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毁掉,“罪魁祸首”却振振有词不容辩驳是什么感受?


最近有一位追星女孩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自己外出时,姑妈带着7岁的表弟来家中做客,等到回家时,发现辛苦收集的爱豆周边全被表弟撕碎了,自己又生气又心疼;


这时姑妈却说:“原来你成绩不好是因为这些妖魔鬼怪的女人,我看你弟弟撕得好,这是在帮你。”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事情发生后这个女孩将遭遇发到了微博上,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许多同样追星的粉丝感同身受,对女孩所受的损失表示惋惜和心痛。


也有很多人表示这种“熊亲戚”“熊孩子”太过分了,早晚是个麻烦,还是早些远离吧。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其实追星这个话题,我们之前也曾谈论过;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追寻自我认同,而崇拜偶像,是一种获取自我认同的方式,换言之,追星不是错,适度的追星反而对孩子是有益的。


而搜集爱豆的周边,也是一种追星的形式,一些周边价格不菲,且极为难得,许多粉丝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才弄到,自然视若珍宝。


可是自己的宝贝却被亲戚家的“熊孩子”毁掉,亲戚不但没有勒令孩子道歉或给予赔偿,还振振有词的说这是“为你好”;


这种崩溃的心情,只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而今天,我们暂且不谈这位追星女孩的心情,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这位母亲对于孩子犯错后的处理方式。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毁坏别人的物品,无疑是错误的行为,而这位母亲不但没有及时的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在替他找借口,让孩子误以为他的行为十分正确。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则新闻:


张先生发现价值百万的爱车被人划伤,十分心疼,报警后警察通过监控,找到了划伤张先生爱车的人。


监控中一名身着校服的男孩,经过车子的时候,拿出随身的钥匙对着车画起了画,画完以后就离开了现场,随后警察找到了这位男孩;


男孩交代说:自己当天在学校和同学闹了矛盾,心里难受;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看到路边停了一辆车,就用随身携带的钥匙就对车划了起来,当时也没多想,然后就回家了。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张先生得知原委后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只希望男孩能够认识到错误,道个歉也就算了;


但万万没想到孩子妈妈却暴跳如雷:“不就一辆车吗,我孩子还小,你这样叫警察来吓坏我家孩子怎么办?吓坏孩子你赔得起吗?”


“弟弟没有错,这是为你好”、“孩子还小,你跟孩子计较什么”……


家长替孩子找借口的行为,从来就没有断过。


摔倒了,都是石头不好,打它;


呛着了,都是杯子不对,换一个;


发脾气了,都是今天没睡好闹的,睡一觉就好了……


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他犯的错、他的失误都是因为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与自己无关。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孩子都是通过父母来认识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认可,孩子才认为自己正确,父母批评自己,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所以,如果孩子明明犯了错,却没有被追究,这样一来,孩子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长此以往就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养成,会影响孩子对于事物的评判,导致其责任感混乱,习惯于推脱责任;


长大后很可能养成是非不辨,黑白不分的性格。


今后人生路上的很多问题,他也许都会倾向于通过推卸责任来解决。


错误的习惯,比错误本身更可怕。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旦遇到问题,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本质所在,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首先,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


比如开头撕毁爱豆周边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的教育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可以毁坏更是不可以的。”


然后要给出孩子解决方式。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向别人道歉以获得对方原谅;


如果对方的损失较大,家长要给予相应赔偿,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才会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如果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拒绝道歉,那么家长可以暂时带孩子远离现场,先为孩子平复心情;


然后用恰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你弟弟撕的好,这是在帮你: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替他找借口


其实许多家长帮孩子找借口,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不仅是为了掩盖孩子的错误,更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难堪。


实际上,避免尴尬和遮羞是一种本能,但只有你自己知道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以,为了孩子的责任感,请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替孩子找借口,事实上别人何尝不知道你在找借口呢?


所以,为了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先要做到勇于面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