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引言:從古至今,我們人類對於海洋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複雜的感情與嚮往。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嚮往和敬畏著海洋。大概是因為我們是陸地生物,所以對海洋中的水之世界充滿了好奇。

從最初的地中海的海上貿易的開始出現,到後來的地理大發現,都是海洋在其中充當了人類發展的橋樑。但是,在外國人的冒險精神驅使著他們衝向海洋的時候,我們中華民族也對海洋與海洋彼岸的世界充滿著好奇。而且相較於西方,我國的大規模航海行動——鄭和七下西洋要早上將近100年。中國航海史上這樣的壯舉,足以令我們驕傲下去。

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航行距離最遠的一次航海行動。這次航海行動,一方面開闢了中華民族的海上絲綢之路,另一方面提高了中華民族在古代世界上的知名度,使得古代的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擁有著極大的聲譽。

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執行了航海行動的明朝,是一個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的國家。那麼,又是出於什麼原因才使得明朝發動了這次航海行動呢?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鄭和像

明成祖朱棣的擔憂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建文帝朱允炆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明成祖朱棣

眾所周知,明朝在建立之後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逼宮發動政變而當上的皇帝。而朱允炆卻在這場政變中失蹤了。後來,朱棣聽說在沿海地區的港口好像有朱允炆的蹤跡,於是便認為朱允炆逃往了海外。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朱棣一定要找到朱允炆?首先,朱棣是一個發動政變上位的君主。他的皇位來的並不是名正言順的。他想要找到朱允炆,讓他親口肯定自己皇位的正統性。第二,朱棣在後來朱允炆的物品中尋找古代最高權力的象徵——傳國玉璽的時候,並沒有找到。這也更加使得朱棣的皇位坐的更不牢靠。第三,朱棣是一個南征北戰多年的人,喜歡眾星捧月般的感覺,喜歡被他人所敬仰。於是,結合以上三點原因,鄭和下西洋的行動就此誕生了。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描繪鄭和下西洋的畫作

那麼,又為什麼鄭和可以成為下西洋的人呢?不知大家時候知道,鄭和是一個宦官。他本姓馬,是一個書香門第家的公子。而他之所以會被閹割,是因為在明初的一場戰爭中他被俘,被敵人所強行閹割。但這並沒有令他所氣餒。而當明成祖朱棣發動政變的時候,鄭和在靖難之役中打贏了幾場重要的戰爭。於是,在明成祖朱棣當上皇帝后,就讓鄭和就成為了當時所有宦官的總長官,並且被賜姓鄭。而明朝一直都是以宦官作為外交使臣的。所以,鄭和就成為了下西洋的人選。


聲勢浩大的隊伍

如果這是一次小規模的航行,並且航行距離相對較近,那時必然無法載入史冊的。正是由於鄭和下西洋的規模巨大與距離較遠,才使得鄭和下西洋在中華民族的航海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並且這場行動所帶來的好處依然在影響著現代的中國。

首先,鄭和下西洋的隊伍規模非常龐大。光是隨行的人員,就有兩萬七千餘人。這些人各司其職,又分為軍隊、買辦(負責貿易)、醫官和廚師以及後勤。另外還有負責航海事務的,負責觀察天象的,負責核算資金的會計的一系列人員。光是這個隊伍,就比近百年後的歐洲航海行動的規模大上了許多。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鄭和下西洋還原圖

由於人數上的巨大需求,下西洋所需要的船隻在當時也是"航母"級別的。據《明史,兵志》中是這樣描述的:"高達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雖然不排除其中有誇大事實的嫌疑,但下西洋所使用的船隻的巨大是毋庸置疑的。並且根據現代的估算,鄭和下西洋的最大的船隻的排水量可以達到上千噸的級別。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水羅盤

在茫茫的大海中,沒有熟悉的標誌性建築,沒有路人可以給你指明方向,鄭和的船隊又是如何分辨方向的?這就用到的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其中之一——司南。最初的司南,出現於戰國時期。而到了宋朝,司南逐漸演變成了羅盤,應用在海上航行中。


而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所使用的,是一種水羅盤。根據天干地支分辨四面八方的方向,再通過特殊的針的的指向來辨別方向。這種先進的方向辨別方式,保證了鄭和的船隊在海中航行的方向上的保障。

航行的意義與成就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鄭和下西洋並不是破壞閉關鎖國政策的行為。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明朝為什麼要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描述倭寇投降的畫作

眾所周知,我國東部以及東南部的海岸線非常的長。而明朝的倭寇相比大家也很熟悉。而這些來自日本的倭寇,正是利用了當時的大明王朝的海岸線太長,不易防守的缺點,入侵了大明王朝的內陸。因此,明朝開始逐漸實行了海禁與閉關鎖國的政策。


而鄭和下西洋,是一場大明王朝官方組織實行的一場航海行動,其定義為一場朝貢貿易。也就是通過與其他海外小國的溝通,並且送給他們一些大明王朝所盛產的物品,再加上武力的炫耀,使其臣服於大明王朝,並且每年都要繳納歲貢。這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買賣,但實際上卻是一場賠本的生意,並且是非常賠。朱棣之所以願意這樣,就是想增加外國對於大明王朝,或是對於自己的政權正統性的認同,從而使大明王朝的臣民逐漸信服自己權力的正統性。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鄭和下西洋還原圖


鄭和下西洋,一場領先世界的航海行動

鄭和下西洋帶回的長頸鹿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先後到達過古裡、爪哇、馬六甲海峽、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渤利、蘇門答臘、麻林、忽魯謨斯、柯枝、南巫裡、彭亨等地方。並且還帶回了豆蔻、沉香、龍涎香、黑胡椒、白檀香等許許多多的香料。除了香料,鄭和還從國外帶回了許多的動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中華民族稱之為"麒麟"的長頸鹿。

總結:不論鄭和下西洋是出於什麼原因,也不論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這場由明成祖朱棣策劃,鄭和行動的航海活動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基礎。

在當時,鄭和下西洋有助於擴大大明王朝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那樣一個交通閉塞,信息流通不發達的時代,大明王朝響亮的名聲就已經響徹海內外,即便是在今天也為中華民族增添了光彩。

在現代,鄭和下西洋所開闢的"海上絲綢之路"也依然在為中國和世界的貿易做出貢獻。正是由於鄭和在六百多年前的這幾次遠航,才使得今天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發展到如此的規模,由於他的航海行動,讓中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各個國家有了根源上的認同感與親切感,中國才得以在世界上越來越成為中心。鄭和的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