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年性耳聾,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

隨著年齡的遞增,人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有的人表現為「眼睛老花」,有的人表現為「聽力下降」。在老年人群中,耳聾是一個常見多發病,對大部分老年人來說,耳聾是很正常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不然,「老年性耳聾」既是生理性的,也是病理性的,是一種疾病,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要回避,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什麼是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俗話講就是「耳背」,是指伴隨老化過程而出現的聽力損失,從而出現「聽力減退」的生理現象,其特點是持續多年緩慢漸進性、對稱性聽力損失,最先聽不清的是「高頻」。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12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計將有70~80%的65~75歲成年人患有老年性聾或年齡相關的雙側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


關於老年性耳聾,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




《Maturitas》2018年一項針對38000名澳洲中年男子進行的調查發現,有聽力損失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風險比沒有聽力損失的人高69%。


老年性聾是身體機能老化過程中聽覺器官老化的表現,出現聽力損失下降問題與年齡及發展速度有關,與遺傳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關,因人而異。


臨床上常用的營養神經藥物以及改善血管微循環藥物治療老年性聾的效果往往不佳。

而助聽器是治療各種耳聾疾病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能夠有效改善聽力障礙患者的耳聾症狀。


老年人助聽器選配

對老年耳聾患者做「言語識別率測試」和其他聽力檢查,全面瞭解其聽功能狀態,排除傳音性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感音神經性(耳蝸性和蝸後性)聽覺障礙,瞭解聽功能處理能力。

通過一系列檢查為選配助聽器提供各項參考數據和信息,為患者「定製」適合本人的聽力補償方案。

選配中以氣導測試結果為主,根據差值的變化,估計助聽器的預期效果。

老年聾患者的交往能力或本人所感到的困難程度,往往是和「純音聽閾」或「安靜」條件下的言語識別率不一致的。

綜合患者本人的感覺和在競爭條件下言語測聽,以及較好地評價患者聽力障礙的基礎上,據以制定「合適」的聽力康復方案。

關於老年性耳聾,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


選配助聽器後輔導訓練

1.首先告訴老人佩戴助聽器後「聽清每個字」是困難的,能與人交流就可以。宜採用近距離(1m以內)放低言語聲的交流方式。

2.開始先在家中與家人面對面交談,家人聲音慢而清晰,句子應簡單易懂,並耐心親切,決心和耐心是取得良好助聽效果的保證。切忌長時間與老人交談。

3.因助聽器的聲音和原聽到的聲音存在差異,所以要適應一段時間,開始每天戴1-2小時,3個月內逐漸遞增佩戴時間,直到整天戴為止。

4.老人耳聾長期處於「安靜」的狀態,戴助聽後一旦聽到外界各種聲音,一時不能適應,因此不要一開始就接觸噪聲大的環境,使用環境從安靜到嘈雜。

5.初戴助聽器後聽自己的聲音要比外界聲音大,有的甚至聽不清自己的聲音,應每天自己練習朗讀,控制發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