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麼狀態?

996事件,嚷嚷了有段時間。

所謂的996現象,就是早上9點(或9點半)上班,晚上9點(或9點半)下班,週六還要加班。明明下班時間已經到了,手裡的事情也已經完成,可看到辦公室還沒有一個人走出去,於是乎你就疲軟了,邁不動步了,心急火燎的下班,卻也不敢踏出一步。

996這個詞已經不熱了,早在幾年前這個詞在互聯網IT行業就已經普遍存在了。

在國內互聯網圈,“996”工作制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近日終於被擺到了檯面上。馬雲、劉強東先後表態,《人民日報》發文評論,使這個現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麼狀態?

針對這個996事件,其實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只是每個人都各抒己見,也有自己的選擇;

對於馬雲發表關於“996”觀點,網絡上也開始發酵、議論紛紛,各種的貼在熱議著這是“資本家的觀點”;當然也有說這是當下的一種“風貌”等等的,就好像馬雲爸爸所說的那樣“現在的社會不缺‘正確的話’,缺的是實話、真話、令人思考的話”。

對的,這是當今社會的樣子與狀態,我個人覺得。同時,馬雲“996”的觀點引起部分人群的熱議與批判,但馬雲在發表自己觀點時也說了“如果你選擇通過奮鬥努力贏得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可以認真思考一下我下面的話;但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來比普通人幸福快樂,但又不願意付出比普通人更努力的代價,那麼那些合法合情合理,永遠正確的話更適合你。”

但其實關於“996”這個看法對不對,在現今的社會下,每個人的意識是相對有提升的,他們有自己判斷的標準、選擇,關鍵在於“996”能否引發你的思考,你選擇的努力方向在哪、你的興趣愛好、你對工作的熱愛等等上,因為在這個時代,不管是80後、90後,大家都不喜歡一個強制的“996”工作,最後這些員工也會慢慢選擇離開這一家企業的。

但是為什麼有的人不管是在“996”工作下,還是在“12*12”,他們願意留下來呢,還每天苦思冥想地埋頭去做這麼一件事呢?難道只有他們要養家餬口?需要房?需要車?需要錢?為什麼不想想其他的,在他們的能力下,他們可以去勝任的是這個、他們的興趣愛好是幹這一行、他們想要去做出自己的成就,但是也不排除不接受“996”也想要去做出自己的成就人群。

就像馬雲所說,正因為有這樣一群人的996、997,才讓上世紀有了“兩彈一星”等等的,而我想說的是:正因為從1999年到現在馬雲爸爸的堅持,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淘寶時代”,方便了我們大家。在這背後的付出這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996”啊。

但是小編覺得這是在一個情況下的,小編是這樣認為:員工熱愛自己的工作與目前的狀態,他願意花這個時間去完成這項工作,那麼他表現出來的不僅是他的責任、擔當;還有的是他對這個工作付出的熱愛支撐著、想要去看到自己盡力去做之後的成就等等,不外乎企業的“996”,此外,一個企業應讓員工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而不是遊離的“工作狀態,上班、工作、下班、回家,而是能讓他們不斷地提升、能在能力之內、能力外去努力做好”;但也有這樣的一種,下班後,在公司的強制“996”下,員工的工作應該有著自己的回報,這是一種正比的相關性,付出應當有相應的回報等等的,而不是讓員工懼怕這種“漫長式”加班,這樣反而會讓工作的效率、效果不大,甚至變壞。

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麼狀態?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覺得馬雲有錢呀,他當然可以這樣說。但是小編覺得,996沒有對錯屬性,它只是在某個階段對大家身處的境遇不同,比如說:您是處於事業階段的,您還介意996嗎?像我認識的一個師兄,剛接手一個新的項目時,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2-3點才休息,早上一樣同大家一樣去跑,去接項目,他做的是把手上的項目接下、做好,不僅如此,還每天去約客戶、見客戶,不斷地在這個項目上聚攏一定的人脈,開發更多的資源。然而他可以不用在他私人時間上“996”、甚至“12*12”,但他想把這個項目做得更加好。

總的來說,不是直接接收“996”反映出來的狀態—加班、加班、加班。而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滾打摸爬,所想要的就是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成長,而不是萎靡所事。所以,希望大家在“996”本身上,可以走出別人的“996”,找到自己的“996”,發現自己的價值並提升自我。

歡迎下方留言,前方高能,作者的煙霧彈準備好了呢,你的呢?快來說說!

日常分享丨 996事件反映了什麼狀態?

部分訊信息僅代表本人觀點。不保證該信息全部或部分內容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若有侵權,請第一時間告知刪除。專業問題需諮詢專業人士,投資者據此操作,後果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