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年間的中日戰爭,4萬大明士兵為什麼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呢

朝與日本正規軍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592年。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自信心爆棚,為了建立一個超級大帝國,豐臣秀吉決定,先佔朝鮮,再徵中國,後滅印度。1592年3月,豐臣秀吉任命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統帥20萬大軍渡海進犯朝鮮。那麼,為什麼4萬大明士兵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呢?

萬曆年間的中日戰爭,4萬大明士兵為什麼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呢

第一,靠大炮,靠火器。

明朝上下對於出兵抗倭援朝非常重視,出兵之前,派出專使赴朝鮮戰場實地考察。經過考察,認為日軍所擅長的,就是“鐵炮”,也就是火繩槍。所以建議明軍入朝,要多帶藤牌、鳥銃、大炮。

第二,靠騎兵。

明軍此次參戰,第一階段兵力,主要包括遼東鐵騎1萬;宣府、大同各選精騎8千;薊鎮、保定各選精銳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另有川軍5千作為後援。

萬曆年間的中日戰爭,4萬大明士兵為什麼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呢

遼東鐵騎、宣大精騎,都是久經戰陣的精銳騎兵。這兩萬六千騎兵,實際上是大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了。按照一騎當五步的原則,2萬6千精銳騎兵,足以抵擋12萬人的步兵了。後來的戰爭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靠士卒勇猛、能征慣戰。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往往多年戰爭之後,會誕生一支或多支戰力強悍的鐵血之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軍隊是打出來!明軍也一樣,援朝抗倭之前,李如松指揮明軍剛剛平定了萬曆二十年(1592年)的寧夏哮拜叛亂。此前多年與蒙古、女真作戰,久經沙場、兵鋒正銳。

萬曆年間的中日戰爭,4萬大明士兵為什麼能戰勝20多萬的日軍呢

綜上所述,可知,明軍以少勝多,主要靠的是騎兵加大炮,靠的是將士勇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