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姐妹》要在一起写书?杭州姐妹花张抗抗张婴音就这么干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郑秋明

好《姐妹》要在一起写书?杭州姐妹花张抗抗张婴音就这么干

张婴音和姐姐张抗抗连线对话。

“还记得20世纪70年代,有一次我从北大荒农场回杭州探亲,曾和妈妈一起去爬宝石山。那一次我们执意想要去山里寻找‘紫云洞’,紫云——多美的名字啊,妈妈赞叹。洞口飘着紫色的云霭,我们从云雾里钻出来,披一身紫色的云霞,想想都令人激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紫云洞安在?妈妈已经离去,长眠于钱塘江边的山坳里,西湖的另一侧。我们可以想象紫云洞啊——宝石山有妈妈留下的声音,空谷幽长。”

春天的暮色渐渐掩去,夜晚的西湖水面吹来轻柔的风。4月22日夜,世界读书日前夜,文坛姐妹张抗抗&张婴音作品合集《姐妹》新书首发式在宝石山纯真年代书吧举行,在杭的嘉宾儿童文学作家张婴音、纯真年代书吧创始人朱锦绣、浙江大学出版社阅读总监、编审,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执行院长平静、散文作家王珍、杭州高级中学张抗抗文学馆高利馆长等作为嘉宾,视频连线远在北京的著名作家张抗抗,与读者们分享一个家庭三代作家的人生故事、文字的暖意。

宝石山,也是儿时的张抗抗、张婴音和父母足迹遍布的亲切地。基于此,文字和现实图景的重叠,岁月更迭和纯真年代记忆的交织,使得这场发布会更加充满别样的动人和温暖。

本次新书发布会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纯真年代书吧共同举办,在相关网络平台首发。

好《姐妹》要在一起写书?杭州姐妹花张抗抗张婴音就这么干

张抗抗近影。

【一个三代作家的特殊家庭的岁月图景】

《姐妹》是张抗抗、张婴音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来,首次联袂推出的作品合集,真诚书写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挚爱与反思,真情描绘一个三代作家的特殊家庭的岁月图景,真实呈现恢弘历史背景下中国女性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之家,姐姐张抗抗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她19岁离开故乡杭州,远赴北大荒,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作家;妹妹张婴音留在杭州,成长为儿童文学作家。尤为可贵的是,96岁高龄的父亲张白怀,是老一辈作家、报人,为女儿的书写序,骄傲欣慰地称两位女儿的书为《双花集》,书的后记则是张婴音之子、青年作家冬筱写的。此外该书还辟出一辑编选抗抗婴音的妈妈、已故儿童文学作家朱为先的代表作。一个家庭,三代作家的文字,在该作品中互为辉映,如涓涓溪水汇流进生命时光美丽的河流。

文坛姐妹花如何启蒙、成长?第三代又获得了怎样的文学滋养并走上写作道路?童年或艰难或美好,爱的底色,送人踏上遥远坚实的成长路。

在朗读者温润深情的朗读中,远在北京的著名作家张抗抗与读者连线,她爽朗的笑容身影出现在直播画面中。作为杭州出生长大的西湖的女儿,她首先表达了对故乡的想念:“我小的时候妈妈没少带我来宝石山,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小细节。春天来了,我想象宝石山纯真年代书吧门前平台的大樟树,西湖的灯光,都非常美好,我没办法回杭州,只好在视频里谈一点体会。”

“故乡在远方、少女时代、不会丢失的爱……大家可以从这本书编入我和婴音各时期的作品章节名称,大致感受到我们心理的期待、地理上的空间、理想的原根在哪里,看到我们生命的各种轨迹。所以这是个可以互相参照的文本,现在出版的书籍中很多也有家庭成员一起写的,能够编在一起非常协调、天衣无缝的并不会太多。”

张抗抗在直播连线中为大家介绍了这本“姐妹书”的三个特点:“有一种人生、生命、家庭大的空间张力感在里面,第一个就是文本的独特性,第二是作品的差异性,比如《快乐的忧思》一辑,现在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各方面都令人忧虑,妹妹张婴音是儿童文学作家,惯常保有童心,她的忧思是以幽默、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我的忧思呢,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快乐的方式。”她以今天活动现场的一款背景海报作比:“好比今天大家在海报上看见的我俩的形象,婴音穿了个无袖裙子,我戴了个大围脖,我跟婴音的差异就在这里,好像是生活在不同季节的,我是代表北方的、严肃的,她生活在南方,是欢乐的轻松的,这个海报有这种形象的阐释。”

“第三个是这本书的整体感,父亲的序言谈了对我和婴音的理解,我的序言谈了对婴音作品的一个理解,其实我多年前学习创作之初,也写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后来妹妹坚持下来了,我却没有,用快乐的生动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化解了种种困难苦难烦恼的事,她的童心不老。”“这本书的后面还有一个番外特辑,选了我妈妈的作品,妈妈是怎么引导我们走上文学道路的,她的文笔是优美的、纯真的,她对我们的影响,作品文字里面都可以看到。”

【张抗抗记录的90后侄儿的童年趣事】

90后冬筱是崭露头角的青年实力作家,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流放七月》获得“紫金·人民文学奖”。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张婴音的儿子,此次妈妈和姨妈出书,平日低调内敛的冬筱也前来祝贺。在《姐妹》这本书里,张抗抗有一篇《两个钩子的大吊车》记述了他的童年趣事,张婴音老师也有一篇文章《与儿子一起成长》,记录了冬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写得非常的温馨感人。冬筱也为这本书奉献了一篇非常精彩的后记,题目是《姐妹的夜航船》。这篇文章,对两位作家的文学人生及艺术风格进行了最真切感人、中肯到位的描述与评析。引得姨妈张抗抗高度赞叹:“首先他蛮有感情的,阳阳(冬筱)平时不大愿意跟我们交流,看了(后记)原来他好懂我们,好善解人意哦。后记中他谈得很透彻,令人惊讶,可以去搞文学批评了。”

视频连线中,张抗抗手持做好圈画笔记的书,忍不住为读者朗读了几段冬筱后记节选:“姐姐和妹妹互为背景,在各自的表达路径上展开了所有的情感张力。当这个世界似乎不那么美好的时候,妹妹的每一个故事中依然充盈着乐观的笑容和纯真的爱。当这个世界令人担忧失望的时候,姐姐的每一次描写里始终铺满了丰盈细腻的比喻和汹涌不息的自然意象。”“若将她们的作品放在一起看,会有一种完整的家庭感,以及明显地把自然世界、人间冷暖和自我情感三者归于一体的阅读感受。”“在这部合集里,我的外公外婆以一种半透明的、背景式的阅读感,塑像般地站立在两姐妹的身后,那些来自宏伟年代的心灵力量,那些在生活中对抗苦难的勇气和面向世界的善良,从来不曾缺席。”对此,张抗抗感到安慰:“我的父亲96岁健在,第三代冬筱30岁,他们是我和妹妹写作的见证人。”

好《姐妹》要在一起写书?杭州姐妹花张抗抗张婴音就这么干

张婴音和冬筱母子。

【张婴音冬筱:母与子的灵魂拷问】

分享会现场,张婴音则受到了儿子冬筱的“灵魂拷问”:“你能不能解释下你这本书书独特性在哪?”面对儿子的犀利问话,张婴音笑意盈盈地回答:“拿起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温暖的窗子,三代文学人的生活、情感、对文学的追梦人生,可以作为一本枕边书,应该可以给人心灵以安慰。”“像这样的一个文本,姐妹俩都是从事文学,父母又是文学爱好者,第三代也不懈追求文学梦想,在目前看到的书中不多见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我妈妈对姐姐小抗抗的记录,细腻展现了妈妈的教育观,文学的种子,这样播在姐姐幼小的心灵里面,我都很惊诧妈妈60多年前的教育理念,那么有前瞻性。”而对这本书,冬筱也给出了属于年轻人的阅读指南:“读这本书的阅读方式,可以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每天抽一点时间做一些碎片阅读,就可以很好地读完这本书。因为虽然这薄薄的一本,却散文、小说、童话各种文体,我想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会从中获得很多收获。我想这本书是活在历史当中的,她们继承了来自父母的能量,这本书也能够留存在文学评论家的批评中,留存在历史当中。”

冬筱还问了妈妈,这本书温暖的核心在哪里?“像西湖的龙井茶,清澈、透明、温润于心,充满了爱、善良、温情,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对人善良给人以温暖,我们姐妹这本书非常好地诠释了爱的主题,所以我想它是一本温暖的书。”张婴音这样回答。

好《姐妹》要在一起写书?杭州姐妹花张抗抗张婴音就这么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