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吴国攻楚不为劝 卫士巧讲螳捕蝉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企图派兵攻打楚国,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向各位大臣讲了:“我想现在攻打楚国,各位认为怎么样?”

春秋故事:吴国攻楚不为劝 卫士巧讲螳捕蝉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强盛时期,此时攻打楚国,吴国会冒很大的风险。所以众大臣听了阖闾的想法纷纷表示反对,劝说吴王三思而行。

自己的想法遭到反对,吴王当然很生气,便气愤地说:“这又怎么了?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一定能取胜!况且,打败了楚国我们就可以多点地盘。”

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大王,在攻打楚国期间,我们的兵力将会全部集中在楚国身上,这时如果其他诸侯乘虚而入,我们自然会难以抵抗,导致无法想象的灾祸啊!所以……”

这个大臣的话还没说完,吴王就听不下去了,怒气冲冲地打断了他,并拔出寒光闪闪的宝剑,大声呵斥道:“寡人心意已决,谁若再来劝阻,我就处死他。”众大臣听了吴王的话,再也不敢出来劝说了,大臣们都知道吴王一心称簕四野,劝说无益,只会枉送自己性命,于是全都三缄其口,垂头丧气地走了。

春秋故事:吴国攻楚不为劝 卫士巧讲螳捕蝉

大臣们走在路上还在唉声叹气地议论此事,没想到他们的谈话被一位侍奉吴王的卫士听到了,这个卫士也认为这次出兵并非正义之战,对吴国也不利,很想劝阻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自己一个小小侍卫,怎么敢而对吴王直谏呢?可是不劝也不行啊,到底该如何是好呢?卫士陷入冥思苦想中……

那个卫士绞尽脑汁地想了好几天,还真的想出了一个办法。过几天,他一清早就走进王宫的后花园,手里拿着一把弹弓,转到东,转到西,连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毫不在乎。就这样,他在那里转了三天,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觉得很奇怪,就把卫士叫到跟前,问:“这几天你天天早上都在花园里走来走去,看吧,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你这是在做什么啊?”

卫士稽首行礼后,恭敬地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哦,那你转悠几天了,有没有打着鸟呢?”

“回大王,鸟我没打着,不过我遇到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卫士有些兴奋地说。

“哦!什么事情这么有意思?说来听听!”吴王也有了兴趣,面带微笑地问道。

“大王,你看,那棵树上趴着一只蝉,它在树的高处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举着前爪,准备扑上去捉它呢!可是那只螳螂,也完全没有料到在它的身后有一只伸长脖子的黄雀呢!”

吴王夸奖道:“嗯,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卫士笑笑说:“是的,黄雀正要琢食螳螂,它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正瞄准它呢!”

吴王笑道:“呵呵,还真的很有意思。”

卫士继续说:“大王,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的危险啊!”

吴王哪里会不明白卫士的意思呢?他沉默了那么一小会儿,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卫士在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攻打楚国其他诸侯会乘虛而入的道理。于是吴王呵呵一笑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真是太糊涂了,差点铸成了大错。”于是,他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重赏了卫士。

春秋故事:吴国攻楚不为劝 卫士巧讲螳捕蝉

试想一下,如果这名卫士也像其他大臣一样直白地去劝说阖闾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那么,他不但达不到劝诫的目的,还会赔上自己的性命,吴国的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了,幸好,这名卫士相当聪明,他没有赤裸裸地直劝,而是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动事例来启发、刺激吴王,使吴王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取消了自己一意孤行的攻楚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