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崇拜還是文化意象?說說祥瑞之“錦鯉”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閱讀之前煩請關注一下哦!

生殖崇拜還是文化意象?說說祥瑞之“錦鯉”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導語:2018年,我國出現了轉發“錦鯉”圖像的熱潮,網友們紛紛對著“錦鯉”許願,求成功脫單,求考研過關……“錦鯉”為何成為“好運”的象徵?其實,不只是錦鯉,在中國民俗歷史發展中,“魚”這一生物被賦予了各種神秘的象徵意義,成為民間一大吉祥物,一直綿延至今。是遠古生殖崇拜還是傳統文化意象促進了祥瑞之“錦鯉”的發展?本文從這兩個方面,說一說魚文化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遠古生殖崇拜

遠古時期,由於自然環境惡劣,人類生存幾率很低,繁衍生存、延續發展是先民的一大生命主題。由於認知的侷限性,人類對神秘的自然充滿恐懼和敬畏,認為萬物皆有靈,於是產生了各種圖騰崇拜。人類對魚的尊崇也可追溯到這一時期。

  • 遠古時期,魚是重要的食物來源

原始人類臨水而居,捕魚為食成為先民主要的食物來源。相比捕捉走獸,捕魚更為簡單易得;而且魚類繁殖速度快,數量多,有了充足的食物,人類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遠古漁業得到了繁榮發展。

作為人類生存的重要依託,魚初步成為豐裕和富足的象徵。

魚還被遠古人類奉為主雨的水神,《帝王世紀》中記載了古人向魚神求雨的習俗:“黃帝出遊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能牲以醮之,天乃甚雨。”古人對魚神的信仰與崇拜,賦予魚神秘的色彩。

西安的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了帶有魚紋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將魚作為圖騰來崇拜,反映了遠古人類對魚的神靈化。


生殖崇拜還是文化意象?說說祥瑞之“錦鯉”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 遠古人類祈求從魚身上獲得旺盛的繁殖能力

魚一次產卵幾十到數千,是一種繁殖力很強的生物。遠古時期,人類的生育率和存活率都很低。人類渴望從神秘的大自然中獲得生生不息的力量,滿足繁衍生存的需要,因而產生了對魚的生殖崇拜,希望能像魚一樣具有旺盛的繁衍能力。據傳,半坡遠古人類有一種祈禱生育的儀式,儀式結束後,女性要吃魚,從而獲得魚一樣的繁殖能力。

祥瑞的文化意象

隨著歷史不斷髮展,魚從遠古生殖崇拜的圖騰漸漸轉化為祥瑞的文化意象。《太平御覽》中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夫人誕下一個男孩,這時有人送了幾尾鯉魚來,孔子“嘉以為瑞”,於是為兒子取名鯉,表字伯魚。可見春秋時期,魚便有了吉祥的意義。

農耕時代,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靠天吃飯,風調雨順、衣食有餘成為最大的祈盼。而魚與“餘”諧音,寓意很美好,因此民間的吉祥圖案中,魚佔有重要的位置。窗花、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品上到處可見魚的形象,在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裡,魚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魚戲蓮葉間的“連年有餘”、象徵多子多福的“娃娃抱魚”等年畫比比皆是,親友歡聚一堂的宴席上更是少不了魚的身影。

在我的家鄉,人們對大年三十餐桌上的魚有各種有趣的講究:年夜飯必有魚,魚端上桌時得是一整條,魚頭要對著長輩,而且年夜飯的魚不能吃完,取的也是“年年有魚(餘)”之意。

生殖崇拜還是文化意象?說說祥瑞之“錦鯉”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宋朝元宵節時有表演魚龍燈舞的習俗,人們手持形狀各異的魚燈載歌載舞。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描寫過那喜慶熱鬧的場面: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相傳漢代還有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據說鯉魚躍上龍門就可以變成龍升上天,寄託了人們對美好前途的期望。

唐代,由於“鯉”與“李”同音,魚文化更是大放異彩。鯉魚作為觀賞魚大量養殖,錦鯉正是得名於這一時期。當時盛行“魚符”制度,朝廷頒發一種用木雕或銅鑄成魚形的“魚符”、“魚契”,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要佩戴“魚符”。魚文化不僅滲透在民俗中,而且在政治制度中有所體現。

生殖崇拜還是文化意象?說說祥瑞之“錦鯉”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美滿的婚戀意象

從古至今,生兒育女是婚姻的一大職能。魚的繁殖能力使它還常被用來比喻婚姻和愛情,是求偶的象徵物以及婚姻和諧美滿的隱喻。

《詩經·關雎》中,以雎鳩(魚鷹)在河邊捕魚來象徵君子求娶淑女;民間定親時有送活魚為禮的習俗,禮服喜帕上多有魚圖案的紋飾,表達了人們多子多福、人丁興盛的美好願望。現代婚禮中也有“寶眷情歡魚得水,月圓花好配天長”的吉祥詞句,是對婚姻美滿幸福的祝福。

古代男女還用魚來傳遞書信,最早出現在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裡,表達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唐代詩人晏殊《清平樂二首·其二》中有“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的詩句,宋代秦觀的《踏莎行》裡也有對魚傳尺素的描述: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元稹《魚中素》裡,魚又成為表達思念和愛怨的載體:

“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斜紅餘淚漬,知著臉邊來。”


古人還把比目魚作為愛情的象徵,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 》中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詩句;駱賓王也在《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中寫到:“芳沼徒遊比目魚,幽徑還生拔心草”。

生殖崇拜還是文化意象?說說祥瑞之“錦鯉”對我國民風民俗的影響



結語:從遠古到現代,魚承載了勞動人民樸素而美好的願望,成為祥瑞的象徵而綿延後世。網絡時代,“錦鯉”成為流行語,轉發錦鯉的行為還曾引發爭議。其實,不管錦鯉能否讓人如願以償,正是有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才能不斷奮進發展;當然,我們也不能只寄希望於一張圖片實現心願,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才是最根本的。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越.中國魚文化淺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3):172-174.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