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an"&"Woman",看女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单词和文学史在很多人眼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我们关于女作家发展史的探讨却要从两个简简单单的英语单词开始:

Man男人——Woman 女人。仔细观察这两个单词在词形上的关联后,很容易发现,Woman比Man多了wo-这部分。Wo-的存在区分两种性别,证明它非常关键。那么Wo-这一部分从理论上来说,必然有特定寓意(想多了的同志,请自行面壁思过)。

从

在公布答案之前,先来听则小故事。西方流传最广的造人说之一是"上帝造人说"。

根据这则故事,上帝创造第一个男人亚当Adam,把他安置于伊甸园中,而后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Eve。

从

从

从

换用最简单明了的话来概括这则故事:第一个女人来自于第一个男人。显然,这是违背科学解释的。后来,随着解剖学的出现,男女肋骨数量被证明完全相等。"上帝造人说"不攻自破,也就没有人会相信了。但是这则故事却成为Man和Woman这两个英文单词诞生的基础。如君所悟,"Wo-"意为"from来自于"。(这不明摆着吗?第一个女人来自于第一个男人。)

Wo-这部分可理解为prefix(前缀)。英语中前缀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相同词根基础上,添加不同前缀,就形成了不同的词。比如tract-,加上ex-,意为extract提炼,提取;加上con-,变成contract 合同等等。哪些词有wo-这个结构部分呢?请上词:womb——tomb,拆分如下:

从

再回到Man和Woman这两个词。英语从造词之初,就是带着歧视的,没有把男性和女性摆在平等位置上。这就使得,迄今为止,英语中存在大量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比如说:author作者和writer作家。从诞生时间来比较,author是在12世纪,由古法语的"auctor"进入中古英语的。当时它只有"发起人、创造者"的意思,14世纪末期,author才出现"作家"这层含义。而writer则来源于古英语的writere这个拼写相似的单词。

法语、英语和汉语在变化发展的规律上比较类似,为了读音方便、书写简单美观等原因,语言本身也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现今author和writer这两个词的意思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几乎可以混用。不管是author还是writer,都带有性别偏向。这要从-er和-or这两个后缀的内涵说起。后缀,顾名思义就是加在末尾的词缀。-er和-or的语法含义相同,都是指动作的执行者。比如说speak-speaker;act-actor;governor(领导,长官)-governess(女家庭教师)----尤其是最后这组,本是同根生,意思却相去甚远。-or和-er默认动作执行者是男性,所以男演员叫actor,女演员叫actress,尾缀完全不一样。

从

从

governess 女家庭教师

英国文学有证可考的历史大概是从公元5世纪开始。那时,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没传到英国(具体时间不可考,大概是文艺复兴期间传到欧洲,渐渐普及开来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口头形式,能完整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从14世纪杰弗里.乔叟开始,经过文艺复兴期间诗歌和艺术繁荣,再到17世纪,英国文坛诞生过很多有影响力的男作家,像莎士比亚等。然而,这一千多年间,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根本没女人什么事。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在文学创作中,男性拥有绝对话语权。女作家想要获得认可、崭露头角,简直比寻找撬动地球的支点都难。

从


当然,时代在进步。错的东西一定要被纠正过来。18世纪下半叶,随着一小部分女性可以接受教育,或凭借家庭内部教育渐渐成长起来,女作家开始出现。只是那时,迫于现实,都不得不隐藏身份,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国际认可的非常少。这种尴尬的局面,基本到19世纪,才开始被一点点打破。那些至今被世界铭记的英国女作家有好几位都是这一时期的。比如恐怖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等。玛丽.雪莱的作品能发表,主要还是沾了她丈夫、大诗人雪莱的光。勃朗特三姐妹第一次出诗集,不仅要自掏腰包,还不能用真名真姓,换成《库瑞尔、艾利斯与阿克顿·贝尔的诗集》(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才勉强过关,得以出版。

从

从

1836年,夏洛蒂.勃朗特20岁时,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

从

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女人的事情,你们没有写诗的天赋。"这一盆冷水险些泼灭了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热情。如果真是那样,文坛绝无夏洛蒂。万幸,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仍然默默坚持写作。

从

1847年,第一版《简·爱》问世,署名柯勒·贝尔。小说引起轰动,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在谈论这部小说,人们还到处打听和猜测,作者到底是谁?谁也没有想到作者竟是女儿身。

夏洛蒂在《简爱》中借女主人公之口关于男女平等的疾呼,恰恰是万千女性的心声。以勃朗特三姐妹为代表的19世纪英国文坛,女性的声音终于在穿透重重迷雾遮挡之后被世界听见。不得不说,这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勃朗特三姐妹之后,文学界不再带着有色眼镜审视女作家,态度渐渐端正起来。越来越多的卓越女性,开始用文字来发出她们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