀預測,格蘭仕今年一季度出口目標調整為增長15%,外貿增長成為其發展的一大引擎。

這種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疊加疫情下的改善性需求,讓佛山面對世界動盪的大形勢時,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在這次疫情的動盪中,自主品牌對出口有很大的幫助。

民營企業的韌性,也讓它們能夠更加靈活地調整方向,結合海外市場情況,及時做出應對。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疫情之下,外貿行業的自救,最大的亮點還來自跨境電商業務。

比如佛山,政府迅速增設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完善出口退稅、加大信貸和保險支持。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積極鼓勵出口企業發展跨境電商。

一季度數據顯示,佛山新興貿易業態持續增長。其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2.9億元,增長96.2%;以市場採購方式出口276.3億元,激增了3.5倍。

可以說,跨境電商讓佛山實現了進出口數據雙升。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實際上,自去年12月佛山獲國務院批准成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以來,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就一直在制定海關監管方案,推進網購保稅進口業務儘早落地,同時加大宣傳,指導企業做好場所改造、系統對接、賬冊設立等事宜。

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佛山企業轉型升級,刺激了佛山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實現本土產品“暢銷全球”的動力。

除此此外,佛山一季度對東盟、歐盟和美國前三大主要市場除美國外均保持超過兩位數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增速大幅超出佛山整體增速,這也成為佛山外貿新的亮點。

一季度,佛山對東盟進出口187.1億元,大幅增長36%,佔同期佛山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8.3%;對歐盟(27國)進出口152.9億元,增長16.6%;對美國進出口128.2億元,下降1.7%。

同期,佛山對日本進出口61.6億元,增長15.1%;佛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369.7億元,大幅增長32.6%,超出同期佛山整體外貿進出口增速22.3個百分點。

一系列結果表明,淡定低調的佛山人,沒有“浪費”這一次危機。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被普遍看衰的外貿領域,佛山能跑出出人意料的行情,並不意外,這座製造業強市的抗風險能力,本就被低估了。

不過,佛山釋放的一絲曙光,某種程度上,多少會有數據滯後的成分,其中不乏在國外疫情徹底爆發前、搶時間窗口處理積壓訂單的結果。

3月底官方披露的PMI(採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即使製造業PMI整體跨過50%的榮枯線,但主要靠生產一側的指數拉高,而需求一側的指數明顯偏低,同時由於供過於求,價格指數也偏低,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尤其低。

隨著各國封城、封港,佛山外貿行業的需求疲軟問題,短期仍無法消除,且很有可能將加劇。

為了渡過難關,國家將繼續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廣交會網上舉辦等舉措,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對於外貿企業而言,要渡過難關,還有一個關鍵的辦法——外貿轉內銷。

實際上,國內大部分外貿企業都已做出這個動作,危中尋機。

阿里的內貿平臺1688的相關數據更是應證了這一切。3月新入駐企業同比上月增長230%,截至目前,已經有超30萬外貿企業通過1688平臺拓展國內市場。

畢竟,“西方不亮東方亮”,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市場,大部分企業均已復工復產,內需逐步恢復,如果抓住了良機調整、適銷對路,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對沖”出口訂單的下滑。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3月中旬,佛山也與阿里巴巴“1688”展開了合作,正式啟動“源頭產地復甦計劃——佛山站”,佛山本地的製造業企業及商貿企業可 “0成本、免開店”,直接參與直播活動,在“1688”直播間和全世界買家零距離“面對面”。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圖源/南方日報

佛山有其它城市不具備的天然優勢。那種穩打穩紮的內生性經濟模式,讓佛山的轉型更加如魚得水。

廣東民營企業在外貿出口方面的增長,側面反映了民企韌性強。

民營企業大多集中在家電、紡織、傢俱、陶瓷等產業,而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多集中在珠三角範圍內。

拿電飯煲為例,它的製造需要幾百種零部件和物料,而佛山的家電產業鏈都可以提供,在產品研發、轉化速度方面,就連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家電產業都難以比擬。

但這種短時間內的轉型並不容易。國內外市場有別,消費習慣與愛好不同,生產資質、產品標準也存在差異。

比如,對鞋服行業而言,尺碼問題就讓人頭大。製鞋所需的模具楦頭,外銷一般都用歐碼,而內銷卻需要中國碼。

驚訝!在疫情下,這個二線城市進出口卻逆勢增10.3%,憑什麼?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據南方日報報道,佛山一些企業選擇切入新業務,擁抱“新”市場。在新業務的選取上,防疫市場特別是口罩成為了眾多企業的選擇。

例如廣東奧麗儂內衣集團,這家南海隱形冠軍企業的海外業務佔比為20%,但是目前海外訂單已基本停滯,且國內業務出現了大幅下滑。


早在2月10日開始,奧麗儂內衣就開始籌備口罩生產。目前該公司已擁有25臺口罩機,日產能230萬隻。而企業日均能賣出150萬隻口罩。此部分的收入目前極大地幫助了該公司緩解眼下的困難。

以中國製造雄厚的底氣,背靠全球最大的市場,相信觸底反彈的轉機,不會太遠。

挺過去,也許收穫的秋天不遠了!

推文摘自@ 樓市黃大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