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腔梗的区别是什么?

天际梵语


腔梗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还是脑梗,是相对症状较轻、预后较良好的脑梗塞。

腔梗:多发生在基底节区。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因为其病变范围小,一般在2-20mm之间,2-4mm最常见。梗死后的脑组织会液化、被吸收,然后就留下来很小的梗塞灶,故称腔隙性梗塞。这类病人症状相对较轻,有的人都没有什么症状,体检的时候才知道得过腔梗。有的症状轻,神经损害少见,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昏、头晕等症状多见,又因为往往是老年人容易得这病,高血压、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病也可以引起上述症状,不容易引起重视。有的症状相对较重,有神经损害的症状,如一侧面部和上下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行动笨拙、饮水呛咳等,然后恢复也比较快,有的人可以恢复的以前差不多。腔梗反复发作的话,会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就是血管性痴呆。

建议腔梗也要积极治疗, 平时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以血栓的形成;调节血脂、稳定斑块的要,如立普妥(贵);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积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日日野


前两天老家的哥哥给我打电话,电话那边焦急的说:“我得了脑梗塞了,会不会偏瘫、不会说话什么的啊?”我让他把头颅CT的结果发过来我看一下,结果不出所料是“腔隙性脑梗塞”。结果,我给他回电话告诉他“不会有偏瘫等严重后果,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了。”那么,到底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呢?

腔隙性脑梗塞指人体脑组织分支及深穿支动脉闭塞造成的脑组织深部小软化灶,一般直径在0.2~15mm之间。好发部位多在桥脑基底部、内囊、基底节。

通俗的讲,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脑梗塞,一般是那种大中型脑动脉发生堵塞之后,人体同时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病变的情况。这种脑梗塞或者致死或者致残,危害极大。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一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小的梗死灶。这种脑梗塞说的通俗一点就跟芝麻粒一样,非常小,发生后患者也未必能够感受到。很多人直到体检时,做头颅CT,才发现存在腔隙性脑梗塞。其实即使发现了腔隙性脑梗塞,也不必过分紧张,这跟平时所说的脑梗塞不一样,不会有那么大的破坏力。

但是,也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旦发现脑梗塞,还是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情的。毕竟发生了腔隙性脑梗塞虽然不会有大的危害,但是这就像一个警笛,它在提示你,你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健康了,你的血压和血糖可能控制的不好等一系列的问题。


张之瀛大夫


脑梗和腔梗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很多患者对这两种疾病不太了解,经常误认为是一种病。在病房碰到很多患者拿着头颅CT或头颅核磁的诊断报告问我“大夫,我脑梗了,是不是命不久矣?”。当我接过报告发现上面写的是腔隙性脑梗死,不必过于担心。下面为大家简要的科普一下这两种疾病。

脑梗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我们常说的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都属于这个范畴。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组织中局部动脉血流的减少或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坏死、软化等。脑梗死发病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运动感觉性失语、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昏迷等一系列大脑神经系统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大脑深部小动脉/微小动脉病变,引起管腔闭塞进而导致缺血性的微小梗死。由于大脑深部的微小动脉供血范围有限,因此其闭塞后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小。坏死组织囊性病灶一般只有血管直径大小,并且坏死组织可慢慢被吸收,仅残留有小囊腔。因此,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不必过分担心,每年定期复查,规范饮食即可。

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食上嗜食油腻食物,体质较胖的人群易发此病。因此,平时生活中要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好,饮食清淡为主,少吃肥肉、油炸类食品,低脂饮食。保持心态的平和,忌大喜大悲等情绪上的波动。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