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哈喽大家好我是夕峰,最近因为刚刚复工的原因工作上的事情都比较忙,很久没有更文了,虽然也有很多喜欢我文章的读者,他们也会私信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更文,因为最近确实是比较忙所以在此也表示十分抱歉。其余的话不多说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

商鞅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太过于陌生,历史上商鞅变法中,他在秦国最为弱小的时候通过自身的政治手段,使秦国在短短十年间一步步变成一个与东方六国分庭抗礼的虎狼之师。而他所著的《商君书》被封建王朝奉若至宝的同时也被列为禁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经久不衰呢?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一、壹民:划分阶级人群,统一思想

相信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人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或许因为先天出身的不同,亦或者是后天的努力所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阶级划分。总会有一小部分人在普罗大众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们从小在学习的儒家经典中,强调的是有教无类,但是现实偏偏跟我们开了给玩笑。在这其中人民是离不开对于人群上位者的依赖,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在人们骨子里植入的“奴性”。但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开始的时候真的是这样吗?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其实“奴性”这个东西并非是从一开始在存在,或者是说这样的一种思想是法家思想下的产物。商鞅在秦国变法当中认为,一个国家的人们思想上必须要做到高度的一致,共同朝着理想中的目标去迈进才有可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商鞅去秦国变法之前,当时的秦国里人民的思想相对是自由的,后世当中我们所了解到的秦国暴政往往离不开秦国森严的律法。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法律,但是也像前面所说的人民思想比较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在法律上明显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法律对于人民缺少强制的约束性,而当时的官员甚至于是国君,对于法律上朝令夕改的事情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开心就好。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的典故正正是与商鞅有关。商鞅在变法之前,在衙门前立起一根巨大的木头,并且扬言谁如果能把这根木头从衙门一直搬到城门外去,中途不停歇的话就会赏赐千两黄金作为报酬。

开始时候由于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百姓对于统治者“朝令夕改”的行为已经习惯了,从根本上不会认为统治者会履行承诺。一开始没有人肯上前尝试,直到后面有人尝试把木头扛到城门之后,商鞅果然履行了诺言赏赐了这个人千两黄金,百姓觉得商鞅是言而有信的人,后面在商鞅推行新政的时候也就水到渠成。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当然以上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当事人商鞅不仅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让人们对他产生了言出必行的信任。更是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潜移默化地巩固了之后推行法律的权威性,同时也成功地在当时秦国人民的心里套上了无形的枷锁极大限度地约束了人们的思想性。

具备了诚信基础的前提下,对法律的严谨产生敬畏,同时也让人民不会轻易地去挑战统治者的权威。进一步地培养人民对于统治者的服从意识。




二、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尤其是身处于把打仗当作吃饭喝水一般平常的战国时代。人口基数的多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直接决定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商鞅为什么会提出弱民这样的思想策略呢?

其实商鞅的策略中,弱民的意思更多是削弱百姓的实力。而当时的秦国因为地处西垂,关外有游牧民族经常秦军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关内更是有山东六国对于秦国的封锁。

不管关内关外秦国的百姓自古就是在不断的战斗中生存,所以也造成了国内民风彪悍的风气,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战斗民族。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而商鞅弱民的策略正正就是针对于这一点,正所谓国富则民强。在保留秦人强大战斗力的基础上,但是在法律上不允许百姓的思想出现更多对于统治者的反对声音。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思想独立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再加上百姓自身就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就会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团体。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时候,开始时往往就是出现了对于当时统治者的反对声音,然后形成这样的团体最后推翻原来的统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商鞅在提出弱民策略的时候,可以说是具备了政治的前瞻性,从根本上扼杀了百姓的反抗苗头,认为统治者所做的都任何决定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在思想上植入“奴性”的思维模式。



三、疲民:让百姓疲于奔命

经过前面两条的铺垫,百姓对于统治者已经初步具备了敬畏,那么,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让百姓在生活中有疲于奔命的感觉呢?

其实就这一条的策略中,在模式上更多倾向于军事上的战略,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玩对抗类型游戏的读者可能都会知道,在面对一个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时。在暂时不能硬刚的情况下,我们更多的会去选择消耗对手,等待时机一击必杀。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而商鞅这样的战略,就是通过各种税收增加百姓的负担,让百姓每天都在为怎么生存下去而去工作和劳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在思想上更多的是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时间去想统治者的对与错的问题,同时也能保证国家的财富高度集中在统治者手中。

这样自然就不会产生反抗的思想,就像两个人打架,你故意消耗对方的体力;或者,故意用别的事情拖延住对手,让对手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商鞅把这一条战术运用到了民众身上。



四、辱民,让民众没有自尊

相信了解先秦历史的读者朋友们,都会听说过秦国的律法中有一个叫“连坐法”。意思就是一个人犯法,他的亲人和族人甚至乎左右邻居都会有相同的罪。

但是同时秦国对于百姓也实行“举报有奖”这样的政治制度,只要是这个人触犯了法律,他的亲族甚至于左右邻居都可以进行举报。而举报者可以奖励免去受罚连坐。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而商鞅制定这样的制度初衷,需要的就是让民众没有自尊,让他们互相揭发,这样的话彼此没有信任感。试想,如果一群人互相猜忌,那还能形成战斗力吗?不能抱团就没有威胁;连尊严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更加高级的想法。



五、贫民,在贫穷中寻找出路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商鞅在提出贫民的主张,更多地是不让百姓有多余的财富。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百姓身上囊中羞涩,加上统治者对于民间百姓的各项税收。整天为了一点钱奔波,生活都顾不着了,哪还有那么多时间想别的。


而当时百姓的唯一出路就是参军建功立业,自古以来百姓对于美好生活都是充满向往,而当时不仅是秦国的贫富悬殊差距比较巨大,而且很多时候因为出身的不同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阶级身份。通过为国杀敌积累军功不仅能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更多的也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后代摆脱贫困出身,在秦国的高压政策下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可是唯一的出路。

《商君书》为何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仅这几条便禁锢国人思想千年


最后还有最为重中之重的一条:五者若不灵,杀之。简单点来说,如果这其中五条对于百姓的奴役制度在某些人当中全部都起不了,那么这样的人只能杀了。

纵观历史,《商君书》中所提出的驭民五术虽然霸道苛刻,但是处于战国时代的乱世中,给秦国带来的更是国力质的飞跃,甚于可以说是为之后一统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虽然与后世封建王朝中儒家治世里的“以民为本”理念相悖。但是《商君书》却是历代帝皇和皇位接班人才有资格学习的治国之术,封建统治者在明面上以儒家经典的思想为蓝本治理国家的同时,背后却或多或少存在《商君书》中提到的驭民五术的影子。


可能是统治者怕普通人学会之后可以轻松取代自己的地位,或者这就是《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的原因所在。各位读者你们如果有同的意见或者想看的历史人物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每一位读者的评论夕峰都会尽量地去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