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最近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孩子都無法出門,結果弄得很多寶媽、寶爸來找我抱怨,孩子不聽話,天天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作業也不寫、把玩具丟的哪裡都是,說也不聽,吼也不行,家庭矛盾直線升級,天天的雞飛狗跳。

作為家長我也是深有同感,寶寶自從放寒假開始就窩在了家,不能出去玩,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裡折騰,開始是禍害玩具現在升級到禍害家裡可以夠得到的東西,說她幾句就扯著嗓子嚎;作業根本都不看,一讓寫作業的就各種鬧;每每氣得我這個老母親血壓直線飆升,恨不得將孩子拉過來打幾巴掌才解了恨。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但是作為一個看了n多本育兒書箱的新時代媽媽,總不能天天還用老一套吧,打罵孩子真是太low了,正好關在家裡這些天看了一些銷售的書,突然靈光一閃,阿里的巴巴的銷售鐵軍教頭曾經說過,“人生何處不銷售!” 人際交往與銷售商品是一樣,都是如何讓別人接受我們,無論是商品還是想法都需要技巧。其實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作為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換一種思維方式,是不是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來自家長的建議和批評呢!

那要如何做呢?我們來梳理一下銷售的思維吧

第一、判斷客情,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每個銷售員在接觸客戶的第一時間都會判斷客情,對這位諮詢人士進行一下梳理,然後針對客戶的需求給予確實有效的幫助,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成單的概率。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其實孩子的世界是很簡單的,無論是發脾氣還是不聽話都是有原因的,作為父母所能做的就是細心的觀察孩子,明白孩子的確實需求,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與孩子的矛盾。

案例分析:宣宣媽媽發現宣宣最近上網課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一會跑到客廳喝水,一會要上廁所,每次25分鐘的課程,宣宣都要打斷好幾次,上完了課媽媽問宣宣學到了什麼,宣宣張口結舌卻說不出來。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媽媽說了宣宣幾次,但是效果卻不明顯,一坐到電腦面前,宣宣就神不守社,媽媽很生氣,語氣嚴厲的批評了宣宣,宣宣雖然眼淚汪汪的答應了,但是第二天,又依然故我。

弄得宣宣媽媽很苦惱,宣宣上網課的時間正是做晚飯的時候,媽媽也不能什麼都不幹,專心陪宣宣。而且以前孩子很是乖巧的,都能自己獨立完成課程,不知道最近是怎麼了。

幾天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解開了媽媽的謎團,原來,那天媽媽因為事情過多,忘記幫宣宣訂網課,孩子聽說沒有課,高興的不得了,拉著媽媽的衣角央求媽媽,可不可以看一會動畫片,原來電視臺在放映孩子最喜歡的《小馬寶莉》最新的系列。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看著宣宣窩在沙發裡,一臉心滿意足的樣子,宣宣媽媽心裡五味雜陳,原來孩子上網課的時間正是動畫片上映的時間,孩子害怕被媽媽批評,不敢說看動畫片,但是心又老是惦念著,所以上課才會心不在焉。

媽媽從此之後,將宣宣的網課調整了時間,與動畫片的時間錯開了,讓孩子即能保證學習又能滿足愛好,這樣一來孩子又恢復了以前的乖巧,學習也更有動力了。

總結:所以說,孩子的世界是很簡單的,父母要先弄明白孩子的想法和目的,並在教育上給予孩子適當的調整 ,那麼親子矛盾也會相應的減少。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第二、以對待的客戶的態度對待孩子

每一位銷售在上崗之前都會進行一些培訓學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客戶有耐心,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又是對孩子有多少耐心呢?

其實很多親子矛盾就是因為父母總是想當然的以父母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案例分析:有些時候,我們總是覺得孩子磨蹭,做什麼事情都慢吞吞的,每次出門穿個衣服都恨不得要穿半個小時,卻想過,孩子 注意力容易分散,可以穿到一半衣服就跑去玩玩具了,而且孩子的手指協調能力不足,像扣紐扣這樣成年人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孩子卻要扣個老半天,而且還往往會扣錯。父母等的不耐煩可能就會大發脾氣,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還有些家長會跟我抱怨,說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將飯灑的到處都是,每次說孩子,孩子還不服氣,那麼家長有沒有想過,如果家長不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打開電視,這樣的矛盾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總結:我們對待莫生人的時候總是笑臉相迎,卻獨獨對待自己最親的孩子的時候,忍不住發脾氣,如果家長也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客戶,處處以客戶的利益與感受為出發點,那麼很多親子矛盾是不是也會相應的減少一些呢。

不要再談孩子難帶,親子矛盾緊張,作為父母還是要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仔細的思量一下,我們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沒有過真正耐心一點呢?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三、給父母的幾點建議:

1、 真正做到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作為父母需要時刻告誡自己,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有效的建議,但是不應當左右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和訴求講出來,確實可行的父母需要尊重;不著邊際的,父母可以給予有效的引導,但是卻不要一味的讓孩子順從父母 的意志,按照父母的想法來做事,那樣的後果,只是得到了一個沒有任何主見的應聲蟲,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不健康的親子關係 。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2、 做個懶父母,將主動權交還給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怕他走路摔倒,長大了害怕孩子學習不好,以後就業、生活有壓力,所以總是圍在孩子的周圍,叮嚀這個囑咐那個,事無鉅細,面面俱到,但是孩子卻不領情,輕則煩父母叨嘮,嚴重的還會和父母對著幹,嚴重傷害親子關係。

有句話說的好“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孩子只有自己跌倒了,才會明白疼痛的意義;只有受到了挫折才會成長。

父母的苦心經營也無法給孩子一個真正全面保護的網,那麼就應當教導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如何 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能夠在跌倒了之後還能爬起來。

孩子窩在家裡亂搗蛋,父母換一種思維,收服熊孩子


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 ,作為父母不妨“懶”一些,孩子能夠動手完成的事情,就交給孩子去做,而不是怕孩子吃不好飯而一味的追 著喂,更不應當嫌孩子動作慢,而幫孩子穿衣穿褲,甚至害怕孩子算不出數學題,害怕老師批評孩子而偷偷地幫孩子做。。。。。。

讓孩子去經歷他應當經歷的事情,而不是永遠將孩子困在花房裡當溫室的植物,那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與動手能力才會提高,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成長。

都說現在孩子真幸福,自從出生起就接受到了,大量的現代化的信息與資詢,伴隨著豐富的物質加持,認知程度也日新月異,但是同時,這些孩子的思維和性格的發展也更多元化,個性化,父母不能總是以老一套的觀點來對待這些孩子,而是適當的轉變一下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許會收穫不一樣的親子關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