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肺栓塞,認識慢性血栓性肺動脈高壓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通常是下肢深靜脈中的血栓脫落,經過心臟後堵塞肺動脈,使得肺臟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不能完成,無法給組織供氧,是一種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典型臨床表現為突發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難”,也稱為胸痛三聯徵,但只有少數患者可以同時出現以上三個症狀,大多數患者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根據栓塞的範圍和嚴重程度不同,出現胸悶氣短、憋氣、咳血、胸痛、呼吸費力等,嚴重者突然暈厥,甚至猝死,其中大面積肺栓塞的死亡率可達60-70%。肺栓塞,是由於內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幹或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徵。70%~95%是由於深靜脈血栓脫落後隨血循環進入肺動脈。肺栓塞是繼心梗及腦梗後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每年美國約有100,000 至180,000新增死亡患者。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後血栓持續未溶解,經過機化、纖維化、重構導致肺血管阻塞,進而引起肺動脈壓力升高而導致的臨床綜合徵。5%的肺栓塞患者發展為CTEPH,若未得到正確而及時的干預,CTEPH可以進展為右心衰竭最終死亡。肺動脈壓力越高,預後越差,當平均肺動脈壓大於40mmHg,如不接受治療,5年生存率僅為約30%。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肺動脈高壓病理生理變化

目前CTEPH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藥物治療適合於輕症患者,重症患者首選肺動脈內膜剝脫手術,但手術需開胸、建立體外循環,手術複雜且難度大,死亡率很高,部分患者術後肺動脈高壓改善不明顯。近幾年隨著腔內技術的發展,對於無法耐受手術或手術後效果不佳的病人,有文獻報道腔內技術球囊擴張肺動脈狹窄部位,改善肺動脈循環,降低肺動脈高壓,可以取得良好臨床效果。其優勢在於腔內治療創傷小,恢復快,可反覆多次治療,風險明顯低於傳統開放手術。但由於患者肺動脈壓力高,即使微創手術,仍有手術過程中損傷肺動脈,術後出現再灌注性肺水腫等風險,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自2014年開業以來在吳巍巍主任的帶領下成立靜脈疾病中心,著重開展靜脈血栓性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建立院內血栓性疾病防治體系,結合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在急性下肢靜脈血栓清除、急性肺動脈栓塞的腔內治療,慢性血栓後綜合徵的腔內治療等方面進行了大量臨床與科研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為廣大患者解決了病患之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球囊擴張成形術的開展為長期飽受肺動脈高壓痛苦的患者帶來了改善的機會。

病例介紹: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經過充分準備,聯合多科共同完成一例重症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腔內治療。

患者張某,女性,49歲,反覆發作胸痛、憋氣症狀3年,1年前再次急性發作,就診我院血管外科,診斷為肺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壓力高達96mmHg。考慮患者復發肺動脈栓塞可能,經微創肺動脈栓塞腔內溶栓治療後症狀緩解,肺動脈壓力降至70mmHg左右。此後患者堅持藥物治療,但仍有活動後喘憋等症狀,近1年肺動脈壓力逐漸升高至70-80mmHg,間斷髮作右心衰竭,最嚴重時6min步行距離只有不足100m,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刻危及患者生命。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術前雙側肺動脈主幹內血栓,術中溶栓後改善,術後複查主幹血栓消失)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在吳巍巍主任的帶領下,聯合多科討論後決定採用肺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治療通過右側股靜脈入路,選擇進入患者左側肺動脈基底段狹窄部位,完成肺動脈球囊成形術,球囊擴張後肺動脈形態改善。患者術後在監護病房觀察一天後順利返回普通病房,患者恢復順利。一週後再次行右側肺動脈基底段球囊擴張。患者術後6分鐘步行距離明顯提高,術後2天即可行走450m,肺動脈壓力由術前82mmHg降至8mmHg6 。患者順利出院,由於雙側肺動脈病變廣泛,此後還將密切隨診,擇期再次行其餘部位的肺動脈腔內治療。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雙側肺動脈基地段狹窄,球囊擴張前後對比

朱融融醫師,博士後,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目前為血管外科住院醫師兼“清華醫學英才”博士後,並於2018年11 月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後稱號,擅長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靜脈曲張、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評估診療及易栓症的篩查檢測。課題研究方向:抗凝血酶III缺乏家系遺傳相關研究、抗凝治療對急性孤立性遠端深靜脈血栓患者預後影響的臨床研究等,並協助負責全院靜脈血栓栓塞症篩查及防控的具體工作。

楊宇醫師,醫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師從著名外科學專家趙玉沛教授。參與發表SCI論文2篇。擅長外周動靜脈疾病包括頸動脈狹窄、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腎動脈狹窄、下肢動脈硬化、下肢靜脈曲張及血栓的常規診治。

趙俊來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八年制,2015年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管外科調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兼任北京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專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秘書,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擅長主動脈疾病、動脈狹窄疾病、布加綜合徵、靜脈血栓、肺栓塞、靜脈曲張、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等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治,精於各種血管外科手術及微創介入治療。課題研究方向:機械抽栓治療急性下肢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小劑量r-tPA單次給藥腔內治療急性肺栓塞的臨床研究。

科主任吳巍巍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兼清華長庚醫院品管中心主任、廈門長庚醫院血管外科名譽主任。2014年由北京協和醫院調入清華長庚醫院創建血管外科,同時兼任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下肢學組副組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分會頸動脈學組副組長、靜脈曲張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常委、青委會主任委員,擅長處理各種疑難血管疾病,特別是疑難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在國內率先開展下肢動脈微創斑塊清除、下肢動脈藥物球囊擴張、靜脈血栓抽吸、靜脈曲張射頻手術,2016年獲得“首都優秀青年醫生”稱號,科研課題“主動脈疾病治療”分別獲得201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2018年“華夏醫學科技獎”。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清華大學附屬教學醫院,也是北京市屬三級醫保定點公立醫院。血管外科是清華長庚醫院的重點科室之一,正式組建於2014年11月。由原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吳巍巍教授領銜,擔任科室主任和學術帶頭人,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教研室主任劉昌偉教授擔任名譽主任。科室現有在職醫師10人,兼職醫師1人,個案管理師及醫師助理3人,醫師隊伍均為博士,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2人。醫師分別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血管疾病診治經驗豐富。護理團隊均有北京著名三甲醫院學習及工作經歷,臨床護理經驗豐富。

血管外科注重通過教學與科研推動臨床工作,獲得多項國自然等科研基金的研究資助。同時擅長現代微創介入手術和經典傳統開放手術,是京北地區最大的血管外科之一。

2019年10月,血管外科成為全國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設項目“北京市VTE防治聯盟成員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