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小微企業注射“強”心劑,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專屬企業貸款


為中小微企業注射“強”心劑,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專屬企業貸款

支持中小微企業的財政與信貸措施

儘管我國經濟可能已度過新冠疫情下的最艱難時期,但由於全球經濟狀況不斷惡化,經濟復甦或將慢於預期。但中小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主力軍,卻在疫情和管控措施下受到更大的衝擊。

所以,重振民營中小微企業才是實現經濟增長全面反彈的關鍵。而事實上,近期以來政府出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已經加強了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以試圖減輕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包括向中小銀行提供更多流動性、降低其融資成本、指導大型銀行加快分配信貸資源給中小微企業並降低貸款利率。

保“中小微”就是保民生、獲民心

眾所周知,中小微企業是就業的重要部分,保中小微企業就是保就業,就是保民生,就是獲民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中小微企業首當其衝,幫中小微企業就是幫就業者,就是幫社會,幫國家。各級銀行應緊鑼密鼓對接各類中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把再貸款資金用在刀刃上,為經濟復甦釋放政策紅利。

支農支小再貸款是支持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畜禽養殖及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專項定向貸款,作為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月26日,央行增加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用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3月31日,國務院常委會明確了將增加面向中小微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

目前,很多省市縣地方政府都相繼出臺紓困中小微企業的應對之策,金融機構也紛紛採取減免逾期利息、延期還貸、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降低成本、緩解還貸壓力。關鍵時刻,國家高度關注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金融機構也挺身而出,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注入“強”心劑,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在疫情防控中穩步前行。

貸款利率明顯下行

從3月上看,一般貸款平均利率為5.48%,比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前的去年7月下降了0.62個百分點。3月末,作為有代表性的市場利率,十年期國債利率比去年的高點下降了0.84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利率比去年高點下降大約1個百分點。

一季度,五家國有商業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的平均利率為4.4%,比去年全年平均值下降了0.3個百分點。2月末,18家大中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22%,較去年下降0.22個百分點。

這讓大量企業拿到了利率非常優惠的貸款。

利率為什麼會下行?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貸款利率確實有所下行,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得到了更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充分反映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逆週期調節的力度在不斷加強。”董希淼說,解決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近年來政策發力的重點,貸款利率的下行與貨幣傳導渠道逐漸通暢、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和引導銀行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等因素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