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永寧碉堡炮樓始於明末,盛於清末民國初年,產生有其必然的歷史背景,首先是永寧地處於豫西山區,戰略地位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清末民初兵荒馬亂,地方不靖,群雄蜂起爭霸,鄉村便紛紛築堡建寨以自保,修建炮樓則是有效的攻防兼備利器。

在清末民國時期,豫西土匪、刀客橫行,拉桿結夥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打打殺殺,民國政府忙於軍閥內戰,顧不上對土匪圍剿,使他們不斷做大。各村各族為了保護各自利益,紛紛建寨修炮樓。據不完全統計,洛寧炮樓有兩千餘座。解放後炮樓塌的塌、扒的扒、毀的毀,全縣僅存古炮樓不足十座。現一一介紹,與大家共同分享。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1.澗口村炮樓。位於村中路邊院中,樓高三層,約十六米,石頭青磚為基、土磚混合瓦木結構。炮樓建於清末民國初年,樓身有磚圈槍眼、磚圈觀察窗,磚圈門洞,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較好,有部分土坯損毀,現作堆放雜物所用。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2.司陽村炮樓。位於村子北路邊,樓高三層,約十六米,基為石頭,上為土坯,炮樓建於清末民國,樓身有槍眼,樓上有觀察窗,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現已蹋毀。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3.牛王廟鄭姓炮樓(1)。位於牛王廟村西北臺地上,樓高三層,約十六米,石頭為基,上為土坯,炮樓建於清末民國,樓身有磚圈槍眼、樓上有觀察窗,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較好,有部分土坯損毀。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4.牛王廟鄭姓炮樓(2)。位於牛王廟村南靠山的臺地上,樓高三層,約十六米,石頭為基,上為土坯,炮樓建於清末民國,樓身有磚圈槍眼、樓上有觀察窗,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較好,有部分土坯損毀。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5.黃村村炮樓。位於村偏北路西五六米距離的院內,樓高三層,約十六米,基為石頭,上為土坯,炮樓建於清末民國,樓身有槍眼,樓上有觀察窗,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現保存較好。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此圖由周流宗提供)

6.梭窪村胡姓炮樓。位於炮樓自然村,石頭青磚為基、土磚混合瓦木結構。樓高三層,約十五米,炮樓建於清末民國,樓身有槍眼,樓上有觀察窗,土坯封頂處有三層青磚鑲嵌,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較好。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7.關廟村炮樓。位於關廟村南路東一院內,樓高三層,約十六米,石頭青磚1.5米為基、炮樓建於清末民國初年,樓身有磚圈槍眼、磚圈觀察窗,磚圈門洞,上履懸山式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較好,是土坯炮樓中保存存最好的一個。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8.牙口村炮樓。位於牙口村一個空曠的臺地上,樓高三層,約十六米,下處2.5米為磚以上為土坯,為清末民初建築,樓身有磚圈槍眼、磚圈觀察窗,磚圈門洞,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較好,下一大門,第三層一中門兩小門,側面也同三層,保存基本完好。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9.洪嶺村炮樓。位於村郭姓祖祠西南,樓高三層,約十六米,石頭青磚為基,上為土坯,炮樓建於清末民國,樓身有槍眼,樓上有觀察窗,上履木椽起脊履小板瓦。該炮樓主體建築目前保存一般。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10.張坡碉堡炮樓。位於村北一溝中,樓高三層,約十五米,基為石條漿砌正面青磚圈門,兩側石頭漿砌;青磚至頂,為清中末期建築,二層四面有三十二個槍眼,四個門洞,上部南北有磚司頭四個,有蓮草紋花脊瓦起脊,下履灰小板瓦,從建築格式看為富戶人家的碉堡式炮樓,該炮樓主體建築保存很好,是今後教育後代,學習歷史的實物教材。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11.石窯村碉堡炮樓。位於石窯村路東院內,樓高三層,約十五米,石頭青磚為基,青磚至頂,為清末建築,二三層有磚圈槍眼十二個,磚圈觀察窗六個,一層有磚圈門一個,牆上有拉絲,封頂為藝術花牆,側面為為青磚鑲嵌至邊,脊應為花草紋脊瓦。從建築格式看為富戶人家的碉堡式炮樓,只是近年樓頂塌掉。該炮樓主體建築保存很好,是今後教育後代,學習歷史的實物教材。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12.東宋丈莊碉堡式閨樓也稱官邸樓。位於丈莊程家大院後面,樓高三層,約十六米高,十米寬,長十五米。石條漿砌為基,青磚漿砌至頂,密實壓茬,一層為三間磚圈拱窯,樓牆厚三尺餘,牆上有拉絲;一層東間有磚砌樓梯,二層東間有木製樓梯僅容一人躬身上下,西南正牆上留有七個又小又厚的透氣小窗或為槍眼,為防禦之所用。為明末至清康熙年建築,三層前後左右有磚圈小門窗六個,平時為閨房,動亂時為碉堡樓,護院甲丁可據高守護,樓頂為蓮草紋花脊瓦,頂為小板瓦履蓋,邊有四花紋脊瓦鑲嵌,十分莊重大方。宅院五所,祖祠一所,房142間,佔地二十餘畝。磚瓦都是清政府從山東臨清,通過黃河、洛河漕運至永寧,為洛寧保存最好的歷史閨樓。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13.下峪過街樓。位於下峪老街西頭,樓高兩層,約十一米,條石砌築為基,底層寬五米,上層三米三,青磚至頂,下層為青磚圈門門寬三米高三米上題〈古貲谷〉三字,上層為樓房建築無前後牆,側牆至頂,牆寬五十公分,有司頭,上履蓮草紋花脊,履小板瓦。古貲谷何時改為柳林鎮,無籍可考,據張清華介紹;明初下峪連降大雨二十八天,古鎮被大水沖毀,後移建柳林之西,古鎮可能在馬墳溝口至石橋溝一帶。今過街樓為明末清初後上莊王姓所建,今為洛寧唯一古建築,應加強保護。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14.崖底村寨門。位於崖底村原公路邊,座北面南,門高兩層,約九米餘。下部石頭為基,土磚混合瓦木結構,青磚加圈門洞。一層五米,二層為土坯上履小板瓦,二層兩側和正面有觀察窗三個,正前面有磚圈槍眼兩個。建築時間為建國初期,取名《新興寨》,此建築保存基本完好。

炮樓,土坯或青磚外牆,或泥土捶牆築砌,四周有槍眼,可以瞭望並射擊。明清以來,炮樓這種防禦性建築在洛寧大地很常見,幾乎每個村子都建有炮樓,防盜、防土匪、防外敵,保村子平安。如今,這種見證著一個歷史時代的建築已寥寥無幾,或因自然災害,或因隨意人為,炮樓在歷史長河中愈發斑駁。但在以上十餘個村中留存下來的古炮樓、碉樓、閨樓、過街樓、寨門都保護較為完好,青磚牆、土坯牆記述著歷史,記述著歲月。在歲月的洗滌下突顯得格外的輝煌。

如今,這些古炮樓,已成為洛寧人民心中的豐碑,應是洛寧對下一代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德育基地。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給予支持。

你見過洛寧明清民國時期的過街樓,閨樓和炮樓麼?

作者簡介:程衛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