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丹書鐵劵”,最初是漢高祖劉邦用來頒給功勳卓著的大臣,以示褒獎的憑證,類似於我們現在榮譽證書和獎狀。到了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劵開始有了免罪、免死的功能,因此有了個俗稱“免死金牌”。免死這個功能很實惠,讓歷代朝廷重臣、達官顯貴趨之若鶩。臣子們的追捧讓皇帝發現這是個好東西,製作成本低,比賞賜真金白銀、人口土地實惠多了。於是此後歷朝歷代賜免死金牌給功臣良將,就成了皇帝籠絡人心的正要手段。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丹書鐵劵

但是,免死金牌可不是全免,它是有條件的,免死金牌上通常都會註明五個字“除謀反大逆”。這五個字就有學問了,充分體現了帝王心術。因為歷史上“謀逆之罪“其實和”莫須有“一樣,很多時候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生死都看皇帝的心情。當君讓臣死時,免死金牌非但不能免死,還很有可能成為催命符。

《後漢書·祭遵傳》:“丹書鐵券,傳於無窮。”

歷史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西漢的名將周亞夫和明初的丞相李善長。尤其是李善長,身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御賜免死金牌,沒過幾年就被朱元璋以謀反罪滅門,全家70多口無一免死。這種事在南宋建炎三年的時候也發生過一回,兩名武將懷揣著免死金牌,押送刑場,當眾千刀萬剮了。這兩人一個叫苗傅,一個叫劉正彥,二人死的並算不冤,因為他倆是一場兵變的始作俑者,這場兵變史稱——苗劉兵變。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李善長

苗劉兵變的時間不長,規模也不算大,但其結果卻對南宋一朝影響深遠。兵變的起因源於一個人,這人叫王淵,時任樞密使兼都統制,軍隊的一把手,深受趙構的寵信。王淵早年間也是一員猛將,為人輕財好義、有勇有謀,在對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靖康之變後,趙構做了兵馬大元帥,他第一時間率兵來投,可謂是從龍有功。有功自然受賞,他跟著趙構一路南逃,一路升官。官越做越大,人也就變得利慾薰心,王淵開始貪財,這一貪便貪得無厭,他一路橫徵暴斂、搜刮百姓,等他隨趙構逃到揚州的時候已經是富可敵國了。

當金軍追到揚州,趙構便倉惶南下,逃往杭州。臨走之前命王淵斷後,阻擊金軍。這時的王淵已是身價不菲的鉅富,怎麼可能跟金軍玩命。趙構前腳剛過長江,王淵後腳就動用十幾條戰船滿載著自己的財物順江而下、臨陣脫逃。這十幾艘戰船本來是用來輸送撤退的宋軍和幾千匹戰馬的,被王淵這一用來拉私活,直接導致近萬名宋軍被金軍俘虜,那幾千匹戰馬也拱手送給了金軍。尤其那幾千匹戰馬,幾乎是宋軍的全部家底,作為稀缺的戰爭物資,至關重要。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北宋戰船

此次,王淵身為統帥,以權謀私、臨陣脫逃,讓朝廷蒙受巨大損失。這滔天大罪本該按律當斬,以謝天下。誰知,趙構到了杭州後,並未深究。只是給了王淵一個警告處分,免去了樞密使一職;都統制還繼續幹著,依舊掌管御林軍,並未下獄治罪,按律當斬就更無從談起了。王淵這次毫髮無傷、得以脫罪可不是運氣好,而是另有原因;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朝中有人。此時趙構身邊的大紅人,宦官康履就是他的密友,二人交情深厚。這深厚的交情自然是王淵拿真金白銀堆起來的。康履也是厚道,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做的很到位,事發之後沒少在皇帝趙構面前為王淵開脫說情,趙構本來就對王淵心存感念,加上康履的耳邊風一吹,自然寬大為懷,不再深究。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康履

皇帝不問罪並不代表所有人都當這事沒發生過,南宋的將士們首先就不幹了,他們覺得王淵身為主帥,竟為一己之私而至手下將士生死於不顧,罪大惡極。可朝廷不但沒有治罪,還仍然讓其掌管兵權,實為賞罰不公。一時之間,群情激奮,不滿的情緒迅速在全軍蔓延開來。那裡有矛盾那裡就有煽風點火的人,這時,苗傅和劉正彥就粉墨登場了。苗劉二人都是王淵的部下,官居統制,一直對自己的待遇不滿,尤其見王淵日進斗金,自己卻得不到任何好處,積怨日深,處心積慮想要取王淵而代之。面對這個大好的機會哥倆自然不會放過,於是他們開始在官兵中煽動說,王淵勾結宦官,暴斂錢財有恃無恐,依舊高官得坐。這次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私財,不顧兄弟們死活,把數萬將士丟給金軍,任其宰割。如果不除此賊,那下次就該咱們這些人遭殃了。將士們一聽二人此言不假,怒不可歇,都願跟隨苗傅和劉正彥以除奸佞、清君側之名發動兵變,擒殺王淵。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苗劉兵變

同年3月26日,苗劉二人命士卒埋伏在王淵退朝回家的必經之路上,等王淵剛到此處,埋伏在路邊的士卒一擁而上,把他拉下馬來。王淵見勢不妙,正想要掙脫逃跑,被迎面過來的劉正彥一刀取其首級。殺人必然越貨,苗傅和劉正彥都是目不識丁的老粗,毫無遠見,見王淵已死,便要到帶兵去王淵家奪其家財,那可是十幾船的財物,想起來就眼紅。這時,有明白人就對他倆說,現在王淵已死,可宦官康履可尚在宮中,如果現在不趁熱打鐵斬草除根,到時候康履在皇帝身邊進讒害賢,後患無窮。況且,王淵家中的錢財已是將軍的囊中之物,等大局已定再取也不遲呀。苗劉二人一聽,此言有理,立刻帶兵包圍了宮城。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這時,杭州城中的文武百官已得知苗劉兵變的消息,慌作一團。出兵平叛沒那個實力,自己手中多是本地兵卒,捉拿盜賊、維持治安勉強可以,但要與苗劉率領的御林軍作戰,明擺著以卵擊石,絕無勝算。無奈之下,眾人以進宮護駕為名,請皇帝趙構出面主持大局,安撫叛軍。

趙構在宮中得知苗劉二人發動兵變,並已斬殺王淵的消息後,大驚失色。在百官的簇擁之下慌忙登上宮門城樓。只見宮外苗劉為首的亂軍,刀出鞘、弓上弦,殺氣騰騰。趙構故作鎮定,居高臨下問道:“二位將軍,率軍來此意欲何為,難道是想造反嗎?”苗劉回道:“我們二人並無造反之意,只想為朝廷除害,匡扶社稷。”趙構說:“王淵不是已被二位將軍斬殺了嗎?”苗劉回道:“王淵雖死,但他的同夥宦官康履還在,康履不死絕不罷兵。”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趙構

趙構一聽亂軍想要康履的命,一時犯了難。康履是他身邊最貼心的人,真心捨不得,又不知如何是好,默不作聲起來。見皇帝玩起了沉默,大臣們急了,一旦亂軍等的沒了耐心打進宮來,大家都要跟著康履倒黴。這時,安撫司時希孟悄悄對趙構說:“康履不過一個宦官,禍因他而起,陛下要以社稷為重,萬不可因小失大。”趙構聽罷,只得無可奈何的點了點頭,群臣見狀生怕皇帝反悔,趕忙把康履五花大綁,用簍筐裝上,順城牆而下。康履剛被放到城下,亂軍之中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衝上前去,手起刀落把他斬為了兩段。也許是刀太快了,而被斬為兩段的康履還在不停的作揖求饒,許久才氣絕身亡。這血腥恐怖的一幕趙構在城樓上看的真切,只覺得頭皮發麻,雙腿發軟,心裡陰影面積就別提多大了。

康履被殺,亂軍卻毫無撤退的意思。就在趙構不知所以然的時候,苗劉二人又說:“臣等除賊有功,還望陛下封賞。”這下趙構才明白沒走原來是等著自己封賞,也是,鬧這麼大動靜最終是要圖些實惠的。於是問道:“二位將軍除賊有功,不知願為何職呀?”苗劉一想,我們鬧兵變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取王淵而代之,隨即回道:“我二人願為都統制如何?”趙構一聽,沒問題!立刻讓丞相宣旨,封苗傅為都統制、劉正彥為副都統制。聖旨宣讀完了,苗劉這才心滿意足的率軍退去。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就在趙構和大臣們剛剛鬆了一口氣的時候,苗劉的亂軍又掉頭回來了;眾人不知何故,一時驚恐萬分。苗劉的去而復返完全是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就在剛剛撤軍的時候,一個名叫吳湛的中軍統制提醒苗劉二人說:“皇帝這次答應咱們的要求這麼痛快,是因為咱們手裡有軍隊,他不得已而為之;只要他在位一天,秋後算賬是遲早的事情。咱們為什麼不能趁著現在說話好使,逼皇帝退位,擁立太子登基。這樣的話不但沒有了後顧之憂,還有擁立新帝之功,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苗劉二人聽罷,大呼妙計,隨即調轉馬頭重新回到宮門之前。這次苗劉回來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逼趙構退位,趙構聽清來意,氣的面無人色、張口結舌。宰相朱勝非見狀挺身而出,對苗劉叱問道:“剛才二位將軍的提出條件,皇帝陛下都答應了,何故要逼人太甚。”這個時候苗劉二人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說出了一句讓趙構最忌諱的話:“當今聖上皇位來路不正,有朝一日,欽宗歸來,又當如何處置。”這句話太扎心了,字字都戳在趙構的痛處,群臣此時也被這句話驚的無人敢言。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宰相朱勝非

趙構現在是看出來了,亂軍是鐵了心要讓自己退位,如果自己始終堅持不退,很有可能會慘遭不測,提前駕崩。思慮再三,為了保全性命,他最終還是答應了苗劉二人的條件,由孟太后攝政,年僅三歲的太子趙旉繼位,改年號明受;自己則以太上皇的身份退居二線。

身為太上皇的趙構退位之後,被軟禁在一座廢棄的寺院內。一日,宰相朱勝非來見,對趙構說:“近日來據我觀察,苗劉二人不過一介武夫,目不識丁、胸無點墨不足為慮,現在他倆為了搜刮民財,已將杭州城攪的雞犬不寧,民怨沸騰,望陛下在此委屈幾日,以待時變。”趙構也知道宰相之言不虛,點頭稱是,在寺廟中靜觀其變。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苗劉發動兵變逼皇帝退位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在外統兵的張俊和韓世忠那裡。於是,各路大軍爭先恐後的奔向杭州平叛。韓世忠的軍隊是最快到達杭州城下的,這時的苗劉二人還正在清點搜刮來得錢財,聞聽韓世忠兵臨城下,慌了手腳。他倆自知硬碰硬絕對不是韓世忠這種當世名將的對手,就在手足無措之際,吳湛又出了個主意說:“韓世忠率軍前來平叛,說咱們是叛軍的理由是逼皇帝趙構退位,我們現在請皇帝復位,韓世忠不就出師無名,此事自當作罷。”苗劉覺得此計可行,趕緊去寺院裡把趙構恭恭敬敬接了出來,懇請復位。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韓世忠與張俊在內的中興四將

就這樣,趙構又一次坐上皇位。此時苗劉二人覺得杭州不可久留,一則韓世忠進城必定放不過自己,二則他倆這段時間把城中百姓禍害的不輕,怕遭民變。二人找到趙構,懇請外放為官,趙構一聽正中下懷,他巴不得這兩個禍害離自己越遠越好,心中暗喜。馬上任命苗傅為淮西制置使,劉正彥為副制置使。兩人謝恩之後,心裡還是不踏實,要求趙構給個憑證,賜給免死金牌,以保證對二人此前的罪過既往不咎。趙構答應的很痛快,但也留了個心眼,他知道苗劉二人目不識丁,便在免死金牌上寫了“除大逆外,餘皆不問”,這八個字認識苗劉,可苗劉可不認識這八個字。二人把免死金牌往懷裡一揣,踏踏實實上任去了。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韓世忠

苗劉剛走,韓世忠就率軍進了城。趙構見到韓世忠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佈苗劉謀反,命韓世忠率軍追剿。苗劉聞訊大驚,心說:皇帝不是說好不追究了嗎?免死金牌還熱乎著吶,怎麼說翻臉就翻臉;拿出金牌讓身邊人一看才知道自己被皇帝給忽悠了。沒多久,這對難兄難弟就兵敗被俘,押回建康,被磔棄市。苗劉兵變自此平息。


叛將沒文化被皇帝忽悠,免死金牌轉眼變廢鐵一塊。

兵變是平息了,但是給趙構和整個南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之後,趙構對統兵大將再無信任可言,在他心裡這些武將甚至比金軍都可怕,是對自己性命和皇位最具威脅的人。兵變同時也導致了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因驚嚇過度而夭折,加上之前趙構喪失生育能力。自此,皇位的傳承從太宗一脈轉向了太祖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