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最近我在看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正看到180年前鴉片戰爭失敗,中英簽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腐敗落後封建的清政府正在割地賠款的時候我看到了這個新聞: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在社交媒體上說,“落後不一定捱打,弱小也不一定捱打。”可想而知,我對這位教授的觀點持以什麼態度。我努力地緩和了一下自己的小暴脾氣,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告訴自己要冷靜。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然後我仔細地看了他的言論:落後是不一定捱打的,任何落後小國也是都有其生存之道。然後又看了看網友評論,我覺得大家都太偏激了,我們不要誤會這位教授所說的,因為他不是在說中國,中國從古至今都非常大,清朝時中國落後,但是肯定不是小國。而且落後不一定捱打。不一定的意思就是:保不齊,可能,大概,估摸著的意思。畢竟小國弱國挨不捱打不是他自己說了算的。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我也告訴大家我的觀點:落後是不一定捱打,但是弱國肯定無外交!這話出自於民國時期的外交官陸徵祥,他最有資格說這句話了,因為他在袁世凱的逼迫下,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由此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看中國的外交部發言這麼硬氣,因為他們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強盛的祖國。我們越是強盛,就越不能忘記清政府末期喪權辱國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下面我將從外交的角度上,分析一下鴉片戰爭,來印證我的觀點。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陸徵祥

鴉片戰爭起於清道光年間,我以虎門銷煙為轉折點,詳細的介紹一下鴉片戰爭的始末。虎門銷煙前的中國以天朝自居,根本不承認各國平等,西方到中國來,要尊中國為上國,清政府把他們一律當作高麗人看待。”蠻夷之邦,不知禮義廉恥“。換句話說就是清政府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外交。

那時候清政府只開放廣州一個港口,所謂”一口通商制度“,而且外國人在廣州是不自由的,不可坐轎,不可隨意出遊,不可帶武器進廣州,而且外國女人不得入內。更奇怪的禁令是:外國人不能買中國書,更不能學中文。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中國朝廷指定的海關收稅標準本來很輕,因為朝廷根本就沒有在意這筆小錢。但是廣州官員額外加收的稅務非常繁重,大概到20% 。而且官吏將本來應該公開收稅標準隱藏起來,以便隨意徵稅。外國人對此非常反感。

到了乾隆末年,英國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而且在印度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印度的大多土地。以印度為根據地,和中國貿易也就更方便了。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英國始終覺得通商制度很不公平,但是當時西方對神秘的東方國度有著太多的憧憬,認為乾隆是一個模範的開明君主,在乾隆八十歲的時候,英國開始訪華,送給乾隆很多上等的禮物,交涉的目的只是想讓中國開寬通商口岸,希望能有固定的、公開的海關收稅標準。 乾隆讓來使行跪拜禮,英國大臣說如果同意交涉條件,就跪;不同意就不跪。乾隆很不高興,拒絕了英國所提出的所有條件。到了嘉慶年間,英國第二次訪華,其目的和第一次一樣。可是嘉慶給英國使者的待遇遠不如乾隆,外交又失敗了。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乾隆

那時候外國商船到中國的少數是商品,多數是白銀,外國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於是無恥地做起了走私鴉片的買賣,所以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大規模種植鴉片。在清乾隆初年,鴉片輸入每年約400箱,而到了道光十五年,已經增長到了三萬箱。中國無數白銀流出,換回這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鴉片。全國上下都主張嚴禁鴉片。道光派出了林則徐,林則徐責令外國人將鴉片全部交工,而且讓他們寫保證書,保證以後不帶鴉片來華,如果帶來,一經查出,直接就地正法。外國人交出了兩萬多箱鴉片,共計200多萬斤,後來林則徐把這些菸草統統在虎門燒掉,整整燒了23天。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政府得知繳煙具體細節,雷霆大怒。清政府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尤其是經過了前兩次的外交失敗,英國人知道非動用武力不能解決問題。而且英國人在中國經商已久,他們早已知道之前那個讓人神往和崇拜的禮儀之邦已經不復存在,晚清專制社會的腐化墮落和殘暴不仁簡直不堪入目,所謂天朝上國只是徒有其表,官員貪汙腐化,普通民眾稍有差池便會處之嚴厲的刑罰,毫無人權可言。於是早就有意武力開化清朝的英國人率領軍隊來華,索要賠款,並且要求掃除所有通商限制。緊接著派兵佔領定海,主力艦隊到達大沽口。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中國大亂,清政府派人交涉以拖延戰機調遣兵力,交涉時發現英國船堅炮利遠在中國之上,中國關口的炮有些還是上個朝代的產物,這怎麼打的過。所以政府決定 ”撫夷“,可是英國堅持割地賠款去除通商限制,道光難以接受,兩方交戰,中國節節敗退,試問用中世紀的火器軍隊對戰現代化的武器,怎麼會沒有不輸的道理呢?更何況當時清政府腐敗不堪早已民不聊生,許多人因飢寒交迫,投向英軍做苦力。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當英軍快要攻打到南京的時候,遠在1000公里之外的皇帝就已經慌了,清政府不再抵抗,簽訂了《南京條約》。清政府索賠白銀2100萬兩割讓香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在中國境內的英國人擁有治外法權,也就是隻受英國法律約束。 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是當時清政府覺得割讓香港並不是緊要的。英國人提出香港時,紫禁城中的皇帝還不知道香港在哪裡。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簽訂《南京條約》,中國喪失領土主權,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可惜的是,清政府戰後並沒有吸取教訓,也沒有明白鴉片戰爭為什麼失敗。戰後和戰前完全一樣,腐化不堪,妄自尊大,直到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才有少數人覺悟。

清華教授說落後不一定捱打?給您普及一下180年前的鴉片戰爭。

​就算之前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領導下,我們也是個泱泱大國。可是竟然讓西方列強輪番侵略,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從1840年算起,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100多年的苦難啊。曾經那些屈辱的歷史告訴我們,弱國有外交可言麼?當“蠻夷之邦”的大炮轟碎了清政府的天府上國的幻想之後,那時的中國有外交可言麼?


參考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