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加薪,我失眠:致睡前刷朋友圈的你

文|CC


終於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我舒展了一下僵硬的肩頸。洗完熱水澡後,躺在軟綿綿的床上準備休息,拿起了身邊的手機,來看看今天朋友圈又有什麼有意思的新鮮事吧。


朋友加薪,我失眠:致睡前刷朋友圈的你

第一條:小A超性感的兩張自拍,她又去打卡某網紅店了

(我使勁放大她的照片,想看到她大長腿旁邊的背景有沒有被p變形。然而失落地發現:並沒有。)


第二條:小B曬出了一家三口:帥氣的老公,可愛的寶寶,還有略微憔悴卻滿臉幸福的她。

(我猛然驚醒,今天幾號來著?馬上過年回老家,親戚又該催我找男朋友了。)


第三條:小C發了張坐在車裡與新男友的自拍,似有意似無意露出了豪車的標誌。

(我開始陷入自我懷疑:我是該努力掙錢,還是努力找個富二代男朋友?)


第四條:小D拍了一張普通風景照,配上了三個字:好美呀。共同好友幾乎都點了贊

(我託著腮幫子點開自己文藝的朋友圈:贊數寥寥。我不得懷疑自己的人際關係真的那麼差勁嗎?)


第五條:平時消失在朋友圈的小E居然發了朋友圈!將近600字的小短文,表達了他在一年內快速成長並升職加薪的感受

(我有些失落:為什麼同一年入職的小E就比我優秀那麼多?)

朋友加薪,我失眠:致睡前刷朋友圈的你

我悠悠嘆了口氣,關了燈卻輾轉反側。腦子構建了朋友們的美好生活:高顏值大長腿、幸福的一家三口、美好的機遇、良好的人緣……

那為什麼看到身邊的(同齡人)比我們更好時,我們會感到焦慮和沮喪呢?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分別分析一下刷朋友圈時我們容易產生的心理感受。




一、朋友不濟,你難過;朋友發達,你更難過

——為何朋友圈會增加你的焦慮恐慌?這可能要追溯到我們兒時就可能會產生的“同伴壓力”。


孩子時代,我看著其他孩子都擁有流行的玩具,我扯著媽媽的衣角哭喊著“我也要”。

學生時代,我期盼擠入班級中那個人手名牌的小群體,生怕被別人瞧不起。

成人時代,我在臨睡前刷了朋友圈,我看到小E發了一條升值加薪的朋友圈,我失眠了。明明我們是同一時間進入職場,怎麼他就比我強這麼多。


這種我們總是無法剋制地與他人進行比較(尤其是同齡人)的心理行為叫做“同伴壓力”。在兒時它通常被父母看做是一種”攀比“的現象,當我們大了以後被自己看作是一種“嫉妒”的心理活動。隨著現在的社交網絡增強了信息的傳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優秀的同齡人。這便容易使我們產生一種錯覺大家都是成功的,就只有我不成功。


我們都渴望被接納,被認可,被承認自己是有價值的,為了避免我們被自己的圈子所剔除,往往會因此感到

焦慮而產生心理壓力。這也就是“從眾型”的同伴壓力,確保自己不掉隊。與之相對,便是“競爭型”的同伴壓力,確保自己在這個圈子中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不可避免地,這種同伴壓力會伴隨我們一生。只要我們身在群體當中,從小時候所在意的玩具、青春期更在意的成績、青年時期在意的事業……根據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我們的壓力源也各不相同。


朋友加薪,我失眠:致睡前刷朋友圈的你


二、為何朋友圈會增加你的焦慮恐慌?

——被塑造的朋友圈,藏著你理想生活的模樣。


很久不聯繫的微信好友可能早已對你這個人沒有了什麼印象,但若是說到你偶爾發的朋友圈。沒準他琢磨一會兒不僅能想起來你朋友圈的風格,還能以此做個推論,推出你現在生活的大致水平。


對陌生人來講,你的朋友圈相當於你的“活名片”。他對你的第一印象有可能不再是初次見面,而是你朋友圈的內容。


基於朋友圈延伸出的作用,它不再等同於我們當年隨意發心情的“qq空間”。在這裡,我們發的朋友圈要儘可能體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展現出我們生活中最光鮮的一刻


但當我們被埋在朋友圈,沮喪於大部分朋友過得都比我好時,其實很難記得那些照片也是被他們加了“濾鏡”精心處理過的。時間一長,我們就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不如意當中。而被朋友們修飾的朋友圈,卻成為了我們理想生活的狀態


“女孩到這個年齡都應該結婚生子了吧。”“小A那樣的漂亮姑娘就應該過上輕鬆愉悅的生活。”“唉,生活應該是那個樣子的。”


“應該”,偽裝成了我們生活的最高目標,模糊了我們真實生活和“朋友圈”生活的邊界。

使我們持續陷入一種“不可得”的生活焦慮中。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那被精心修飾過的“理想狀態”,漸漸地我們忘卻了不加修飾的生活本真。


若我們只想要幸福,這很簡單;但當我們要比別人過得幸福,卻難於上青天。因為我們總是把別人想象的比他們實際快樂的多。

——查理·路易·孟德斯鳩


所以想想你現在的追求,究竟那是你真切的目標,還是那些被朋友精心修飾過的精緻呢?


朋友加薪,我失眠:致睡前刷朋友圈的你

對策


雖然同伴壓力和朋友圈期待會給你帶來並不舒適的感受,但也不要過分消極看待它,那樣只會增加你的焦慮。同樣一件事情,僅僅因為思考的出發點不同,就有可能給人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你可以換幾個角度去看待:


1. 時刻記住朋友圈的內容都經過精心美化,明確屬於你自己的目標。

每個人的性格、生活狀態各不相同。在別人眼中幾乎完美的生活也許並不適合你,而最適合自己的才可能是最好的。


2.焦慮促使你進步, 它告訴你,你還有很大的自我提升空間,可以超越自己。

有沒有一個時候,當你覺得已經到達自己極限,並且疲於再往上走的時候。你發現你的同事竟然輕而易舉就解決使你精疲力盡的問題。在你萬分崩潰懷疑人生之時,你不得不重新振作。繼續顫顫悠悠地向那個“沒有頂峰”的山,繼續行進。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發現,

身處群體之中的進步,要比一個人時候的進步更有“勁頭”嗎?


3.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全面評價自己。

如果你無法避免自己跟更優秀的同伴進行比較,那麼你應該採取“多方面”比較去全面評估你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單方面只跟更優秀的人去比較。因為,在別人眼裡,你可能也是那個“更優秀”的人呀。

朋友加薪,我失眠:致睡前刷朋友圈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