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找心理医生咨询,说她儿子胆子太小,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说参加幼儿园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

心理医生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发现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也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同时医生还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原来他们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就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两岁多时,他们就开始教他识字算数,但孩子的脑袋不“开窍”,为此挨了不少的骂和打,慢慢地,就变得问他什么都不肯开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什么事都兴致勃勃的。

综合测验时的表现、测验结果及家庭教育情况,这个男孩患的是一种叫“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只要各位家长留心观察,这种胆小的儿童并不少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行为”。

这样的孩子会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归咎于自己“笨”,这对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一大打击,因而这种儿童,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碰到障碍、失败时,孩子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产生负面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形成一种“无助”的反应模式,并用这种“无助行为”来保护自己。

因此对于孩子的胆小,家长有着很大的责任。

家长朋友们,你们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有过以下一些行为?

1. 你有在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吗?

向孩子传递恐惧信息,是很多家长不自觉就在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出现稍微危险一点的行为,家长就大呼小叫,表现得十分惶恐,那么孩子透过家长的言语、眼神与动作,看到的便满是恐惧,他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相反,如果家长看到孩子有危险行为,或者暗中保护他,或者正面引导他采取更为安全的方式,这种恐慌心理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2.你在变相地暗示孩子胆小吗?

孩子在某个阶段出现害怕陌生环境,恐惧与陌生人交往,原本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但是,很多家长年到孩子这样就会变得十分焦虑。于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下面的情景:

妈妈带着“胆小”的孩子外出,见到熟悉的邻居,立刻鼓励孩子叫“阿姨”。但是,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不仅不打招呼,反而将小脸埋在妈妈怀里,或躲到妈妈背后,一副胆怯的模样。

在鼓励孩子打招呼不成的情况下,妈妈尴尬地来上一句:“我们家孩子现在越来越胆小了,真拿他没办法。”于是,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认可了家长贴的标签,真的变得越来越胆小了。而家长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给孩子的评价十分贴切,变得更焦虑了。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

假定换一种方式来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如家长说:“哦,你想把脸藏在妈妈怀里跟阿姨打招呼吗?那好吧,我们就这样问阿姨好吧!阿姨好!”或许过不了多久,他的胆小就消除了。

孩子实在不肯面对,那就退而求其次,至少给他一些积极的暗示,也比给他贴负面的标签要好多了。

当然,多带他外出,多接触一些人,慢慢地,他就会意识到,这些人实际上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他自然也就能够接受他们,并且变得大胆起来了。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3.你在强化孩子的恐惧心理吗?

孩子一胆小,家长便焦虑。家长一焦虑就会持续给孩子施压,比如非要拉着他去跟人打招呼,或者不断地给他讲道理,甚至恐吓他:“如果你不叫人,我就……”

这种处理问题的模式反而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啊哈,只要我坚持不叫人,爸爸妈妈就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我。或者孩子会觉得:啊,我本来就怕!结果爸爸妈妈还这样逼我,干脆以后不要出门了吧!于是,这种持续施压的方式反而成了强化孩子胆小的催化剂,带来的是南辕北辙的结果。

研究表明,儿童对于失败的认知,与其智力并无关系,却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及失败后的评价有关。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使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便导致经常失败。

一方面,孩子由于经常失败使家长由期望变失望,从而招致家长更多的批评、抱怨和贬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与自信。

为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逃避困难;另一方面,过多的失败体验和经常被贬低,势必影响孩子自信心的确立,产生“我确实不行”的自我认同。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因此,想要孩子摆脱胆小的问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完成自我成长,相信孩子,孩子才会发展得更好。

家长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变:

1、要改变过于挑剔孩子短处的做法。要去观察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他们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

2、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实际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很可能曾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过类似“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的话语,在无意间否定了孩子的能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于是,为了保护自尊,他们学会了沉默:他不说,你就不知道他会不会,就不会说他笨了。

3、要改变孩子对失败和成功的不正确认识。在孩子面临失败时,不要动不动就责骂他“笨”,质疑他的能力,发现他们是属于不够努力或是学习方法不对,这才是家长的任务。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中,利用各种实例,教育他们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学习和训练成果的一种标志,失败只是代表学习程度还不够,只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就会取得成功。

4、要加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爸妈们可以与孩子共同体验失败,如与孩子真切地谈谈过去的失败经历与体会,或与他一起参加角逐活动,共享成功与失败。同时可以训练孩子“负重”,让孩子承担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努力就能完成,可以得到肯定与赞扬;不努力就会失败,就会受到批评和责罚。

孩子“胆小”,家长责无旁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