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么状态?

996事件,嚷嚷了有段时间。

所谓的996现象,就是早上9点(或9点半)上班,晚上9点(或9点半)下班,周六还要加班。明明下班时间已经到了,手里的事情也已经完成,可看到办公室还没有一个人走出去,于是乎你就疲软了,迈不动步了,心急火燎的下班,却也不敢踏出一步。

996这个词已经不热了,早在几年前这个词在互联网IT行业就已经普遍存在了。

在国内互联网圈,“996”工作制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近日终于被摆到了台面上。马云、刘强东先后表态,《人民日报》发文评论,使这个现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么状态?

针对这个996事件,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只是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也有自己的选择;

对于马云发表关于“996”观点,网络上也开始发酵、议论纷纷,各种的贴在热议着这是“资本家的观点”;当然也有说这是当下的一种“风貌”等等的,就好像马云爸爸所说的那样“现在的社会不缺‘正确的话’,缺的是实话、真话、令人思考的话”。

对的,这是当今社会的样子与状态,我个人觉得。同时,马云“996”的观点引起部分人群的热议与批判,但马云在发表自己观点时也说了“如果你选择通过奋斗努力赢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话;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比普通人幸福快乐,但又不愿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价,那么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远正确的话更适合你。”

但其实关于“996”这个看法对不对,在现今的社会下,每个人的意识是相对有提升的,他们有自己判断的标准、选择,关键在于“996”能否引发你的思考,你选择的努力方向在哪、你的兴趣爱好、你对工作的热爱等等上,因为在这个时代,不管是80后、90后,大家都不喜欢一个强制的“996”工作,最后这些员工也会慢慢选择离开这一家企业的。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不管是在“996”工作下,还是在“12*12”,他们愿意留下来呢,还每天苦思冥想地埋头去做这么一件事呢?难道只有他们要养家糊口?需要房?需要车?需要钱?为什么不想想其他的,在他们的能力下,他们可以去胜任的是这个、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干这一行、他们想要去做出自己的成就,但是也不排除不接受“996”也想要去做出自己的成就人群。

就像马云所说,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996、997,才让上世纪有了“两弹一星”等等的,而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从1999年到现在马云爸爸的坚持,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淘宝时代”,方便了我们大家。在这背后的付出这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996”啊。

但是小编觉得这是在一个情况下的,小编是这样认为: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与目前的状态,他愿意花这个时间去完成这项工作,那么他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他的责任、担当;还有的是他对这个工作付出的热爱支撑着、想要去看到自己尽力去做之后的成就等等,不外乎企业的“996”,此外,一个企业应让员工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不是游离的“工作状态,上班、工作、下班、回家,而是能让他们不断地提升、能在能力之内、能力外去努力做好”;但也有这样的一种,下班后,在公司的强制“996”下,员工的工作应该有着自己的回报,这是一种正比的相关性,付出应当有相应的回报等等的,而不是让员工惧怕这种“漫长式”加班,这样反而会让工作的效率、效果不大,甚至变坏。

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么状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觉得马云有钱呀,他当然可以这样说。但是小编觉得,996没有对错属性,它只是在某个阶段对大家身处的境遇不同,比如说:您是处于事业阶段的,您还介意996吗?像我认识的一个师兄,刚接手一个新的项目时,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2-3点才休息,早上一样同大家一样去跑,去接项目,他做的是把手上的项目接下、做好,不仅如此,还每天去约客户、见客户,不断地在这个项目上聚拢一定的人脉,开发更多的资源。然而他可以不用在他私人时间上“996”、甚至“12*12”,但他想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加好。

总的来说,不是直接接收“996”反映出来的状态—加班、加班、加班。而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滚打摸爬,所想要的就是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成长,而不是萎靡所事。所以,希望大家在“996”本身上,可以走出别人的“996”,找到自己的“996”,发现自己的价值并提升自我。

欢迎下方留言,前方高能,作者的烟雾弹准备好了呢,你的呢?快来说说!

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么状态?

部分讯信息仅代表本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专业问题需咨询专业人士,投资者据此操作,后果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