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觉真好——耒阳改革开放40周年变化有感

回家的感觉真好

——耒阳改革开放40周年变化有感

题记:从今年起,以后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我都会怀念起一位以身殉职的军人老同学。不妨将他去年回乡探亲的一篇日记整理发出,聊作永久的纪念。

我们部队常驻天山,刚去时别有一番感动——一个湘南仔想象中的天山还不是金庸、梁羽生笔下乱云飞渡、欲神欲仙的美妙世界。可眼前的天山一片寒荒,嶙峋的岭,瘦削的石,突兀的岩,冷峭地蹲在那里。厚厚的雪沙像覆盖在她们身上的一件绒装,有的像白底雪帽,有的像迎风招展的围巾。许多小崖下沾不着雪的地方,孤零零地裸露出一点暗褐色的石质,好似丽人柔软肌肤上的胎记。

什么是悬崖峭壁,对于生在丘陵平原地带的我现在才深有体会。曾经憧憬着的天山仙境有如昨夜的清梦渐渐淡去,白皑皑的记忆底片已嵌在了我大脑的最深处……

千篇一律的学习训练,生活单调而刻板。仰首望天,高天、雪风、白野……空中不见飞鸟,地上不见绿色,哪怕是一星草叶、一点深褐色崖层,也能增添雪野内涵深厚的气质。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难忘故乡那常年翠绿的竹海……

回乡探亲那天,三天三夜的火车,直坐得人屁股发麻、大腿肿胀。迷迷糊糊一下火车,人也站不稳,几乎是一步一个趔趄,拥着浩荡的人流,如一叶无根浮萍,漂出了站口。出站时我真担心,站台前那一段坑坑洼洼的泥泞路怎么走呀?那可是通往市区的必由之途啊。

站前广场人山车海,早年的铁栅栏如今围成了一个圈。栅栏外高楼大厦栉次鳞比,我疑心自己下错了站台。回首验证,古朴的“耒阳站”三字依旧。路呢?我在现实的眼前,同时又在记忆的经纬上搜寻,那溅得人一身水一身泥、一步一个坑的碎石路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条长长宽宽的水泥垫底的柏油(沥清)路。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本来就步履蹒跚,这下人散了架,头似要倾颓下来。我不顾一切撇开包袱,奔向街道边一棵桂花树,用头抵着树身,双手用力抱定,军帽也被可怜地挤挂到了后脑勺。树下好像滋生了磁场,我的双腿开始颤抖,忍不住直想跪下。

喘息的工夫,想起近十年不曾见到一株绿色植物,如今做梦似的抱定了家乡熟悉的桂花树,能不激动吗?我已经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腿索性跪了下来,涕泪滂沱,四周的人们好奇似的围拢过来,一瞧究竟。来往接客的车辆急急地鸣着喇叭。

“喂,同志,你怎么呢?”亲切中带点威严的熟悉乡音。我大梦初醒似的回过头来,面对头戴国徽的两名交警。尽管我也一身戎装,却小学生般的站起来,端正帽沿,标准地行了个军礼。

在交警同志的向导下,我坐上了返家的五路公交车。这时我才了解到家乡的大变化。街道上早已是中巴、的士、摩的王国,再也看不到当年占着很大比重的老爷车痕迹。新开通的西湖路、体育路、蔡伦路、城北路、金阳路、白云路、德泰隆路已基本拉开了一个中等城市的骨架,各主要路口都匹配了红绿灯设施和交通岗哨,到处都是交警的身影。城区中巴一律上牌,按编排车次线路上下车,乡下客运车一律禁止接客进城,郊区三个客运站均已投入运营。沿河路风光带、西湖游园均已建成,休闲的人群一拨又一拨,蔡侯祠、五一广场、市标广场、发明家广场、神农广场这些早已建成的休闲场所,也不陌生;原来只听说个烈士陵园,现在的杜甫公园、狮子岭公园、马阜岭公园、顺湖公园人山人海,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听说还会有个樟隍岭公园。早已闻名的东湖温泉、蔡伦竹海、亮源关王塘元明坳等旅游景点都已出阁,五峰仙、五公仙、侯憩仙、寨下仙、丛苞江等等乡村旅游风景区都不再待字闺中,呼之欲出,耒阳的文化品味日浓,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天下车后,我站在德泰隆路十字路口,四顾茫然,真的忘了回家的路。随着人流,我踏上了新建大桥的一侧人行道。随着视线升高,透过滚滚车流,我看到朗朗乾坤下的大桥一派壮观雄奇,真的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迷糊了,感觉宽广的桥面变成了一只硕大的神雕,桥身两边的耒水幻化成了巨雕的双翅,神雕正振翅穿越时空。俯身察看桥下耒水,见到一两只小木船孤零零地漂在水里,才找回了儿时的记忆。

打车来到神农广场。热闹处是广场中心的神农雕像,一群孩子在雕像周围追逐打闹,零星的地摊散落一旁,周围的花圃草地被交错排列的石子路隔开,井然有序。一条不宽的护城河似的小溪绕着神农雕像从一座小石拱桥下欢快地流过。

我拾级而上,坐在麻石砌就的手执耒耜的神农雕像底座下,陷入了思索,习惯似的摸出一支烟,掏空的烟盒被随手丢在地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围着雕像周围取景拍照,好一处群体休闲的处所,我正暗自赞叹。这时走来一个头戴袖章的老太太,冲我直嚷:“把烟盒捡起来!”同时递来一面印有“义务宣传员”的小旗。我一愣才发现她袖章上的“城市卫生监督员”字眼,便明白过来,忙不迭地拾起了烟盒。

事情并未就此罢休。老太太用不太准的普通话跟我叽哩咕噜地说开了。除了告诫我今后别再乱丢乱扔外,还说我现在必须手执小红旗站在这里作义务宣传员,直到逮住下一个像我一样的倒霉蛋为止。其实好多大中城市都设有这样的卫生监督员,抓住了犯禁者一般处以罚款。没想到小小的耒阳也兴起了这一套,却又不罚款,像学生罚站一样。对于我一个远道返乡的游子,不痛不痒的站在这里当教员,不等于活受罪。然而没办法,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我挺起了军人胸。闲而不闲的老太太却跟我聊起了眼前的这尊雕像。她说这是尊神像,是我们耒阳人的先祖,有着非凡的功绩,神圣不可侵犯。我当然知道有关神农的传说,却故意不说破,反而有点讶然地看着她,任凭她给我“补习”一段似是而非的历史。老人家以她自己的阅历为我阐述了她自己的一番见解,虽然有点牵强,但却表达出了耒阳人的一种骄傲与自豪:神农是耒阳的骄傲,神农的贡献是世界性的。我想这应该是老人家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蕴。我一下子明白了,神农不是耒阳的象征,但它是开放耒阳的展示。设计者是要藉此激励耒阳人热爱家乡、奋发图强,促使耒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回来后,我感慨万千,家乡的变化真大!或许天天呆在耒阳的人是感觉不到的,但对于一个多年未回家乡的游子来说真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呀!这也应验了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