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差了白電反而升價?這是廠商們的什麼騷操作

分析師,大概是消費者們最喜歡的角色了。一句有意思的調侃是,只要跟分析師反向操作,往往能獲得不錯的成績。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市場的風雲變化,因素眾多,想要完整的預測極為複雜。這一點,在今年的白電市場中就有著很明顯的表現。

市道差了白電反而升價?這是廠商們的什麼騷操作


年初,受限於大環境的惡劣,分析師們對2018年白電市場的表現大多持悲觀態度。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出口貿易局勢不明朗、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使得白電市場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反轉又反轉的市場

開年第一季度的市場表現卻同分析師們預測的截然不同。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如冰箱、洗衣機、空調、冰櫃的零售額同比增長17.1%、15.0%、17.3%、18.5%。相對應的,其零售量分別增長了2.2%、7.4%、22.7%、12.4%。

似乎除了空調外,包括冰箱、洗衣機在內的家電銷量的增長同營業額之間的增長並不成正比。顯然,刺激零售額大幅增長的原因並不在於銷量。事實上,市場的需求依舊低迷。白電行業之所以能夠實現零售額的增長,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產品價格的提升。

2018年,白電行業產品價格提升明顯。中怡康推總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冰箱、洗衣機、空調的價格同比增速分別為12.2%、7.1%、4.6%。正是單品價格的上漲,促進了行業零售額的上漲。

市道差了白電反而升價?這是廠商們的什麼騷操作


然而,上漲產品價格終究是冒險之舉。白電企業敢於調高產品售價,一方面是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導致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也是在“消費升級”大環境下的主動出擊。

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消費者對家電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宣傳的節能、環保,如今的智能、健康,各方面因素均優秀的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如今的市場環境,消費者並不介意為優質的高價產品買單。但是,對於沒有價不符實的商品,消費者也同樣會選擇拒絕。

事實上,根據中怡康的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國內白電品類中,僅空調的零售額實現了4.3%的正增長。其他產品如洗衣機等均出現了下滑。而在第三季度,除了洗衣機零售額同比增長3%外,空調、冰箱等零售額均同比下降了19%、7%。可見,市場形勢依然嚴峻。

市道差了白電反而升價?這是廠商們的什麼騷操作


這也就意味著,唯有真正具有實力的廠商才能推出高溢價產品,才能在這一輪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馬太效應明顯,寡頭格局形成

與市場整體不景氣相對應的是,國內排名前幾的家電廠商在2018年前三季度交出了耀眼的數據。這其中,以海爾、美的、格力三大巨頭的成績最為耀眼。以海爾為例,公開數據顯示,海爾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81億元,同比增長12.77%,實現歸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9.35%。扣非歸母淨利潤55億元,增長17.62%。

不僅是海爾、美的、格力等公司均已經實現了逆市場走勢的營收。究其原因,自然離不開商業模式的變化。例如海爾,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海爾主動向“高端”轉型。目前,其高端品牌卡薩帝持續保持高增長,前三季度收入增長49%。得益於此,其高端品牌份額也保持著持續增長。

同時,家電生態的建設也成為了海爾所關注的重點。眾所周知,智能化已經成為了當下家電產品的主要賣點。依託於智能機與即將到來的5G網絡,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對於家電廠商而言,物聯網有著無盡的機遇。

憑藉這樣的判斷,海爾率先啟動了家電生態鏈的建設。依託於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U+智慧生活平臺以及順逛電商平臺,海爾已經準備好為全球用戶提供智慧化家庭全場景定製化的方案。

事實上,海爾已經嚐到了“甜頭”。據公開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青島海爾智慧家電激活量同比增長85%,全屋成套解決方案同比增長134%,智慧家庭用戶數同比增長23%,實現生態收入20.95億元,同比增長200%。

市道差了白電反而升價?這是廠商們的什麼騷操作


可以預見的是,2019年白電市場也必將繼續高端化發展。智慧化家庭解決方案,即智能家居也將在短時間內迎來爆發。就廠商而言,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將愈發明顯。目前國內的領導品牌,包括海爾在內,其營收佔比將進一步擴大。而這將導致海爾不僅在研發,在供應鏈,在線下品牌店,等方方面面佔據更大的優勢,實現良性循環。

總結

白電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至今仍未迎來關鍵性變革,由此造成了強者愈強的情況。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向高端化轉型已經成為了全行業的共識。領先品牌如海爾等通過提前佈局已經轉型完畢。而對中小品牌而言,能否抓住物聯網的機遇實現轉型,將決定未來的存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