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面具下的自我,浅谈人格的驱动力,人格的完善

欢迎来到李老师说说!

心理学从大的发面说是哲学的范畴,就是怎样认知世界的问题。但是心理学的专业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独特的概念,比如人格等,就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有些人不是很明白,即使一些学习心理学的人也不能清楚人格方面的专业知识,好多人感到“人格”很抽象,摸不着头脑。

我经常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参加一些心理讲座,也经常参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实践,接触大量的案例,我的嘴边也经常挂着“人格”。有一次,我在讲座里,对着几百人的听众说 “人格就是一个人的脊梁山有脊梁,人有人格……”但是没效果并不佳。

其实短时间讲清楚“人格”并非易事。

今天就浅谈“人格”。

01什么是人格

格,什么意思?东汉·许慎《说文》里讲,“格”,木长貌。就是指的是“树的长枝”,也就是外在的表现。

通俗一点,说到“格”,就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外部的表现,如“树木的长枝”就是此意。二是固定的,稳定的,来自内在东西,表现出来的品质,如我们经常说的“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等。三是限定、固定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格局”、“条条框框”等就是此意。

另外,王阳明的心学里的“格物致知”,这里的“格”指的是研究、探究之意。为什么要研究,要探究,就是因为它的深藏,我们平时只注意表面。就像来了一个人,他或她,戴着面具,就要看到“庐山真正面目”,就要“格物致知”。

什么是人格?

心理学上,经常把人格也称个性,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

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说到人格,就是这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个人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里中的地位,或者作用,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标语“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在心理学上,即“个性”,与人的性格、气质等有关,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渗透到人的方方面面,小到人的家庭事业、人际关系等,大到人的健康生存问题等。

三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可能是人格卑下,可能是人格高尚,这是道德评判。

所以,人格就是一个人的面具,或者就是一张向人展示的“名片”。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里讲到“我在大家面前,在做演说,就是我这个体在不停的向大家派发我的名片!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总结一下:

人格,英文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对外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这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内观面具下的自我,浅谈人格的驱动力,人格的完善

我们最爱说“盗亦有道”。良民有良民的人格,强盗有强盗的人格;乞丐有乞丐的人格,富人有富人的人格。

人人都有自己在社会上的“面具”,这是社会化的结果。

这就是人格具有“社会性”。

哲学与心理学的最基本观点是:人是环境的动物,人必须适应环境而生存。所以人格的真正决定因素是环境,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适者生存!

在今天可以更普遍地说,不同行业和群体因其有不同的职业行为,而有相应的人格。为什么政府领导与环卫工人同时站在一起,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哪个是政府领导,哪个是环卫工人,原因就在于人格的不同,而这种人格又是与长期的生活环境有关的。

这就是人格具有“差异性”。

若我们继续分析,发现即使同样是环卫工,也不一样,身体体质状况,性格、气质、禀赋等也不一样。这就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不同,体现了人格的“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我们经常戴着固定“面具”在社会舞台上表演,为什么不变,而且还很稳定。因为职业的稳定,也决定着人格的稳定。

我们在春运火车站看到外出打工,或者返乡的农民工,昔日多年前农民的人格与气质类型和今天的一样,似乎一辈子没改变过,因为他们的职业或劳动方式一辈子没有改变。同时我们也在飞机场看到一些商人、白领、演员等,这些人的气质变化就会很快,昔日、今天两个样,因为职业变化快。

这就是人格具有“稳定性”。

03面具下的自我

活动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都会摘下“面具”。

很多情商很高的职场老手,都是办公室的事情解决不了,去老板的家里,发现换了一个人,事情好办了。

夜深人静,当我们静静的,审视自己,内观自我,也许面具下面“伤痕累累”,我们也会为自己啜泣,为自己流泪。

面具下的自我和戴面具的我可能不一样,这就是累,这就是痛苦,这就是伪装的耗能和代价。

所以,我们经常说“表里如一”,也有“表里不一”。

有一次,和朋友到演出舞台的后台,见到一个卸妆的女在哭泣,她说,自己在舞台上演着一个刚烈的强女子“穆桂英”,而自己现实生活处处艰难,受到丈夫的家暴,现在下班了,不想回家,所以流泪,感慨生活不公平!

其实,我们都和这个女子一样,很少有人能够百分之百的内外一致,所以都在伪装里,不透明,就很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不容易。

我们应该审视自己,内观自我!

04人格的驱动力

人格具有功能性,这就是人格的驱动力。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若说深一点,就是精神的内化,在自我的潜意识里,由意识到情感体验,到意志力,到行为,这是一条龙。

这就是人格的力量!

我们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指性格具有驱动力,具有功能性,让个体走上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就会自然会趋向、指向一个不同的未来。

人格就是一个人内在心理倾向,影响一个人的外在行为。

行为是否正常,就要审视个体的人格。所以人格就是一人的重要心理健康指标,在做心理普查的时候,人格的因子就很重要。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提出了人格结构模型,也是人格动力模型。

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自我只有处理好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心理才不会发生异常。

05 人格的完善

目前人格普查,或者人格评估,有很多量表。

人格是由很多因子组成的,心理学家都会罗列很多种。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但还有其他的人格测量广泛用于工作人员的选拔。

明尼苏达(Minnesota)多项人格问卷(MMPI),主要用于临床普查目的,或者是为情绪稳定性很重要的高度危险,高度紧张的职业筛选人员。

每一个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会提出一个人格结构模型。

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 five),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感谢光临李老师说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