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有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習慣幫孩子包辦一切,這種父母稱為"包辦父母"。"包辦父母"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什麼事都等著父母來完成,到最後也沒辦法獨立自主生活,這樣的父母顯然是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還有一種父母稱為"腳手架"父母,這種父母大多數是在孩子學習一樣東西的前期給予幫助,其目的僅僅是輔助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

這樣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在該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在該放手的時候也不含糊。

那麼想要成為"腳手架"父母,該怎麼做呢?

1該幫助要幫助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該幫助並不是孩子一說不會父母就全盤接受,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去自己解決問題。父母可以選擇在孩子邊上指導,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全盤托出。

就好像做題一樣,父母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可以像老師給學生講題目那樣子步步指導,但是需要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到最後孩子必須自己學會解題技巧。"腳手架"父母給孩子幫助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面對人生中的大大小小的難題。

2該放手要放手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要想成為"腳手架"父母,在孩子能夠自己完成某些事情的時候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包辦"父母在這一點上跟"腳手架"父母存在巨大的不同,他們總是捨不得孩子磕著碰著,希望自己可以幫孩子抵擋所有的不安全,但是這樣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羽翼豐滿的時候,連雄鷹都懂得要放開孩子的手,孩子才能像它們一樣遨遊在天際中。所有腳手架父母在孩子羽翼快要豐滿的時候要懂得學會退出孩子的生活,讓其獨立。

2使用"最近發展區理論"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最近發展區是指孩子能夠獨立到達的水平與父母或者老師指導下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腳手架"父母要能識別孩子說不會是處於什麼心態,有些孩子天性比較懶惰,他們知道只要自己說不會那麼父母就會過來幫忙完成這件事。

對於這類孩子來說,他們並不是不會做只是不願意去做而已。那麼作為這類孩子的父母就更該好好地識別孩子,免得讓他們養成好吃懶做的性子。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教育永無止境,即使父母在如願成為"腳手架"父母之後,也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輔助孩子取長補短:

  • 啟發思考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孩子的大腦潛力無限,是可以不斷被開發的。作為父母可以多拋幾個有意思的問題啟發孩子思考,也可以引導孩子從不同方向思考同一個問題,這些行為對於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極其有幫助的。

比如每個月攢下來的報紙,可以啟發孩子用它們做點什麼;再比如買東西的時候讓孩子幫忙計算一下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等。多方面思考,多角度看待問題可以讓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 給予提示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在孩子感覺到這個問題很困擾的時候,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某個突破點讓孩子去進行思考,但是千萬不要直接將想好的答案直接跟孩子說。

父母要學會信任孩子的能力,讓孩子自行思考。父母還可以在孩子粗心大意的時候給予溫馨小提示,讓孩子長長記性;甚至父母可以對孩子做出的選擇給予建設性的意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學會權衡再三。

  • 給予支持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當孩子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作為父母不要急著下結論、潑冷水,應該思考再三,然後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讓孩子有機會有勇氣有信心去嘗試。

有些父母總是著急就把孩子想要嘗試的東西給扼殺在搖籃中,這樣對孩子來說缺少了一次嘗試的機會,是很不好的。不管孩子是否可以成功,作為父母都應該給予孩子鼓勵支持,讓孩子嘗試一下才知道結果。

  • 拆分任務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由於孩子能力有限,而且孩子總是容易被新的東西所吸引,往往會在一個大任務上徘徊許久,這時候父母可以幫忙將大任務進行拆分,讓孩子逐一突破小任務從而實現大任務。

父母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限制,然後讓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內必須完成一個小任務,這樣對孩子的專注力也會相應地提高。

當孩子說不會時,父母可以做“腳手架”,有助於孩子克服困難

每個人在遇到困難的第一時間都是想要退縮,但是對於孩子面對困難退縮的不好行為,父母可以從小就開始有意識地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一個"腳手架"父母,輔助孩子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