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易“跳”坑之13:无法洞悉本质

职场易“跳”坑之13:无法洞悉本质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洞悉本质的能力,都是极为稀缺和珍贵的 ,正所谓:看得清,才能走得远。

洞悉本质,才能无惑。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商业大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备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即透过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表象世界,看到事物内在的、最为本质的规律和特点。

在职场中,这种洞悉本质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深谙公司潜规则,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需要付出哪些,应通过什么渠道一步步去实现,如令人可恨又可怕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洞察力就非同一般。

当然,也有人虽参透这一切,但不愿意为之改变自己,仍我行我素,很明显,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使然。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洞悉本质的能力,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而只有极少数人,也是在实际工作中跌跌撞撞,直至被撞的头破血流,才慢慢吸取一些教训。

以下是职场中、典型的无法洞悉本质的真实案例,或许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职场易“跳”坑之13:无法洞悉本质

  • 不清楚自身价值所在,找不到自己定位。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每个人在公司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当然这里的价值,不一定是指工作岗位、专业方向,也包括在老板心目中特有的价值,就比如我们所鄙视,痛恨的“小人”,却是老板眼里的香饽饽和心腹,这些人自然也明白其对于老板的作用,双方可谓是心照不宣,默契十足。

郑伟是一家公司新入职员工,他性格单纯耿直,善良诚实,而且又有较深的专业功底,老板对其很满意,特别是其善于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能及时向老板反馈,并主动担负起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老板也对其寄予了厚望,作为公司重点培养骨干之一。

刚开始,郑伟凭借满腔热情和老板的支持,还能真正做成一些事情,但后来,郑伟发现解决了老问题,又出新问题,而且是同一性质的,真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也终于明白了,公司的问题已不单单是某个人的了,而是制度设计有了问题,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

于是他觉得自己独木难支,一味地选择较真,逆势而行,并不是最佳策略,因为历史上这种案例太多了,最终的结局大多以惨败收场,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社会,似以卵击石,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郑伟慢慢地也开始向其他人一样,对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他人的不正确做法,能妥协忍让的,绝不力争。也不再向老板反馈各类问题了,总之变得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

而作为老板来说,之所以当初看重郑伟,就是因为其敢于直言、踏实做事的风格,既然如今这些特质已荡然无存,那么郑伟的价值就没有了,于是慢慢也对其不像以前那样器重了,甚至有些边缘化。

  • 不了解公司晋升规则,发展前途受阻。

比如国企、事业单位更多是拼资历,拼背景,拼关系,那些在上级单位有着一定背景的,或在主管部门有一定资源和话语权的,再加上自身圆融的人际关系,在职场晋升中,一定会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成为重要岗位的不二人选。

而民企则更多是依靠实力说话,但还是有一些内在的潜规则,比如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哪个更吃香?做事型和做人型,哪个更受老板青睐?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老板的价值观又是怎样?了解这些,无疑对于自身的职场升迁有着很大的帮助。

职场易“跳”坑之13:无法洞悉本质

  • 没有领悟公司里工作价值链,在人际关系博弈上,分寸感拿捏不好。

公司在产业链上的角色不同,决定了公司内部作业链条上不同岗位的价值大小,比如在商贸型公司,销售的地位和话语权较大,其他部门基本上都属于服务和支持型的,公司不仅在各项资源的倾斜上,给予特殊支持,而且在内部冲突处理上,也会事事以销售部为重,比如在销售部与别的部门发生冲突时,大多数情况下,妥协和让步的,一定不是销售部。

因此,不论是对于部门还是个人来讲,在处理与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关系时,均要拿捏好这个分寸,既要按照公司要求推进工作,还要注意与其之间的沟通方式、沟通技巧,以及对接火候的把握,找到最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境,最为有效的合作模式。

而不是一味地照章办事,秉公执法,没有任何回旋和商量的余地,这样不仅对别人不利,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最终目的,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做法往往会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

既然如此,又何必不依不挠地,理直气壮地坚持己见呢?

总之,洞悉本质,洞若观火,方能坦然自若,泰然处之。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