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通常是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栓脱落,经过心脏后堵塞肺动脉,使得肺脏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能完成,无法给组织供氧,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也称为胸痛三联征,但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同时出现以上三个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根据栓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出现胸闷气短、憋气、咳血、胸痛、呼吸费力等,严重者突然晕厥,甚至猝死,其中大面积肺栓塞的死亡率可达60-70%。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70%~95%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肺栓塞是继心梗及脑梗后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每年美国约有100,000 至180,000新增死亡患者。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栓持续未溶解,经过机化、纤维化、重构导致肺血管阻塞,进而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5%的肺栓塞患者发展为CTEPH,若未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干预,CTEPH可以进展为右心衰竭最终死亡。肺动脉压力越高,预后越差,当平均肺动脉压大于40mmHg,如不接受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约30%。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变化

目前CTEPH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药物治疗适合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首选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但手术需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复杂且难度大,死亡率很高,部分患者术后肺动脉高压改善不明显。近几年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或手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人,有文献报道腔内技术球囊扩张肺动脉狭窄部位,改善肺动脉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优势在于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多次治疗,风险明显低于传统开放手术。但由于患者肺动脉压力高,即使微创手术,仍有手术过程中损伤肺动脉,术后出现再灌注性肺水肿等风险,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自2014年开业以来在吴巍巍主任的带领下成立静脉疾病中心,着重开展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建立院内血栓性疾病防治体系,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清除、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慢性血栓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与科研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为广大患者解决了病患之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开展为长期饱受肺动脉高压痛苦的患者带来了改善的机会。

病例介绍: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经过充分准备,联合多科共同完成一例重症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腔内治疗。

患者张某,女性,49岁,反复发作胸痛、憋气症状3年,1年前再次急性发作,就诊我院血管外科,诊断为肺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高达96mmHg。考虑患者复发肺动脉栓塞可能,经微创肺动脉栓塞腔内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肺动脉压力降至70mmHg左右。此后患者坚持药物治疗,但仍有活动后喘憋等症状,近1年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至70-80mmHg,间断发作右心衰竭,最严重时6min步行距离只有不足100m,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刻危及患者生命。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术前双侧肺动脉主干内血栓,术中溶栓后改善,术后复查主干血栓消失)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吴巍巍主任的带领下,联合多科讨论后决定采用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通过右侧股静脉入路,选择进入患者左侧肺动脉基底段狭窄部位,完成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球囊扩张后肺动脉形态改善。患者术后在监护病房观察一天后顺利返回普通病房,患者恢复顺利。一周后再次行右侧肺动脉基底段球囊扩张。患者术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术后2天即可行走450m,肺动脉压力由术前82mmHg降至8mmHg6 。患者顺利出院,由于双侧肺动脉病变广泛,此后还将密切随诊,择期再次行其余部位的肺动脉腔内治疗。

认识肺栓塞,认识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双侧肺动脉基地段狭窄,球囊扩张前后对比

朱融融医师,博士后,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目前为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兼“清华医学英才”博士后,并于2018年11 月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擅长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静脉曲张、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评估诊疗及易栓症的筛查检测。课题研究方向:抗凝血酶III缺乏家系遗传相关研究、抗凝治疗对急性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等,并协助负责全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及防控的具体工作。

杨宇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师从著名外科学专家赵玉沛教授。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擅长外周动静脉疾病包括颈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下肢静脉曲张及血栓的常规诊治。

赵俊来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2015年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调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兼任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擅长主动脉疾病、动脉狭窄疾病、布加综合征、静脉血栓、肺栓塞、静脉曲张、透析通路建立与维护等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精于各种血管外科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课题研究方向:机械抽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小剂量r-tPA单次给药腔内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研究。

科主任吴巍巍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兼清华长庚医院品管中心主任、厦门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名誉主任。2014年由北京协和医院调入清华长庚医院创建血管外科,同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下肢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副组长、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青委会主任委员,擅长处理各种疑难血管疾病,特别是疑难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动脉微创斑块清除、下肢动脉药物球囊扩张、静脉血栓抽吸、静脉曲张射频手术,2016年获得“首都优秀青年医生”称号,科研课题“主动脉疾病治疗”分别获得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2018年“华夏医学科技奖”。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清华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也是北京市属三级医保定点公立医院。血管外科是清华长庚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正式组建于2014年11月。由原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教授领衔,担任科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教研室主任刘昌伟教授担任名誉主任。科室现有在职医师10人,兼职医师1人,个案管理师及医师助理3人,医师队伍均为博士,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师分别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管疾病诊治经验丰富。护理团队均有北京著名三甲医院学习及工作经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

血管外科注重通过教学与科研推动临床工作,获得多项国自然等科研基金的研究资助。同时擅长现代微创介入手术和经典传统开放手术,是京北地区最大的血管外科之一。

2019年10月,血管外科成为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北京市VTE防治联盟成员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