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的“胆小”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到了小学阶段,“胆小”成为不少孩子和父母头疼的问题。先来看几个案例:

一、小寒今年8岁了,可是她似乎天生胆子小,尤其怕黑。一面对黑暗的环境就嚎啕大哭,同龄的小朋友早已自己睡上了小床,她却依旧离不开妈妈的陪伴……

二、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鑫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总把爸爸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根本听不进去,而一出门,他就会变成腼腆的小猫咪,遇到父母的熟人总是不敢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或者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因此,妈妈常常感叹他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疼不已。

三、小强是个男孩儿,他从小就很胆小,总是被别人欺负,他的爸爸对此很着急,经常恨铁不成钢地骂他“胆小鬼”。有一次小强和他的同桌小球发生了点矛盾,小球一生气就摔坏了小强的杯子,并在口头上威胁小强:“如果你敢告诉老师,我哥就在学校门口等着揍你。”小强回家后泣不成声,而他的爸爸知道后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把小强揍了一顿,训他说:“怕什么怕,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小强哭得更厉害了。

当然以上只是部分胆小孩子的表现,除此之外,孩子的胆小还会表现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果这些“胆小”问题持续存在,会给孩子的学习,交友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想办法进行改善。

那么孩子胆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志林哥哥认为要根据不同的“胆小”问题,寻找相应的原因。

首先来说说极度怕黑的原因,①患有恐怖症。恐怖症简单的定义就是,对某种东西的害怕程度超出了适当范围,并且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②曾经在黑暗的环境中有不愉快的遭遇。比如曾经在黑暗中听鬼故事或被人故意惊吓。依此类推,有些孩子过度怕其他东西,比如过分怕狗、怕打针等等,也有可能是在之前有过被狗咬,被针刺伤等不愉快的经历。③家长过度保护。比如,有些家长从来不给孩子单独面对黑暗的机会(比如让孩子独自睡觉),甚至从来不给孩子独处的机会(比如让孩子独自在家)。

“门背后的霸王”产生的原因:①父母过分溺爱。在日常生活照,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从而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害怕会挨批评。但是,由于缺少与社会的接触,小鑫这样备受宠爱的孩子就会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未知的恐惧。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尤其害怕失败。②孩子缺乏社交技巧。社交技巧的缺乏使得孩子在外面很少得到肯定和表扬,面对外人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过分胆小的原因:①父母过分严厉。平时父母要求过于严厉,让孩子总是畏首畏尾。②批评过多打击孩子自信。平时父母对孩子批评过多,从而让孩子很不自信。比如,有时孩子打碎了一些器具,如果经常受到斥责,可能会造成孩子越来越胆小,以后说话做事都放不开。③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有时别人问孩子的话,大人不自觉的就替孩子回答了,把本属于孩子表达说话的机会抢去了,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孩子不爱说话,甚至被欺负了也不敢吭声。

那么该如何解决?同理,不同类型的胆小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当孩子患有恐怖症。就需要及时到精神科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建议不同的心理或行为治疗方法,如系统脱敏法、暴露法等等。

当孩子有与黑暗有关的不愉快经历。如果是曾经有过跟黑暗有关的不愉快的经历,也需要到精神科就诊。心理医生会用较为安全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当时的不愉快经历,并且帮助孩子认识到这种经历并不会重复发生,从而减轻孩子再次面对黑暗的恐惧和焦虑,帮助孩子走出过度害怕黑暗的阴影。

如果是因为家长过度保护导致的,则家长可逐渐放手,让孩子逐渐独立地茁壮成长。但是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这种放手需要一步一步来,如果让孩子从完全被保护的状态一下子变成完全独立的状态,孩子会觉得孤立无援、不知所措,很容易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第二,可以使用一些方法鼓励孩子逐渐摆脱怕黑的毛病,比如使用代币奖励方法,当孩子鼓足勇气敢于挑战黑暗时,我们可以给他们小红花做为奖励,等到他们积攒足够的小红花就给他们买喜欢的东西,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减少孩子的挫败感。不过不要过度纵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多让他们接触社会。多多鼓励孩子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的帽子。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励,如“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会说得更好”、“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要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活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对于社交技巧弱的孩子,首先需要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很多孩子不懂得“排队”规则,小朋友们商量做哪项活动时,他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只会按自己的想法做。为此,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孩子习得的社交规则被他逐渐内化形成巩固的能力后,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当中了。其次需要教会孩子一些具体的社交策略。例如,当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别人发问,如“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不可以?”第三,父母还可以创造具体的情景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在家中举办小晚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参加。

对于过分怯懦的孩子,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过分怯懦的原则是宽容孩子、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慢慢变勇敢。因此,当孩子弄坏了东西,家长不要斥责孩子,而是要宽容地提醒他以后要小心;当有人问孩子问题,家长不要代替回答,而是要把回答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当有人欺负孩子时,家长不要出面解决,而是告诉孩子处理的方法,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做。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亲情,也让孩子学会了大胆地做事、大胆地表达、大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生活当中孩子永远需要父母的呐喊助威,要真诚的褒奖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勇敢。所以要停止指责和批评,代之有效的倾听和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氛围当中培养孩子的活泼、开朗、勇敢的品质。

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胆小的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胆小产生的原因,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燃烧自己的小宇宙,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