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何没有中断售华黑鹰直升机的零件供应?

沉睡在五千多年前的猛兽正在慢慢觉醒,这是人们对中国现在发展的概括。随着国家的发展,军队建设便成为国家首个改善的目标。中国为适应操纵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要、军官、士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必将相对的提高,对军人的品格、素质、能力、学历等要求将有新的标准。而国家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不断改革,必然会推动作战方式的发展变化。小编觉得国家的战效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武器系统的高技术含量和作战人员的军事高科技素质,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会从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质量将上升为主导地位,数量将逐渐减少,因此战斗力便会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接下来跟随小编去了解一下世界有哪些军事历史事件,以及各国有哪些著名军事人物和武器吧。

我军现在还有没有批量的“美式装备”,还真有一种,这就是黑鹰直升机,目前现役仍有十几架!黑鹰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是美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通用直升机,用途广泛,改型繁多。也是迄今为止,我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仍然堪称优秀的直升机。黑鹰除1名驾驶员外,机上可搭载11名士兵,主要执行向前沿阵地运送突击部队的任务,有时也用于物资运输和从战场抢救伤员

西科斯基公司为售于我国的“黑鹰”直升机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型在美军中的编号为UH-60。“黑鹰”是印第安部族的一位酋长的称号。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1832年,黑鹰酋长带领部落战士的在威斯康星州的斧头(战斧导弹的名称也是这么来的)河边,与白人展开激战,失败后部族被灭,但美国白人仍然十分敬畏他,于是将这种主力通用直升机命名为“黑鹰”。

美国人为何没有中断售华黑鹰直升机的零件供应?


1984年7月,中美关系良好,双方签订了购买24架S-70C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合同包括24架单价600万美元的“黑鹰”直升机、3套单价78万美元的外挂式副油箱系统,以及维护直升机所需的工具备件等,总价1.5亿美元。中方还派出8名飞行人员和部分机务人员赴美培训。尽管这些飞机价格昂贵,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笔钱花的值。

黑鹰直升机落户中国后,最初部署在空军。1986年10月3日,陆军航空兵成立,黑鹰也随之转入陆军航空兵。西科斯基公司曾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但后来美方对我实施了禁运,从此再也没有向我国出售黑鹰和其他成套军备物资。

美国人为何没有中断售华黑鹰直升机的零件供应?


黑鹰由于充足的储备动力和优良的气动设计,在4000米以上海拔的高原地区,展示出远远超过其他直升机的惊人性能。我军飞行员凭着高超的技艺,驾驶4架“黑鹰”直升机勇闯墨脱。在一个月内穿梭于海拔7000米以上的群峰间,总飞行时间达320小时,完成了对这个当时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城军民一年所需物资的补给。在历次高原雪灾救援中,黑鹰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对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再次显示出黑鹰可以在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带完成抢险任务。

黑鹰直升机具有结构简捷、易于维修的突出特点。飞机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其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所需的随机工具也不多;而米-8直升机的发动机有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随机工具多达45件。

曾经有架我军的黑鹰执行高原救灾任务,途中发生故障不得不迫降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地带,这要是不能再起飞,极寒之下,不但救援任务完成不了,机组的几个人本身都可能性命难保!好在机组把故障点找到并排除掉,可是再次启动时又傻眼,多次启动让启动电瓶的电耗尽了!最后机长灵光一闪,想起黑鹰还有一绝活,用压缩空气启动!还可以用人工打气的方式给压缩气瓶充气!机组几个人不顾疲劳和高原反应,轮流拼命用打气筒打气,最后终于把气瓶充到足够的压力,一次性启动成功!这到底是黑鹰还是自行车?

美军的一线装备,往往追求越简单越好,比如飞机、舰艇内部都尽量减少装修,故意让管道和电路暴露,方便战损时的维修。而很多军车门窗都是能手动就不用电控。这是多年实战中用血的代价,总结出的经验,这点值得借鉴。

美国人为何没有中断售华黑鹰直升机的零件供应?


美国人在1993年以后,对中国恢复了“黑鹰”零配件的供应。借口是这些黑鹰执行人道救援任务。美国人的实际小心思是:美军也没有常年在4000米海拔以上使用黑鹰的经验,不中断黑鹰零部件的供应,就可以从中方采购部件的大数据中,摸索出在超高原使用直升机,哪些部件最容易损耗,可以借此改进生产和维护!不过我们也不傻,只要需要换的零件全都多买!多储备点怕啥!

民无兵不安国无防而不立,在军事事件中坚定保守国家的宏伟的人物,你们看了有没有很崇拜他们的感觉?中国,就像是一条巨龙,翻头摆尾的时候,便是留给后代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机会。先辈们在看到自己拼尽一生所保守下来的国度今日的发展,是多么的欣慰。我们要知道,国家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保住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学会那些著名人物,去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以后可以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哪怕只有一点点,一起加油吧中华儿女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