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龙凤呈祥” 起源地竟然是赤峰


#考证#“龙凤呈祥” 起源地竟然是赤峰

中华第一龙(来源网络)


龙凤呈祥,在中国人理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是中华民族神话中百鸟之王。龙凤文化在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服饰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而赤峰可谓是中国龙凤的故乡。

当你来到赤峰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赛沁塔拉嘎查口,竖着一座10米高,刻有“中华第一龙”字样的巨碑。“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者张凤祥,就生活在这个嘎查。

1971年9月的一天下午,18岁的张凤祥和7位农民受生产队委派,到村北的小北山上平整树坑。在休息时,随手用铁锹翻着土,突然发现翻开的石头下面有一块儿石板,在石板下的井字形石坑里找到一块月牙形的东西,上面生满了厚厚的黑乎乎的土锈。当时以为是破铁,没有引起人们注意。收工回家的路上,张凤祥把这个东西拿给7位农民看,有一个叫杨德成的农民想用铁锹敲掉上面的土锈,却怎么也敲不掉。杨德成说:“这么块儿破铁有啥用?”说完便扔了。张凤祥也没有去拣,继续往家走。快走到家的时候,张凤祥突然想:“那块儿铁咋说也有1斤重,能卖4分钱,可以买好几块儿糖呢!”想到这里,他回去把那块儿东西拣了回来。

回到家后,张凤祥将它扔在了屋子的角落里。几天后,张凤祥4岁的弟弟张凤梁发现了这块儿东西,觉得好玩儿,便用一根绳子拴在上面的小圆孔上,拖着到处玩儿。粘在上面的土锈逐渐被磨掉,张凤祥的父亲张金贵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块儿东西可能是玉。随后,张金贵先把这东西送到生产队,人家不要,后又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馆。该旗文化馆的负责人凭着多年的经验认定这东西应该有些价值,便将它留了下来。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见张金贵不容易,便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元钱给了他。1985年,我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对这块玉器进行鉴定后认为,这是一块儿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了定论:这是一件沉睡了50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雕龙,是举世无双的国宝。碧玉雕龙通高26厘米,周身光洁,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给人以升腾神秘之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它的出土将中华古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年。现今,放置在赤峰市博物馆的红山碧玉龙是复制品,真品已经被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调走。

对此,自治区文物专家王大方表示,“中华第一龙”是原始人的图腾和祭祀龙神的礼器,经过专家学者10多年的研究,确认这才是中国龙的始祖。继三星他拉玉龙之后,又在西辽河流域发现了10余件猪首蛇身、桃形环状玉器,学术界称其为玉猪龙。这些发现证明,红山文化蕴育了龙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文明黎明时期人的哲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具有中华文明的独具特色,这也是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有力证据。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者叫张凤祥,凑巧的是捐献“中华第一凤”的人也姓张,叫张军,是个民营企业家。张军的收藏是从收藏铜钱、铜镜开始的,2002年秋天,他到当地有文化遗址的乡下去寻找文物,有户人家问他:“有个‘鸟碗’你要不要?”原来春季垦田播种时,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北山村里一个农民在地里挖出一堆陶片,其中有一个象鸟—样的陶杯。可惜,那个40来岁的老乡不小心,弄烂了一点。张军很是遗憾,就让他把所有小碎屑—起找来。经过三次,用了一袋子化肥钱就把这件陶器弄到手了。张军回到办公室,用特殊化学胶水从头部到细碎处,一点点粘好,脖子还缺一小片,又用灰土粉饰伤口,直到一点也没有破绽他才放了心。谁能想到,张军就这样收回了“中华第一凤”。2004年,他将连同“中华第一凤”陶凤杯等2894件(组)文物捐赠给赤峰市政府。

#考证#“龙凤呈祥” 起源地竟然是赤峰

王大方表示,凤是与龙齐名的华夏祖先的图腾。2004年初夏,在赤峰赵宝沟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6800年左右的一件凤鸟红陶杯,这件凤鸟红陶杯具有凤的冠、翅、尾的造型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凤极为相近,已经将凤的特征完全显现。这是史前文物中首先发现的,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凤鸟红陶杯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认定为一件国宝级文物,是距今6800年左右的赵宝沟文化的器物,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像。凤杯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杯上的“凤”应属“中华第一凤”。凤鸟红陶杯是在赵宝沟遗址上发现的,和赵宝沟出土的各种器物相比较,它的图形、纹饰完全一致。从这种陶制、火候、造型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这是赵宝沟文化中的一个典型的神器。

“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相继在赤峰发现,为赤峰地区是最早的龙凤崇拜的地区提供了物证,证明红山文化是还要早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文明。(作者:张昊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