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为什么桂系始终以李为首领呢?

飞花不脱


关于李宗仁和白崇禧,实在是近代史当中比较绕眼的两个人,很多人认为白崇禧逼李宗仁水平高,为何一直甘当绿叶,以李宗仁未首呢?

白崇禧最厉害的地方只是参谋能力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可以说是在智囊方面很厉害的人物,但是,纵横不得不说的一件事就是,有才的人,往往难以把握全局。

很多人都说白崇禧有才,其实白崇禧的才,只是在参谋能力上,在新桂系的时候是参谋长,在北伐时是副总参谋长代参谋长之职,全面抗战爆发后,还是军事委员会的副参谋长,这是白崇禧最辉煌的时刻,抗战结束时担任国防部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结果因为格局太小,心胸狭隘,最后捎带着老蒋一块败亡了。

即使是诸葛亮,也只是参谋能力比较厉害,当机抉择的时候,也未免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嫌疑。

可以运筹帷幄,但不一定能决胜千里之外,所以,刘备虽然走了很多的错误,但是关键做决策的时候不含糊,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并没有什么成就,这也是悟空上的热答之一,为什么刘备死后,诸葛亮再没打过胜仗。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其实就有点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一样。

世上从来不缺千里马,缺的是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在民国军阀割据时期,厉害的谋士一抓一大把,真正能成事的有几个,比如,皖系的徐树铮,奉系的杨宇霆,在当时也都是“小诸葛”般的存在。

段祺瑞的谋略肯定不如徐树铮,张作霖的谋略也肯定不如杨宇霆,但是没有段祺瑞,徐树铮都死一百个来回了,徐树铮巅峰的时候弄了一个安福俱乐部,但是全国人都不服他,以皖系的政治影响力,都没能镇得住场,后来没有了段祺瑞的庇护,也就成了冯玉祥的枪下鬼了;

杨宇霆也是离不开张作霖,而非张作霖离不开杨宇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杨宇霆请求张作霖外放,张作霖就把江苏督军的位置给了他,结果,去到就被孙传芳打了回来,张作霖死了没几天,也被张学良枪杀了。

由此可见,有谋略能力在民国根本就不算什么,自古以来就不缺乏有才能的人士,但是缺乏能够决策的人,也就是领导力。

从资历和威望方面来说,在新桂系当中,李宗仁综合能力比白崇禧高太多

李宗仁比白崇禧从年龄上大了那么点,李宗仁是1891年出生的,白崇禧是1893年,当然,年龄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资历,白崇禧后来能够发家,还在于其中的一个人,就是新桂系中的另一个巨头,黄绍竑,白崇禧在黄绍竑那里也就是个参谋长,而李宗仁则是新桂系中独当一面的大员。

在后来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时,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副军长,白崇禧任参谋长,谁高谁低,高下立判,所以,白崇禧在起步上就没有李宗仁厉害。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宗仁宅心仁厚,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白崇禧虽然有智谋,但是品性上更加嚣张跋扈,所以,新桂系军阀的将领大都服从李宗仁。

尤其是在政治韬略上,李宗仁还是高白崇禧一头,白崇禧这个人说到底就是有智商没情商,在做人方面差太多,因此,在处理桂系和蒋系的矛盾时,总是放不下心中的小九九,这叫得小便宜吃大亏。而老蒋这个人是专门的吃小亏占大便宜(老蒋本身就是证券交易所搞投机出身),所以,白崇禧离了李宗仁会被蒋介石玩死。

国民党败退后,老蒋在台湾热切盼望李白二人到台湾共商大事,李宗仁一眼就看出老蒋没按好心,结果白崇禧还是动了心,只身前往台湾,最后不明不白的死了,到现在都没有给个说法。


史论纵横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新桂系的源头说起。

新桂系是怎么来的呢?

李宗仁的“讨贼军”(这里的“贼”指旧桂系首领陆荣庭)和黄绍宏的定桂军合并而成。黄为人宽厚,主动让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这支部队的老大,黄位居第二。

当时白崇禧在干啥呢?

只是一个下级军官。



这就好比创业,李和黄是两大股东,白只是打工的,无法和他们两个相提并论。

随着平定广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开始展现,广西从李、黄两人,变成了李、黄、白三人,但依然是这个排名,分工明确。李作为广西军队最高指挥官,始终率领军队,坐镇前方。黄作为桂系二号首领,坐镇后方,稳定军心民心,并给前方提供后勤补给。白作为广西的代表,到中枢出谋划策,保障广西的利益。从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广西的地位。

这个政治格局维持了很久,直到黄绍宏看透一切,主动要求去中央任职,不愿再留在广西,这个格局才被打破。李、黄、白三位一体的局面被打破,白晋升到第二位,广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虽然黄旭初替代了黄绍宏的不少职能,但是此黄非彼黄,他和黄绍宏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威胁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业文化来说,白崇禧精明能干,才华横溢,他的位置大约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为大股东,创业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动,董事长的位置非常稳固,白崇禧这个高级打工者,动摇不了李的位置。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在民国的历史上,有人这样形容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文人,也是武人; 是古人,也是今人; 是一人,却是两人; 是两人,仍是一人。

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出这两个人,都是文武双全,又团结如一人;其中又包含两个的人姓氏合在一起,简称李白。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都喜欢这样形容关系好的两个人,比如杨家将的焦赞孟良,人称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我党历史上红一方面军也被称为朱毛红军,都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1907年,白崇禧考入陆军小学堂第二期,三个月后因病退学。1908年,李宗仁考入陆军小学堂第三期,1911年毕业。这一时期两人没有机会谋面,不可能认识,不过说过来,李宗仁算是白崇禧的小师弟,当然李宗仁要比白崇禧大二岁。

但两个人都参加了辛亥革命,并从此走上了民国时期的军事和政治舞台。



说起这两个人,不得不说起另一个人黄绍竑,他于1910年考入陆军小学堂,之后又进入保定军校学习。

李宗仁和黄绍竑两个人一起共事比较早,黄绍竑心高气傲,想离开李宗仁自己发展,才认识了白崇禧。

在当时的广西,旧军阀派系太多,新军阀又层出不穷。广西将何去何从?

1924年,白崇禧决定联合李宗仁和黄绍竑,共同打造一个团结的新桂系,战斗的新桂系,不受外省人欺负的新桂系,三个人一拍即合,从此就团结在了一起。

1925年,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军队打败老派军阀沈鸿英、陆荣廷;同年七月,他们再次联手打退西南最强军阀滇军唐继尧、龙云部,实现广西统一。从此广西宣告统一,其它各路军阀再没有能够杀进广西,沾到便宜。


这其中,黄绍竑总觉得李宗仁过于宽厚,没有霸气,就想联合白崇禧逼李宗仁退位交权。白崇禧说道:当年我们广西人发动太平天国,就因内部不团结被湖南人曾国藩消灭。前些年,广西旧军阀不团结,又被云南军阀欺负。如果我们总是不团结,不是让天下人笑话,让广西人吃苦吗?从此三个人再无二心,一直为了新广西建设而努力,基本上没有为广西的事产生过大矛盾。



在广西三剑客中,为什么李宗仁能坐上老大之位呢?

一来,李宗仁年长,二来这个人性格宽厚。用台湾历史学家唐德刚的话说就是德大于才,这也是黄绍竑看李宗仁不顺眼的原因,也是白崇禧愿意服从李宗仁的原因。黄绍竑想做大事,嫌李宗仁才具不够,不能图大业。白崇禧也想做大事,但领头人必须能服从,能宽容,能用人,李宗仁无疑是三个人中是最合适的老大。

广西统一以后,李宗仁派黄绍竑到广东和国民党商谈两广统一和北伐的问题。

北伐中,广西的第七军在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桂系抢到了许多地盘,从湖南湖北到山海关,一字排开,都是桂系的地盘。这也是桂系势力最大的时候。


然而这三个人眼界不开阔,有点自大了,没有跟得上形势的发展,也没有一个全国的战略,只立足于广西的格局,让他们马上就吃了大亏。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的军师杨永泰告诉他,必须用军事解决桂系。桂系表面上看地盘大,然而是一字长蛇阵,相互之间形不成支撑,只要破其一点,就全局皆破。因为湖南本是唐生智的地盘,唐生智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策动旧部下反对白崇禧,又联合中央军杀入湖南湖北,甚至一度攻入广西。

因为李宗仁的整体战略就是立足广西,大搞建设。因此唐生智的军队进入广西后就失败了,只好退回湖南。李宗仁和白崇禧通电下野,退往香港,但仍在实际上控制着广西。没多久,又秘密回到了广西。但从此也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会,从此只能当蒋介石的小弟,直到1948年。



整体上来说,在抗战中,广西的桂军表现还是比较勇敢的,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尤其是台儿庄战役,打的相当成功。

1948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中央军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只有桂系的军队保存相当完整。李宗仁和白崇禧逼迫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李宗仁就任代总统。

但蒋介石回到浙江老家,仍在遥控着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李宗仁的政治谋略稍差一点,宽厚在政治上反而是弱点,尤其在乱世。

白崇禧从大局考虑,希望李宗仁退位,还政于蒋介石,但李宗仁经过多年努力才坐上这个位置,哪肯下去。


从此,李宗仁和白崇禧就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李宗仁先去了广东,后经过香港去了美国,最后回到大陆,于1969年死去。

白崇禧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于1966年死去,死因不明,当时全身发绿,怀疑中毒。结合此前几次外出遇难,都躲了过去,有人怀疑是国民党所为,但都没有证据。


新知传习阁


有一则有趣的谜语:“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两人,是两人仍是一人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李白”,既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又指民国年间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左)和白崇禧在台儿庄

将人物合称在中国近代史上经常见到,譬如将朱德和毛泽东合称“朱毛”、孙中山和黄兴合称“孙黄”、张学良和杨虎城合称“张杨”等等。凡是这样称呼的,一般都由两重含义:一是合作密切;二是私交甚笃。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这种公交和私交都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两人同为桂系核心人物,但几十年来团结一致,配合默契,堪称是一对模范搭档。白崇禧人称“小诸葛”,足智多谋,是国民党内有名的军事奇才,但他对李宗仁却是非常尊敬,一直奉李宗仁为桂系首脑,从来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著名历史学家、《李宗仁回忆录》的撰写者唐德刚曾经说过:

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为人浑厚,有着中国传统农村中村夫老农淳朴的美德。为人处世,他不是个反反复复、纵横捭阖、见利忘义的党棍官僚或市侩小人。等到他时来运转、风云际会、享荣华、受富贵之时,得意而未忘形,当官而未流于无赖。遇僚属不易其宽厚平易之本色;主国政亦不忘相与为善之大体。以此与一般出将入相的官僚相比较,都是难能可贵的。诛心以论之,则李宗仁在中国历史上,也该算个德胜于才的君子。

当然,唐德刚此言并不是说李宗仁是个无才之人,李青年从军,壮年时期便雄踞八桂,军而不阀,将广西一省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民国时期有名的模范省。这说明李氏其才足以牧民,其德亦足以服众,稳坐桂系第一把交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宗仁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人和统帅,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是一位披坚执锐的猛将,成熟之后,更是一位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主帅。论谋略,论险诈,走偏锋,李不如白;然御百万之众、进退有度、将士归心,则白不如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之所以成功,因为他善于用人,会将将——在这点上,李宗仁与刘邦有相通之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云:“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李宗仁不仅有君子之德,而且在军政两行,皆有过人之处,这就是白崇禧等人终生奉其为桂系首脑而从不逾越的主要原因。


民国年间那些事


白崇禧比李宗仁的水平高要看你从那一方面来看了,如果单单从军事才能来论,我承认白胜于李。但是要是政治和治理才能上看,白则远不如李,而这又是桂系所需要的能力,所以桂系才会以李宗仁为首领。



白崇禧作为“小诸葛”,他的军事才能我不否认,可以说是国民党内部最能打的将领了。统一广西,参加北伐,抗日时期被日军称为“军神”,解放时期在东北血战四平让林彪吃了大亏,他的能力是杠杠的。




但是白崇禧其他的能力可能就不那么好了,比如说他的政治才能。在民国时期那样的政治环境,白崇禧的政治表现像是一个低能儿。在大陆的时候为了军事指挥权和桂系的实力,几次三番的犯政治错误。败退台湾的时候,老伙计李宗仁劝他别去台湾,他却不相信,最终如同软禁。


如此政治低能的人,桂系的实力派怎么会放心的让他做桂系的掌门人。周恩来总理曾经有一句评价白崇禧的话“白颇自负,缺乏政治远见”,这一句话我认为是正论,政治是白崇禧最致命的毛病。

反观李宗仁,李宗仁的军事才能无需多说,台儿庄战役一战封神,狠狠地打击了不可一世的日军,后来他又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可以说也是战功赫赫。

但是李宗仁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治理能力和政治能力都要强于白崇禧。

李宗仁的治理能力——抗日战争爆发前,李宗仁雄踞广西,广西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全国有名的“模范省”。在那样的乱世,能够带给广西如此好的环境,李宗仁的治理能力可见一番,就这一样便强于白崇禧。

李宗仁的政治能力——从两广的首脑到中华民国副总统再到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通过这些足以证明自己的格局要远高于白崇禧。解放战争后期,李宗仁更是看透了蒋介石虚情假意的假象,没有选择去台湾。而桂系恰恰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能在民国那蹚浑水带领桂系走下去,这是白崇禧远远不能具备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出了大力的。不知道大家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试试回答:

节约流量,李,白二人的身平,事迹不再重复。

各位看官,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天无二日。只能一人当大哥,否则政出多门。部下无法适应。当大哥者,不必有最好的学识,本事,武功。但是大哥手下的二哥、三哥⋯就必须有本事。大哥的本事(一)名望。(二)仁慈。(三)决断。李宗仁这三点具备,且白崇禧願作计划制定,执行者。所以李白的桂军在北伐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白崇禧功不可没。

七.七事变,蒋介石庐山军事会议,全国头面人物包括中共朱德,叶剑英都上山商讨中国向何处去!而第一个邀请人上山即是蒋介石北伐时的参谋长白崇禧,蒋介石派出自己私人水陆两用军机接迎白崇禧第一个水上着陆到达会埸,而日本方面得知白崇禧到达庐山,日本军部当即判断中日必有一战。会议上,白健生力主扺抗,刘湘操着大邑口音拍胸脯保证首批出川部队三十万,军粮千万石,壮丁300万,有这两个人说话,蒋介石心稳定了。所以对日抵抗白健生功劳至深。蒋介石在淞泸抗战中重用黄埔系中央军欲与日军一决高下,血肉绞杀三个月,损失惨重,白健生认为不能孤注一掷,为保存有生力量进行以后的战争,白健生与蒋争论、对峙,蒋介石才咬牙:撤!南京保卫战期间,白健生在武汉痛定思痛,根据双方实力对比,决定以时间換空间,拖垮日本,一时之战不能决胜负,以小胜积大胜,最后武汉大会战利用长江两岸为战場,以劣势武器与日军周旋,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再也无初战时的力量,中日处于对峙。这种战术叫啥子战呢?记性不好,一时回忆不起。而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到徐州商量计划,而黄埔军校的悍将们早已耍涨,白总长又咋个,决定以徐州为中心,与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决战,而白坚决反对这一战略,仍然决定在中原、江淮运动作战,由于白的计划被否定,白一气之下回到武汉"剿总",当白一离开,淮海战略第二天全面开打。以后的事篇幅所限,不往下说,至于白的私生活传说,我认为属于个人隐私,打人不能打脸,至少别人是抗日战士。


良人执戟2


这要从两人的经历说起了,实际上白崇禧后期军事上已经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乐的抽身专心政治;而且俩人关系并不像印象中那么铁板一块,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本为林虎部将,人称李猛子,骁勇善战。在林虎队伍被打散后他集结余部进入六万大山打游击,后来与黄绍竑部合作,在与陆荣廷,沈鸿英等势力较量中笑到最后,统一广西。而此时的白崇禧只是黄绍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为桂军马晓军模范营连附,此时的黄绍竑是与他平级的队友,后来白崇禧因为受伤离队,再归队时地位开始在黄绍竑之下。

1924年,黄绍竑与李宗仁的队伍正式合并,改编为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此时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黄绍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黄绍竑退出桂系,白崇禧开始成为桂系第二号人物,后来李宗仁因为政治需要常驻广东,白崇禧趁机打压李宗仁六万大山打游击时期的嫡系将领,换上自己的心腹,彻底控制军队。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乐的清闲,全身心投入政治斗争,而白崇禧则率领桂系军队为老李做后盾,表面上看起来合作无间,在国民党逐步败退大陆时白崇禧一度暗地预谋撇开李宗仁,频频与老蒋眉来眼去,但是没等付诸行动国民党就嗝屁了。

总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维持李一白二的现状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与老蒋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军权,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李宗年在晚年的时候经常跟别人说,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多高超的才能,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他说自己的成功与自己的“容人”有非常大的关系,他觉得正是自己能容纳有才能的人、并合理地驾驭他们,这才能促使自己最终的成功。



李宗仁与历史中各大君王们的容人手段

其实李宗仁的角色是比较类似于秦始皇、刘邦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中功绩最大的皇帝之一,正是在他的统领下,秦国才横扫了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

虽然此前有着夏朝、商朝、周朝这样的朝代,但是这些朝代实行的都是类似于分封制的制度,君主手中把握的权力是非常分散的,正是秦始皇的出现,才把整个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上,真正开始君临起了天下。

但是这能说明秦始皇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吗?并不能,秦始皇最大的优点长处就是他会用人,正是在他的重用下,王翦、蒙恬这样的名将才能安心地引领着手下的军队纵横天下、大杀四方。

刘邦也是如此,在作战过程中正是他善于用人、敢于用人,韩信这样的名将才能为他所用,才能为他铸就了他的大汉帝国,虽然说用人、容人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因为身处权力巅峰的人往往都是疑心最重的人。

正如宋高宗和岳飞,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秦始皇、刘邦,并不是每一个权力者在用人的时候都是足够放心大胆的,正是对自己手下的不信任,宋高宗才杀死了岳飞,这才断了自己的一臂。

所以在这个时候,这种容人手段就显得很弥足珍贵,李宗仁对自己最自豪的就是这点.。

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间亲密的联系

李宗仁在和白崇禧相处的时候,并没有顾忌到白崇禧对自己的威胁、并不会担心白崇禧会抢走自己的权力、并不会怕功高震主而不用白崇禧。

所以才得以在白崇禧的辅佐下,成为了广西之主,并在最后屡屡对蒋介石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白崇禧的军事能力虽然很强,但并不意味着他有统领各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军阀,不仅要兼顾军事能力,各种政治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政治能力方面白崇禧是不如李宗仁的,在用人方面,白崇禧也比不上李宗仁的。

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现代的社会中有很多的职业经理人,他们都有着很高的学历,有着很强的商业运营能力,如果交给他们一个公司的话,他们将会打理得非常好,但是如果让他们创办一个公司呢?

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道理都是相通的,创业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虽然有的人某些方面的能力很强,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创业成功的能力。

白崇禧在李宗仁统一广西的过程中为李宗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北伐以及和蒋介石爆发的蒋桂战争中,白崇禧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虽然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白崇禧因为联合抗日的原因前往了蒋介石的国防部担任重要高职,但是这个时候,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虽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蒋介石给的,但是在他的心里,他挂记的还是他的老大哥李宗仁,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不曾忘却这份情谊。

能让白崇禧这么死心塌地的向着自己,我们也可以窥见李宗仁的容人、用人手段之高了。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劳燕分飞

在1948年的时候,白崇禧帮助李宗仁获得了副总统之位,最后在蒋介石下台后,白崇禧更是竭心竭力地把李宗仁推上了代总统之位上。

只不过李宗仁在成为代总统之后,他当即受到了下台的蒋介石针对。

蒋介石虽然下台了,但是他手下的无数军队以及部门还是听他话的,于是在蒋介石的处处针对中,李宗仁面临的情势非常危急,最后整个国民政府都陷入了一片生死存亡的困境中。


这个时候白崇禧在看到窘迫的李宗仁后,他深深地知道李宗仁是不适合这个位置的,所以在蒋介石和白崇禧沟通后,白崇禧才答应了蒋介石的请求,想去劝说李宗仁放弃代总统之位,好让蒋介石重新坐回他的宝座上。
白崇禧知道这才是对李宗仁最好的选择,因此他也不介意帮蒋介石一把,而在和李宗仁沟通后,白崇禧为蒋介石转达的请求马上被拒绝了,正是因为这次的拒绝,李白二人才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彻底的分开成了两个代表不同想法的人。

后来李宗仁去了美国,他去美国之前是想劝白崇禧跟他一起去,只不过白崇禧拒绝了李宗仁的请求,他跟蒋介石一同去了台湾。


白崇禧的死因

有人说白崇禧在台湾的待遇非常之差,但实际上并不是,白崇禧虽然在台湾坐上了冷板凳,但是他也受到了蒋介石的优待,除了平常受到蒋介石派的卫士监视之外,他是可以随意去任何地方旅游的,在生活方面也有相应的补助。

而白崇禧去世的时候也已经有73岁的高龄了,这个年龄对很多人来说都算得上是正常的死亡年龄,在这个年龄去世对白崇禧来说其实已经是足够的。

对于白崇禧的死法,他的儿子白先勇曾经作出过解释,他说自己的父亲是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被蒋介石暗杀而死,对这个说法我比较认可。

所以说白崇禧之所以没能取代李宗仁成为桂系军阀之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宗仁身上有着领导人的气魄和很强的容人之量,他能容别人所不能容,这才能让白崇禧一直以来都死心塌地跟着他。


孤客生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确实高,但只限于军事上,而李宗仁不但是带兵打仗的将领,他还是广西的实际主政者。白崇禧被人誉为“小诸葛”,虽然带兵打仗厉害,但是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所以只能屈居新桂系中的二号人物。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人们称其为李白,他们都是桂系的军阀,主政广西长达十几年,而这二人和黄绍竑合起来还有桂系三巨头之称,可以说他们是桂系的代表。而桂系和蒋介石有过多次矛盾,李宗仁也有过好几次反对蒋介石的军事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抗战时期也颇有贡献,比如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便是李宗仁指挥杂牌军的一次大胜。而在抗战时期,白崇禧则担任的国防部长,亲自为蒋介石制定战略计划,所以说白崇禧的军事才华是值得肯定的。



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当上了国民党的代总统,达到了他一生权力的巅峰时期,而之后白崇禧领导的桂系军队被解放军消灭于西南一隅,没有了军队的李宗仁后来去了外国,而白崇禧则是去往了台湾,李白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面。


历史之绝唱


白崇禧先后毕业于广西陆小、保定军校,他满腹韬略,足智多谋,人送绰号“小诸葛”。作为国民党内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白在中国现代军事舞台上纵横捭阖了30余载,是位战功赫赫的风云人物。白崇禧从见习少尉一路扶摇直上至国民党军队的总参谋长,靠的是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与高人一筹的谋略。

李宗仁毕业于广西陆小,是一位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去的实干家。若论综合军事能力,他或许不如白崇禧,但他很具政治眼光,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且为人胸襟开阔,资历老,能容人,能服众,威望卓著,其重要作用在桂系内部无人可以取代,于是,众望所归的他一直被众人推为桂系首脑。

况且,他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从击败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部,再到北伐、抗战,他都亲自参与并屡立战功,特别是抗战时他亲自指挥了台儿庄会战, 将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整合起来,最终以弱胜强,歼灭万余日军,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名噪天下。

而且从资历看,李宗仁早在1926年就在国民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同年3月,广西原有的两个军被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李任军长。黄绍竑为党代表,白崇禧任参谋长。从以上排序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人在桂系中的地位:李宗仁主抓全局,是当之无愧的桂系一号人物;白崇禧负责军事,是二号人物;黄绍竑主管党务以及行政工作,为三号人物。桂系之所以能叱咤民国20多年,和李宗仁领导有方,“三杰”精诚团结、紧密合作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地方军事集团的首领,并不是仅凭军事水平高、会打仗就能胜任的,还要具备政治家登高望远的眼光、谋划全局的能力。单论军事,“小诸葛”白崇禧肯定强于“德胜于才”的忠厚长者李宗仁,然而,若论政治手段与战略眼光,李则远胜白。

国民党溃败大陆后,白崇禧居然相信蒋介石许给他当“国防部长”的口头承诺,轻易去了台湾,最后遭蒋软禁,不明不白的死去。李宗仁则看出了蒋的图谋,于是毅然飞去了美国,后来又回归祖国。桂系数次倒蒋,身为主要策动者,去台湾能有好果子吃吗?白崇禧极善用兵,是一位纯粹的军事家,却缺少政治眼光,李能看穿蒋的意图他却看不穿,因此,在综合领导能力上他不如老谋深算、目光如炬的李宗仁。

桂系始终以李宗仁为首领,和三国时蜀汉集团以刘备为首类似 。刘备武不如关、张、赵、马、黄、魏,谋(文)不如诸葛亮、庞统、法正,可他为何能坐上蜀汉老大的位置呢?因为只有他才能让大家都心悦诚服,才能带蜀国走得更远,换他谁都玩不转。

【答题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网络配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