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是首任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事……” ——哥斯达黎加原驻沪总领事骆艺斯 (Luis Albert

原创 本刊记者 杨易 国际市场期刊 1周前

“我原来是首任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事……” ——哥斯达黎加原驻沪总领事骆艺斯 (Luis Alberto Munoz)专访


采访骆艺斯先生(Luis Alberto Munoz)是在陕西南路上一家Art Deco风格的咖啡书屋里,伴着悠扬惬意的背景音乐,听这位儒雅随和的哥斯达黎加驻沪前总领事缓缓讲述其任总领事时以及转换身份后的点滴轶事。

中哥合作的见证人

哥斯达黎加与中国2007年建交,在北京开设哥斯达黎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到2016年底驻沪总领馆成立,时间跨度接近10年。

“我原来是首任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事……” ——哥斯达黎加原驻沪总领事骆艺斯 (Luis Alberto Munoz)专访

骆艺斯,作为首位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事,是驻沪总领馆设立这一里程碑事件的亲历者。“经历这一足以载入两国外交史的大事件,见证两国间这么多的第一次,我很是欣喜。驻沪总领馆就像是我们在上海的一个孩子,承载了我们对于两国未来交流合作的希望。”他这么说。

“将哥斯达黎加菠萝带入中国市场,这句话或许听着简单,但其实是一个挺漫长的过程”,问及骆艺斯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时,骆艺斯这么答道。

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菠萝出口国,欧美国家素来是哥斯达黎加菠萝的主要出口市场,但随着中国对菠萝需求量和进口量的日益增长,中国市场也得到了哥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对农副产品进口有严格的流程,从前期沟通到后期磋商花了好几年。幸运的是,哥斯达黎加的优质菠萝终于在我任职期间实现了获批输华。”骆艺斯笑道。

即便已经离任,但骆艺斯的话语中依然不时流露出自豪之情。“聊到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馆,我不再担任总领事,但我仍然倍感骄傲的是,”他笑着告诉记者,“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馆办公室是获得哥方认证的绿色办公室。换言之,驻沪总领馆各方面都达到了哥斯达黎加环境外交的标准。”

他说,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他感受到上海政府对环境保护相当严肃认真,环保型的电动车在城市交通中愈发普及,更多高校倡导绿色校园。哥斯达黎加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深受国际社会认可的“绿色国度”,两国在“绿色投资”领域见解高度契合。

最喜欢的是当下的身份

骆艺斯目前就职于拉美亚洲理事会(Latin American Asian Council, 以下简称“LAAC”),担任咨询顾问。“其实在出任总领事之前,我已做了15年报社主编,”他告诉记者,“从报社主编、总领事到现在的咨询顾问,不同阶段、不同身份,我个人最喜欢的应该是当下吧——可以把它看作是之前各种身份的融合。”

LAAC是在拉美与亚洲未来商贸投资逐日升温的大背景下创设的,是一家研判拉美及亚洲市场形势、经济格局的非政府非盈利机构,帮助中国企业及投资者了解拉美地区特点,建立高质量的战略性沟通是该理事会在中国所承载的使命。

“担任驻沪总领事的经历让我坚信,顺畅的跨文化交流是增进互信的有效途径。”骆艺斯指出,拉美地区各个国家各具特色,中国与拉美国家文化和经商习惯不尽相同。

“提到投资,人们最常说的是‘硬着陆’和‘软着陆’。那么,海外投资的‘软着陆’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尽可能排除所有可预见的风险,包括文化、体制、经商习惯等差异,保证投资者全力投入拓展业务,开发市场,”他补充道,“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们希望能帮助投资者在海外项目落地前掌握当地市场情况,实现在标的市场的‘软着陆’。”

骆艺斯告诉记者,他曾受邀参与一部关于中国古琴的纪录片摄制。他感叹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远在万里的拉美国家而言,充满神秘感。其实中国对世界各国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但中华文化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我始终相信我们有不少可以向中国取经的。我们希望拉美国家通过我们能够从中国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先进的芯片研发技术,还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原来是首任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事……” ——哥斯达黎加原驻沪总领事骆艺斯 (Luis Alberto Munoz)专访

中小企业应更积极参与国际商贸

他告诉记者,许多拉美企业有意通过相关渠道与中方建立商贸关系,但介于某些限制,不少拉美政府机构通过政府渠道推动私人部门间合作存在一定阻力。反观中国,市场体量巨大,除了众多大型企业,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自身人力、物资以及海外市场资源相对充足,海外投资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小,中小企业要在海外进行业务拓展就曲折得多。

“在总领馆工作时,我们会接到不少来自两国私人部门的诉求,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在想是否有更好的途径来帮助他们。设立LAAC也是因为看到了这方面的需求。”他说。

骆艺斯向记者介绍了拉美国家私立院校与中国高校间合作的案例。不少拉美国家的私立高校渴望与中国高校展开校际合作,但合作渠道较当地公立院校窄小很多。面对这种情况,LAAC就有了用武之地,借助于其在中国的关系网络不仅可以确定国内有哪些院校有能力开展海外合作,更能从中筛选出与拉美私立院校有合作意向的相匹配的中国院校;在此基础上帮助双方对接,即便最初可能只是彼此间合作意向的交流,但已经具有实际意义了。

“拉美不少出色的私立高等学府,特别在农业领域,不仅有技术研发经验,更有技术与实践结合的切实成果,它们与中方开展校际、校企间合作前景广阔。我这仅仅是举例,我更想强调的是,中国与拉美地区间有太多值得深挖的合作机遇了。” 骆艺斯说。

骆艺斯介绍,通过全球合作,各国可以应对许多关乎全人类福祉的挑战,像是先进医学研究、水资源净化、清洁能源、交通运输优化等等。事实上,中国在这些领域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革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们确实看到了在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对推动经贸往来的积极意义。” 骆艺斯说,“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可能将面临严峻的衰退,各国政府也将相应调整政策,这将需要拉美与中国更紧密的合作。我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革新才是出路,而革新需要双方甚至是多方更积极的合作,更需要高效的中国企业和拉美企业的积极参与。”


“我原来是首任哥斯达黎加驻沪总领事……” ——哥斯达黎加原驻沪总领事骆艺斯 (Luis Alberto Munoz)专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