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兩個最有佛緣的人,結局卻為何天差地別

  •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紅樓夢》裡賈惜春對這個家族,對這個社會都沒有任何的興趣,沒人在乎她,她也不在乎別人,她更多的時候是偏執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紅樓夢》裡兩個最有佛緣的人,結局卻為何天差地別

惜春判曲

她寧府大老爺賈敬之女,賈珍胞妹,從那裡來說也當得起貴女一說,但寧國府這個大染缸被她視若猛虎,深惡痛絕,還好“太夫人極愛孫女,都跟在祖母這邊,一處讀書”。

但對史太君來講,惜春只能算是侄孫女,雖然“心裡極愛”,但隨著林黛玉、薜寶釵這些嫡親又極會蘢絡人的女孩兒的到來,對惜春就成了表面的疼愛。

於是在大觀園群芳璀璨的背景下,她更顯的格格不入,最後竟變得有些“孤苦伶仃”。

  • “原應嘆息”(元迎探惜)四春,三春的命運她看的最真,當三個如花似玉的姐姐被婚姻摧殘,逝去,她涼了心。她沒有迎春般怯懦認命,也沒有探春的潑辣手段,她只是勘破了看透了,婚姻對女人都是劫數。

何況她從小被養在親戚家,親戚家的下人們天天說自己家亂倫的亂倫,爬灰的爬灰。使她有家歸不得,有親似無親,對世間更是毫無念想。

《紅樓夢》裡兩個最有佛緣的人,結局卻為何天差地別

惜春劇照

在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她表現得很是絕情:搜檢大觀園時,入畫箱子裡搜出了許多金錁子,入畫解釋說是她哥哥寄放在她那裡的,第二天尤氏也為她作了證,證明入畫沒有說謊,她還是要尤氏把入畫帶到寧府去,還說或打、或殺、或賣。

一個一直隨身服侍的大丫鬟,她毫不留情。入畫無奈,連尤氏都被她擠兌得下不了臺。惜春真的是非常的絕情,她對什麼都不在意,可能是從小失去關愛也可能是她真的誰也不需要。

《紅樓夢》裡兩個最有佛緣的人,結局卻為何天差地別

惜春偶遇劉姥姥,視同陌路

在《紅樓夢》中她只是個陪襯,一片綠葉,沒有美貌也沒有人情世故,一直不太突出,所以她即使冷漠,別人也只當女兒家小性子,並沒想到她是真的覺悟,只是在冷眼看著別人的表演。

偏執的她毫不在乎這個世界能給她什麼,她有的只是自己冷硬的心。是怎樣的成長讓她的心底毫無溫度,把塵世當做玄幻一場。

她一直的決絕,始終的冷淡,使後來的出家順理成章,毫無突兀。

《紅樓夢》裡兩個最有佛緣的人,結局卻為何天差地別

妙玉判詞

  •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而妙玉雖身在佛門,卻難忘紅塵,從給寶玉下那張不倫不類的帖子就能看出,她的一顆渴望難耐的心。

妙玉來到賈家,只是借勢避難,自身清高又自戀,青燈古佛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空有一副好心機,萬貫身,卻被囹圄在古佛經書裡。

《紅樓夢》裡兩個最有佛緣的人,結局卻為何天差地別

妙玉劇照

妙玉的故事不多,但活脫脫是一個被迫出家,凡塵難了的佛門少女。

她對寶玉那一點點的曖昧,說明她有了萌動的春心,這種萌動在她所借的勢失去後,就成了致命的漏洞,“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

妙玉心心所念,惜春卻早已看破,一個面冷心熱,一個冷麵絕情,一個身在佛門,一個一心向佛,最後的結局自然是非常的懸殊。

所謂求仁得仁,求佛得佛,這世上誰又知道自己是對是錯?

似乎無情的人,看透就能不受傷,很快樂,可是如果沒有深愛,沒有痛苦,怎麼能算是曾經來過?

就算是烈火焚燒,萬箭穿心,仍能不悲不懼,熱愛生活,那才是真的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