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孩子小的时候生活作息不规律,育儿计划常常虎头蛇尾。当孩子渐渐长大,生活逐渐规律,家长一定要严格执行习惯培养计划,帮孩子养成至少以下7个好习惯,这样长大后才能省心。

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习惯的综合。”一个人的习惯里,藏着他的命运。好习惯成就一个人,坏习惯毁灭一个人。而习惯正是从小培养的。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1、规律的生活作息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早上起不来,早饭都来不及吃。或者晚上怎么都不肯睡,磨磨蹭蹭到睡着已经十一二点了。这样一来早饭吃得迟,午饭就吃不下,到了下午两三点又闹着吃零食,导致晚饭又吃不好了。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正确的做法是从早期开始,哪怕昨晚睡得再晚都要早起,这样吃早饭的时间就正常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刚好腹中空空,多吃午饭,同理晚饭也如此。并且保持白天孩子的活动量充足,经过一天的调整和运动,晚上就能较早睡着,形成良性循环。

规律的生活作息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利,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使孩子每天活得充实、规律、有计划。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2、健康的饮食习惯

有些孩子吃饭不用家长费神,到时间就吃,还不用喂。有些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犯难,家长很羡慕那些吃得好的孩子。其实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包含良好的胃口,还包括合理的食物来源比例,适量的饮水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有些家长自己喜欢吃零食,又不准小孩吃,孩子看着多眼馋。所以要想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首先从家长自己做起,不能常吃零食。到了饭点就好好吃饭,同时以蔬菜和主食为主,动物蛋白类食材适量摄入,否则会发胖。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3、能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有些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刷牙洗脸变成了玩水,吃饭变成种米。家长看到拖拉的孩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类似这种不能合理规划自己时间的情况,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体现。主要是因为孩子不能明确地知道怎样算一件事做结束。

这需要家长就事论事,告诉孩子穿衣服按顺序穿,中途不要说话打岔。刷牙把所有牙齿每个面都刷到就算刷完,可以漱口结束。吃饭发现饭变冷了就不要吃了。诸如此类,把孩子容易磨蹭的事件交代清楚可以结束的点。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4、阅读习惯

在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的时候,孩子可以自己看绘本,培养阅读的习惯。虽然他们看不懂字,但事先家长带着孩子读几遍就可以让他渐渐熟悉内容,次数多了孩子就可以自己看了,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孩子以后学习非常有好处。

孩子的知识面越丰富对学习的领悟力越高,往后的人才选拔标准对于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孩子自身具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比被家长逼着去看书要好得多。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5、每天至少专注15分钟

6岁前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幼儿园每天上午有一节正规的集中授课时间,大班是20到25分钟。如果孩子在此期间都能保持住较强的专注力,说明孩子的专注力还是不错的,以后上学不用担心跟不上老师节奏。

如果老师反映孩子上课坐不住就要引起注意了,家长平时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开始,至少玩15分钟,中途别用吃水果、上厕所这样的琐事打扰他。接着可以用看绘本、做逻辑狗、搭积木这样的活动训练。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6、学会面对失败

失败是人生常事,在孩子游戏失败时,没有超过同伴时,坦然接受失败。根据具体事情,能努力做到家长就帮助孩子练习;不能做到就算了,不苛求每件事都要做好

7、帮忙做家务

孩子到合适的年龄就可以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既可以开发孩子的手部能力又可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家长要放手,在孩子主动想做家务的时候,坦然教他做。

拥有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家长早日受益,培养好习惯也不难,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获美好的结果。


孩子在6岁前养成这些习惯,长大会更省心,家长要狠心“逼”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