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自古以来,帝王往往爱读三本书:

《韩非子》、《鬼谷子》、《商君书》。其中这本受帝王爱戴的法家著作《商君书》,是不准许民间的普通老百姓学习。更是被当成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跟准帝王才能学习。创造出这本法学巨著的便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商鞅所著。

大家最熟知的的"商鞅变法"便是商鞅在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但就是这样一位世人皆说商鞅变法映照千古的政治家。却在秦孝公一死,继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商鞅。尸身车裂,全家被杀。最终丧生与自己的法上。

司马迁读了《商君书》中的开塞、耕战两篇,恨得牙根痒痒,就在《史记商君列传》里说商鞅死有余辜。

为何一位丰功伟绩的政治家的结局却如此不幸?为何如此多的帝王推崇商鞅变法却又对他其人恨之入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商君书》上找到答案。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从推行商鞅变法中显露个人思想

起初商鞅向秦孝公提出变法时秦孝公是犹豫的,因为他不知道老百姓会不会赞同变法。于是商鞅对他说:聪明的人能在做事之前就能看到做事的结果,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做好了都不一定明白怎么回事,老百姓大多数都是愚昧的,变法这样超前的事情,是没法在事前和他们商量的,就干脆强制他们做,等事情做好了让他们享受好处就是了。

在商鞅的理念中聪明人是制定规矩的,愚蠢人只能遵守规矩。并且商鞅也是按照这个理念去执行的。商鞅在百姓面前他做到了一个聪明人,制定了一个他理想的法制。面对世人立下的契约,功必赏,过必罚。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利用人性,逐利避害的本能,实现秦国的国富民强。

在秦孝公面前他做到了一个愚蠢人,做到了为了秦孝公的利益去做一切背信弃义之事。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他的变法才能的聪明遭到帝王的忌惮,他的背信弃义的愚蠢遭到他人的憎恨,最终推着他走向这样的结局。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从民、帝、国多维度看商鞅政治野心

1.商鞅于民

《商君书》总共有二十六篇,我们不需要看全,就是仅仅看看其中跟老百姓有关的说民、弱民两篇,就可以看出商鞅人性上的凉薄。

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弱民篇》通过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实行一教,统一思想,进行思想控制;通过剥夺个人资产,让民众依附国家;通过辱民、贫民、弱民,使人民贫穷、软弱,实现民弱国强。总结起来就是统一愚民思想,弱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是民无法顾及他事,辱民无尊严无自尊,教唆相互检举揭发,使民整日活忧心忡忡。剥夺财富成为贫民,只发配基本生活必须,人穷志短,使民无暇顾及其他,剥夺思想,疲于为生活奔波。由此可见商鞅只不过把民当做自己攀登政治的工具,完全没有把民当人。可见其人性。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2.商鞅于帝

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触犯过法律,本来应该受罚但因为是太子,所以只是惩罚了太子的老师。秦惠文王老师的鼻子被割掉。可见商鞅在刑法上也并非人人平等,并利用自己的权利功高盖主挑衅到未来的帝王,如此一来,惠文王如何能留他。

3.商鞅于国

商鞅进攻河东,魏国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商鞅派使者给公子卬送了一封信。

信中的大意是:咱俩在魏国的时候是老相识了,如今虽然各为其主,但是不忍心互相伤害,我们可以见面叙叙旧,并把酒言欢,然后订立盟约,各回各家如何?因为有商鞅立木为信这事,公子卬就信以为真了,带着几个人就应约赴会。不料,商鞅出尔反尔,居然在酒席宴上设下伏兵,将公子卬扣押在秦营。然后,商鞅趁魏军群龙无首,派兵进攻魏营,将魏军彻底打败。魏惠王无力抵抗,只得割让黄河以西的土地献给秦国,向秦国求和。这在很讲规矩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犯了大忌,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可见商鞅在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下是一个多无下限的人。

从民、帝、国来看,商鞅都是在为自己自掘坟墓。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国家统治下的牺牲品

《战国策》中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可以从《战国策》中的这句话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商鞅既无称帝之心,何来的造反呢?这正是商鞅不得不死的真正原因。

商鞅之于秦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功臣,秦国如果没有商鞅的变法,以后的强大自然无从谈起。商鞅变法提现了商鞅所有的政治抱负,他在变法实行顺利后遍已经没了价值,并且他的成就已经功高盖主。这也是秦惠文王必须杀他的原因。

但如何杀商鞅呢?杀了商鞅,就意味着商鞅错了。因为变法带来的国强,所以惠文王既要继续实施变法所以不能承认商鞅错了,又要让商鞅致其死罪而变法不受影响。便有了商鞅最后的结局,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家被杀。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不论他是否刻薄寡恩,不论他是否淡泊名利,不论他是否视死如归,但他的政治功绩却不容忽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能挑战传统的势力和旧的习俗,积极投身于这场封建制改革运动之中,其历史功绩不容小觑。

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法自毙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