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堅韌頑強、吃苦耐勞的民族,中華兒女在近現代歷經了上百年風風雨雨才換來如今的盛世太平,很多年輕、鮮活的生命被留在了記憶裡。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位風華正茂的女子選擇特工,因暴露而慷慨赴死,多年後才重回大陸,她就是蕭明華,民族難得的女英雄。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天才作家的新道路

蕭明華出生在浙江嘉興,父親蕭子山出身貧苦,常年勞作,可謂十八般行當都做過,最後創辦了一個小小的手工業作坊,與妻子一起,撐起這個七口之家。蕭明華是家裡的幼女,上面三兄一姊,“她就是全家人的寶貝。”

儘管全家人寵愛她,她依舊聰慧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分擔家務,做飯燒火都是很熟練。然而隨著敵軍入侵,一家人辛苦輾轉到重慶,她考上了重慶師範學校,繼續學業,當時的重慶雖然不在戰爭的中心,但敵軍的轟炸機常在重慶上空盤旋。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身處學生中的蕭明華,懷著對外敵的痛恨,開始接受革命新思潮,愛國主義的萌芽在她心裡破了土,紮了根。

46年的深秋,蕭明華北上,在恩師臺靜農的極力推薦下,她轉學到了恢復教學的北京師範學院,在這裡接受更優良的教育。

同時蕭明華以筆名開始了文學創作,投稿到當時的熱門雜誌,機緣巧合,結識了好友謝冰瑩,謝冰瑩高度讚揚她,“聰明而富有同情心,無疑將來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在北平,蕭明華再遇重慶老友朱芳春,他是北師大的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軍區敵工部的一名幹員,經他的引導,蕭明華不斷學習革命理論知識,學習毛澤東等新式思想,瞭解國內外形勢發展

她作為一名進步女青年,平時很低調,卻多次參加“維護主權獨立”的遊行活動,與廣大的中國學子們站在一起,並肩作戰。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隱藏身份赴海峽對岸

1947年,在朱芳春的介紹下蕭明華加入黨,在朱芳春的領導下展開敵後工作。次年,本應是蕭明華畢業的時候,但組織催促,又在臺靜農的熱烈邀請下,蕭明華匆匆趕往臺灣,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做講師,再兼職於《國語日報》,辛苦地在陌生的土地紮了根。

組織讓她在臺灣隱藏好革命者的身份,收集情報。不曾想,沒多久,朱芳春在河北受人舉報,策劃學生運動,他只能在組織的安排下,化名“於非”,輾轉前往臺灣與蕭明華會和,聯合展開工作。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這個時候,老蔣的各個方面如西山薄日,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已經崩潰,老蔣渡過海峽,來到了寶島臺灣。

蕭明華與朱芳春二人聯手,發動群眾,藉以開辦講座,不斷培養革命骨幹成員,學習共產主義思想,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光發熱。

革命工作的需要,蕭明華與朱芳春兩個單身男女來往密切,很是引人注意,為了降低關注,在梁容若先生的建議下,讓二人假結婚,然而朱芳春在大陸已有妻子,甚至與蕭明華的關係也很是不錯,但利弊權衡,蕭明華還是克服心理障礙“服從安排”。

不久,兩人在臺北公開舉行婚禮,打消了不懷好意人士的疑心。

不顧代價傳遞情報

“報國不是工作,而是信仰。”蕭明華和朱芳春有了合理同進同出的理由,迅速展開了大量情報工作,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為組織提供數百份臺灣與其他軍事島嶼的詳細信息,包括臺灣兵力分佈圖等機要戰略文件,這樣的難度,所受威脅可想而知,每一次行動,都有死神在耳邊呼號。

為了在軟薄而不怕水的棉紙上,用特製的細小筆尖,抄寫情報,方便目標小,好藏匿運送,蕭明華的手腕,常年都是痠痛的,已經成了舊疾。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49年,新中國成立,臺灣當局的形勢更加嚴峻,蕭明華革命工作的心情卻是更加熱切。上級在肯定了他們工作的同時,下命令“不惜一切代價,獲取臺灣及其他島嶼的軍事情報“。

根據社會風向與鬥爭重點,蕭明華的工作轉入暗處,從1949年12月到1951年的短短兩個月裡,蕭明華和朱芳春共送出六次絕頂機要文件!

生命留在了臺灣

50年,臺灣情報成員鄭臣嚴、王隆煜意外被捕,不久國民黨派人前往蕭明華住所,在定居臺灣的哥哥蕭明柱的掩護下,打了馬虎眼,避過了一時。戰友們紛紛勸她快避其鋒芒,蕭明華清醒地回應,此時的她不能動,一動反而是有貓膩,讓敵人抓住了把柄。

但反動派向來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在蕭明華最後取下旗袍,發出危險的信號後,敵人很快就抓捕了她。在獄中的278天裡,蕭明華受盡了折磨,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都是蔑視冷笑。如此纖弱女子,在可怕的刑具下,面不改色,咬緊牙關,絕不透露組織一個字。

傳奇特工蕭明華:犧牲30多年後,骨灰才被送回內地,安葬在八寶山

1950年11月8日,被宣佈以“顛覆政府罪”,判處蕭明華及其三名隊友死刑,行刑時,蕭明華拒絕下跪,大聲呼號,讓士兵們驚愕不已。這位英勇、傳奇的女特工就這樣留在了臺灣,年僅28,她以鮮血奉獻祖國土地,換來了後世的和平。

直到1982年,30多年過去,在調查部的迎接下,蕭明華的骨灰才由哥哥送回國,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因為身份特殊,她的墓碑上只有“歸來兮”三字!

蕭明華作為巾幗英雄,無畏死亡,不懼苦痛,在國家統一建設面前,甘願付出鮮活的生命,二十八載的人生雖然短暫,卻是有意義的,值得後世的我們瞻仰紀念。在時代的豐碑上,全部革命烈士的名字閃耀,永垂不朽!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無數的革命先輩以燃燒自我的方式,開闢嶄新的中國,惡勢力再有其可怕之處,在他們的照耀下,光明都將不可戰勝。只有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銘記國家的苦難歷史,才能取得更加堅定的力量,大踏步向未來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