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戰國時代,武將們之間的謀反和背叛是家常便飯。但織田織田信長與德川德川家康的同盟是特別的,兩人在早年便結下同盟,同樣心懷野心,攜手並進。在成為同盟的期間,織田信長不斷給予德川家康嚴酷的考驗。

德川家康亦為是否要付出巨大代價,跟隨織田信長而煩惱。他們的同盟關係很不穩定,出現了幾次非常有戲劇性的變化,兩人也不斷地試探對方,但最終他們保持了堅實的同盟關係,一共打敗了戰國時代最強的武田軍團。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織田氏是尾張的小大名,德川氏的祖先三河的松平氏,也不過是個難以獨立的小勢力。德川家康在8歲的時候被送到鄰近的大國今川氏做人質,年幼的德川家康隨時可能會被今川處刑,處境嚴峻。

出於利益結盟,德川家康兩次出兵幫助織田信長,獲得了織田信長的信賴

1560年3月,將德川家康抓為人質的今川氏當主今川義元,於桶狹間之戰,被織田織田信長所殺。這個事件對德川家康來說,是獨立的絕佳機會。

德川家康與今川氏絕緣,回到三河,開始作為一個大名施政。當時的三河還有許多人不願臣服於年輕的德川家康,若沒有強力的後盾,德川家康將無法治理國家。

另一方面打敗了今川義元並一躍成名的織田信長,開始趁勢朝著京都所在的西方擴張勢力。對於織田信長來說為了減少後顧之憂,將三河的大名德川家康拉入自己的陣營是必要的。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桶狹間之戰的2年後,永祿5年,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結盟。德川家康想要強力的後盾,織田信長想解除後顧之憂。他們的利益一致,同盟得以成立。這一天,織田信長允許德川家康坐在自己的身旁。

同盟締結後,減少了後顧之憂的織田信長馬上開始朝西進軍,永祿10年(1567)打敗了美濃的齋藤氏,將居城移到了岐阜城。翌年,永祿11年(1568)織田信長朝京都進軍,比全國的大名搶先一步完成了上洛,一步步實施著統一天下的戰略。

另一方面,這個時期的德川家康終於穩定了三河地區,開始朝東面的遠江進軍,他最大限度地利用與織田信長的同盟關係,逐步擴張領土。

1570年,織田信長想攻打反抗自己的越前朝倉氏,命令德川家康出兵助陣。此時的德川家康才剛剛平定遠江,統治還不穩定。如果離開遠江,領國內很可能出現叛亂,但德川家康不顧這些,答應了織田信長的要求。德川家康率兵3000與織田信長會合,這是當時的德川家康能派出的最大兵力。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但是此時與織田信長交好的淺井長政突然背叛,和朝倉氏聯手。織田信長若被朝倉和淺井夾擊,就沒有退路了。於是織田信長命令羽柴秀吉等家臣擋住敵軍,自己馬上抽身離開戰場。織田信長認為要身為主君的自己活下來,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這時德川家康沒有得知織田信長逃離的消息,德川軍就這樣被留在了戰場上。德川家康艱難地擋住朝倉軍的追擊,倉惶敗退。織田信長的逃脫讓德川家康好不容易籌集到的軍隊損失慘重。

此事過後,織田信長馬上著手準備攻打背叛的淺井,以及敵對的朝倉。2個月後德川家康再次收到織田信長的出兵要求,儘管上次被織田信長丟下,損失慘重。德川家康為了維持與織田信長的同盟關係,還是再次出兵了。

1470年6月28日,在近江姊川,織田德川聯合軍與淺井朝倉聯合軍的戰鬥開始,史稱姊川合戰。面對聯合軍的猛攻,織田信長軍處於劣勢,不過身為前鋒的德川家康突襲了敵軍的中部。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最終因為德川家康的奮戰,姊川之戰以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戰鬥之後織田信長如此對德川家康說道:"今日之戰全仰仗德川家康之謀略"。德川家康捨身的戰鬥獲得了織田信長的信賴。

織田信長信奉實用主義,對於無用的家臣,會馬上處刑,是一個無情的人。德川家康也不想面對比自己年長,易怒妄為的織田信長,但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德川家康必須要有個後盾,與打敗了義元的織田信長結盟,既給自己找了一個強大的後盾,又能達到非常大的宣傳效果。

而織田信長想朝西進軍,當時東面有武田、上杉、北條等強大的大名,他擔心自己上洛的途中被人從背後趁虛而入,織田信長也需要德川家康幫助他守住背後,所以他們的同盟是互利的。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不顧織田信長的大計,冒然出兵,被織田信長批判

姊川之戰後,德川家康決意要好好經營新領地遠江,於是他離開三河,帶著主要家臣來到遠江的濱松城。這個時候,甲斐的武田信玄率領戰國最強的騎馬軍團不斷擴張領土,並不斷逼近德川家康。

元龜2年(1571)信玄攻下了今川的領地駿河,開始進攻遠江。當時還弱小的德川家康如果沒有織田信長的援助,根本無法與武田信玄正面交戰。

當時織田信長與勢力尚存的淺井、朝倉,以及大坂本願寺處於交戰中。對於織田信長來說,在這種時候和強大的信玄對戰很不明智,於是他派出使者忠告德川家康:留家臣於遠江,德川家康殿應返三河。

他要求德川家康避免與武田起衝突,往後退一步。但是德川家康帶著家臣來到浜松,著手遠江的經營才沒多久,若要退回三河,眼看著遠江被武田奪走,是非常丟面子的事。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終於離開甲斐進軍遠江,其兵力2萬5000。而德川家康衹有8000兵力,完全沒有勝算。德川家康不得不向要求自己退兵的織田信長請求援軍。但是這個時候的織田信長在各地都有戰鬥,不可能派出大量援軍給德川家康。

12月中旬,經過再三思慮,織田信長派了3000援軍到德川家康的浜松城,這點兵力根本不夠與武田對戰,德川家康動搖了。織田信長給德川家康的指示是:不要接受信玄的挑釁,應當守城爭取時間。

12月22日,武田信玄出現在浜松。不過出現在浜松的武田軍在浜松城前突然改變行軍方向,悠然路過德川家康眼前,彷彿是無視了德川家康的存在。如果德川家康坐視無睹,將無顏面對在座的家臣。於是他下令:踐踏我國土,悠然離去,豈能按兵不動,忍氣吞聲。

12月22日,德川家康軍加上織田信長的援軍,總數1萬1000的軍隊出陣,追擊武田軍。這就是三方原之戰。2萬5000武田軍正在三方原上等著德川家康出動,與德川家康軍展開惡戰,德川家康毫無抵抗之力,好不容易才逃回居城。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德川家康戰敗後,織田信長在寫給其家臣的信中如此說道:此番浜松之事,實在有欠考慮,不成體統。織田信長認為德川家康這次的行動是不經大腦思考的胡作非為。對於不顧慮自已的大戰略,接受了信玄的挑釁,結果慘敗的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狠狠批判了他。德川家康就快要失去織田信長的信任了。

當時的織田信長認為還沒到和武田一決雌雄的時候,而德川家康沒有理解織田信長的意圖,他更在意守護自己的領地,還有在家臣面前的面子。

為了這些,他貿然出擊了,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在織田信長的眼中,他是在亂來,織田信長為此很生氣。不過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同盟關係還在。

德川家康終於理解了織田信長,危機之下他數次選擇相信織田信長,最終打敗了武田軍團

1574年5月,武田軍再次進犯德川家康的領土,此時信玄已病逝,率領武田軍的是信玄的兒子勝賴。勝賴進攻的目標是遠江的高天神城,這是兵家必爭之地。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當時德川家康手上的兵力僅有一萬,雙方的兵力差和三方原之戰時差不多。如果沒有織田信長的援軍,德川家康必定會再嘗敗仗。德川家康再次向織田信長請求援軍。不過有了上次的教訓,德川家康這次決定不出城交戰,直到織田信長的援軍到來。

僅有2000守軍的高天神城承受著武田軍的猛攻,如同風中殘燭,即將陷落。6月5日,德川家康的使者到達織田信長處,請求援軍。這個時期的織田信長基本平定了近畿地區,正在尋找與武田一決雌雄的機會。6月14日,織田信長率兵2萬朝德川家康所在的遠江出發。

另一方面,高天神城城主小笠原長忠不斷派出使者向德川家康求援,照此下去高天神城必定陷落,德川家康也將失去家臣的信任,遠江將被武田奪走。但是織田信長的援軍還沒有到,德川家康仍舊沒有采取行動。

6月17日,高天神城城主小笠原長忠接受了武田的勸降。正好在同一天,織田信長的援軍到了,但是遲了一步,沒有趕上戰鬥。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即便如此,德川家康還是親自出迎織田信長,雖然因織田信長援軍的遲來,使得高天神城陷落,德川家康也失去了部下的信賴,但是德川家康沒有流露出懊悔之色,他對織田信長鄭重行禮,對於織田信長遵守同盟約定,派出援軍的行為表達了謝意。織田信長對此番未趕上合戰,感到相當遺憾。

德川家康信任了冷靜處理大局的織田信長,苦等援軍。為了慰勞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給了德川家康大量黃金。德川家康也重新獲得了差點失去的織田信長的信賴。

1575年4月,武田勝賴率兵1萬5000再次進犯德川的領地,勝賴的目標是三河的長筱城,長筱城位於信州與三河交界處,如果這裡被攻陷了,那麼武田軍將能自由出入三河,德川家康有必要守住這座城。

德川家康將長筱城交給了奧平貞昌來防守。貞昌原本是武田軍的武將,因為投靠了德川家康,族人全被勝賴殺害。所以貞昌一定不會背叛德川家康。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1575年5月,一萬五千武田軍進攻長筱城,長筱城的守軍衹有500人。而且,德川家康的居城(浜松城)也衹有5000兵力。戰局處於劣勢,德川家康第3次向織田信長請求援軍。此時,織田信長為再次和武田對戰,提前作好了準備。

1575年5月14日,織田信長的大軍出現在三河,他帶領著羽柴秀吉、明智光秀、柴田勝家等身經百戰的武將們前來,兵力足有三萬,是武田軍的兩倍,有壓倒性的優勢。

天正3年(1575年)5月21日上午,在三河設樂原的土地上,織田織田信長與德川德川家康聯合軍和武田勝賴軍激戰,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靠著3000挺火槍的壓倒性優勢,不斷擊退武田軍的騎馬軍團。

激戰八小時後,長筱設樂原之戰以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大勝告終。此時距年輕的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結盟已有13年,兩人的羈絆打敗了戰國最強的騎馬軍團武田。

日本戰國兩大巨頭:信長與家康的同盟,經過數次考驗卻異常堅固

結束語:

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同盟,不是基於友情的熱血產物,是建立在相當冷靜的利害關係上的羈絆。這在戰國時代非常少見。兩人的同盟持續了20年,直到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遇害。兩人的利益一致,目的也一致是維持同盟的關鍵。

這一戰基本上讓武田軍滅亡了,雖然還有些武田的倖存者,但他們已經無法與織田信長為敵了。這一戰在歷史上是個巨大轉析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川家康的治國方針。

此戰後,德川家康任用了很多武田家的家臣,學習了武田家的軍隊編排方式,這對他以後一統天下非常重要。

織田信長去世後,德川家康繼承了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思想,同時將武田家的優點延續了下去。這也從側面說明,作為晚輩和同盟,德川家康一直是以冷靜的眼光看待織田信長的,對織田信長沒有多餘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