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

打开《道德经》,总有一种敬畏而又想亲近的感觉。

在这部鸿篇巨制中,老子的至高智慧像一汩清泉涓涓流淌,延续千年,泽被后世。

甚至可以这样说,这部皇皇巨著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华文明智慧发源地,后世的各种学说或多或少都是她的余脉的辉发。这部经典就是中华文化之树的根基,没有了她,这棵文化之树将支离破碎,岌岌可危。难怪西方人在看待中国文化流派时,更喜欢老子,更喜欢《道德经》。

这座智慧的宝藏包罗万象,她像一枚闪闪发光的钻石,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审视,都能够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或者帝王将相也好,抑或青衫布衣也罢,无不拿她作为美酒清茶,饮之啜之,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她还是一副灵丹妙药,当坚强的外壳被世俗的潮水打磨的无棱无角的时候,她的睿智的光芒开始温暖受伤无助的心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多么简洁而又深奥的语句。"水"作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象,她至清、至柔、至刚、至纯、至真,因其独有的特点滋润着万物,她那"细无声"的奉献,哺育了华夏文明。她还是低调的,随遇而安,因势而存,从不争强好胜,从不彰伐其功。她为"误入尘网"的"蜉蝣"标明了立世的方向,她为陷入迷途的"蝼蚁"注入了强大的精神能量。当锋芒毕露遭遇倚天屠龙时,当才华横溢痛杀于铁腕政治时,她该出场了,她以百顺肠,她以绕指柔,她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化解了泰山压顶之势,她使本已弯曲的道路回归正道,她不争,但她是赢家。

心浮气躁的人读不了《道德经》,沉醉于功名的人读不了《道德经》,心智未开的人更读不了《道德经》。她是一首小夜曲,柔和、恬淡,能使躁热骚动的心沉静下来;她是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她远离世俗的喧嚣,她能让身心疲惫的躯体回归自然;她更是灌顶的醍醐,能使枯干萧条的智慧之树茁壮成长。

每当拜读《道德经》时,脑海中总是出现一幅画面:老子那仰望天空的深邃的目光,那迎风飘逸的胡须,在高远之处定格成一座神圣的坐标。

每当拜读《道德经》时,我都有一个愿望:我愿从这部知识的汪洋中汲一瓢智慧之水,来浇灌我荒芜的心灵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