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弟子30餘,與木為伴50載 ——洪澤最後的箍桶匠薛傳江

沿著東風路向西走到紅心橋,橋頭的巷子口能聞到陣陣刨花的清香,再向裡走十步便是箍桶匠薛傳江的店了。年近古稀的他,手腳卻不輸年輕人,一手箍桶的功夫更是洪澤一絕。

木匠活計,又細分為“大木”“小木”“方木”“圓木”。建造房屋的稱“大木”;根雕木刻的為“小木”;打製傢俱叫“方木”;而如他這般箍桶的,則屬於“圓木”。據徒弟介紹,洪澤精通“四木”的全才,薛師傅怕是碩果僅存的一人了。

門下弟子30餘,與木為伴50載 ——洪澤最後的箍桶匠薛傳江

薛傳江是西順河鎮人,父親早逝,他由母親拉扯大。17歲時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跟著一位顧姓師傅學習木匠活。憑著遠超常人的刻苦,他深得師傅青睞,作為“大師兄”的他常代師傅教授更小的師弟們。三年藝滿後,20歲的薛傳江懷揣著走南闖北的夢想離開了家鄉。蘇州、南通、上海、天津、濟南、廣州,祖國的各地留下了他年輕的足跡,踏四季、走八方,吃百家飯,他的技術也在旅途中一天天成熟,除了木工活的四大門類,他還觸類旁通地掌握了油漆和玻璃切割技術,也在全國各地留下了眾多弟子。

40歲那年,徒弟們一起合計給薛傳江過生日。宴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37名弟子齊齊向薛傳江敬上了一杯授業酒,那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門下弟子30餘,與木為伴50載 ——洪澤最後的箍桶匠薛傳江


門下弟子30餘,與木為伴50載 ——洪澤最後的箍桶匠薛傳江

53歲時,薛傳江結束了漂泊在外的生活,回到了家鄉洪澤。他在城西不起眼處開了一個小小的箍桶店。“酒香不怕巷子深”,雖然位置偏僻,但他做的木桶卻供不應求,每天早早就要起來選材、鋸木、箍桶,到傍晚才收工。鄰居們打趣說:“他呀,一年三百六十天,大年初一歇一天”。

門下弟子30餘,與木為伴50載 ——洪澤最後的箍桶匠薛傳江

箍木桶是一門複雜的手藝。木板之間用單憑銷子連接,再用金屬圈箍緊,不依靠膠水粘合。薛傳江製作的木桶嚴絲合縫,烈日暴曬後不漏不散,口碑聲傳省外。

為盱眙925廠製作月牙壺,一直是他津津樂道的一件事。“那是一種月牙型的特種水壺,適合軍人揹著在野外行動,”薛傳江說,“它的構造與過去所做的圓桶截然不同,部隊對桶的要求又極嚴格。”他與盱眙當地的木匠們同吃同住,一起研究討論。圓周率、弧度、外觀完全沒有前例可供參考,全部需要重新演。在他們夜以繼日的努力下,月牙壺終於完成了。

“完成樣品後,我們又手工製作了1000多隻。”這批月牙壺密封性極好,開水在其中能長久不冷,是薛傳江平生得意之作。

門下弟子30餘,與木為伴50載 ——洪澤最後的箍桶匠薛傳江

如今的薛傳江與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他說自己身子骨還硬朗,不想早早“享清福”,不過木匠手藝卻早一點點傳給了女婿。今年69歲的薛傳江不會上網,更不用說玩微信、刷抖音和線上銷售了。他的店鋪無名無匾,只在門板上簡單寫了個電話號碼,即便如此,依然有許多外地顧客慕名而來。

“手藝人靠手不靠嘴!”他始終信奉著這句師傅傳下的老話,用心做桶,樸實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