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頭條的故事:讓你重新熱愛寫作

作為一個媒體人,知道今日頭條很晚,最初買來新手機,發現帶著今日頭條的軟件,也就當做一般的捆綁軟件,並沒有太在意。

今年年初,發現我媽開始玩今日頭條,漸漸的發動我全家開始玩,原來他們是在做著邀請好友、開寶箱之類的任務,領了任務就能有收入,我媽樂此不疲,讓我註冊登錄並按時收看,好讓她有收入。

就這樣,我習慣了閒來無事點開今日頭條,看看本地新聞,發現原來我之前做的新聞很多都出現在了今日頭條裡,這是臺裡融媒體平臺自動關聯的。

都說現在是自媒體的時代,作為一個傳統的新聞工作者,看待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心裡總有一些疙瘩。這些年來,傳統媒體越來越弱,許多三四線電視臺自負盈虧,連收入都難保,拖欠工資時有發生,再加上體制上存在的普遍問題,同工同酬難以實現,等級劃分和收入獎金直接掛鉤,讓人心灰意冷。

而各種媒體平臺則風起雲湧,一兩年前一些視頻平臺橫空出世,迅速波及傳統媒體,作為欄目的負責人,我發現經常有自己欄目的視頻莫名其妙的出現在了平臺上,收入可觀,而辛苦跑稿的記者,卻看著自己的視頻在網絡上到處轉,卻一分錢收入都沒有。

2015年,當時我負責九江電視臺的整點新聞欄目,記者給我交了一條稿子,我一看就蒙了,果園大爺遭陌生男子性侵,當時經過審稿修改,搶在其他當地媒體之前第一時間播發了出來。當時就大爺遭遇的定性還想了很久,傳統媒體很嚴謹,畢竟如果播出的稿件有問題,是要追責的。

我和頭條的故事:讓你重新熱愛寫作

播出之後,新聞爆紅,從微信公眾號到微博及各個APP,迅速成為熱點新聞,我們節目的視頻也被多次傳播,可網絡再火,當事記者的收入是多少呢?100塊。

電視臺記者經常會遭遇視頻莫名出現在網絡上的事情,收益被髮布者拿走了,可記者都不知道視頻是怎麼流傳出去的,我曾和其中一家交涉過,可最後只是做下掉視頻處理,對方連上傳者的個人資料都不會透露。

我和頭條的故事:讓你重新熱愛寫作

時代大潮滾滾而來,螳臂當車毫無意義。坐井觀天看著風湧雲起,尋思著,為什麼三四線城市的記者依然月入三四千,死守一份工資呢?自從和這些新興媒體平臺打過幾次交道後,我開始正視這個行業,融入這個行業。

於是我開始在今日頭條上寫一些文章,收穫了許多不同的感受。

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缺少一種互動。當新聞採訪成為一種慣性,拍攝碼字改稿審片成為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人漸漸便麻木了。從大學開始,我就學習著新聞,以主流價值觀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傳統媒體的新聞,首先價值觀要正,其次內容要有新聞點,要有播出的價值。而作為記者本身,特別是民生新聞的記者,每一次採訪都會有許多的感受,會和身邊人交流一番,收穫別人的評價,可我們更多的是希望獲得受眾的評價,這是記者的成就感。而傳統媒體自身缺乏的就是互動性,伴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特別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這些年,讓媒體有了更多的存在感,讓互動性增強。

每一篇發佈在今日頭條上的文章,都是我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他們大多與我工作的本身並無關係。作為一個九江人,我熱愛這個城市,瞭解的越多,越是熱愛。我發文的方向是九江文化歷史方面,沒想到收穫了一批同樣熱愛九江文化歷史的朋友。

去年我的爺爺過世,他生於1924年,一輩子經歷了太多,生於一個富裕家庭,讀了些書,家裡父輩在大中路上開過店,後來遭遇九江淪陷,和家人輾轉逃難,時局穩定後重回九江。解放後參加工作輾轉多個部門,老年喜歡讀書看報,身體健朗。這麼多年來,爺爺零零碎碎和我說過他經歷過的事情,可並不完整;過世後,給我們留下了一本自己記下的家庭年鑑,讓我對他經歷過的故事更加著迷,對那個老九江更加著迷。

我和頭條的故事:讓你重新熱愛寫作

於是我開始搜尋,想揭開歷史過往的那一個個瞬間,以及每個瞬間裡人們的喜怒哀樂。那是活生生的歷史,是一代人存在過的痕跡,是一個城市最美的背影。

由於工作關係,我能接觸到許多九江歷史方面的專家,讀到他們寫的文章,我也發現,在網絡上,有一個斷層,那些輝煌的過往會被人記住,而許多人真實生活過的細節,卻並不多。帶著一個個疑問,我走了許多路,這個城市腳下的每一處,都有它自己的歷史,這些歷史,值得被銘記。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下來,發表出來,與喜歡的人一起分享,讓我重拾寫作的樂趣。

我喜歡這種交流的方式,如果說傳統媒體像是教室裡老師給學生上課,那麼在網絡媒體上則更像是和朋友之間的閒聊。

今日頭條和其他的平臺相比,它的流量大,互動多,這讓我心生歡喜,寫起來也更帶勁。時常我一寫就寫到凌晨,這比工作中的寫稿審稿更有激情,連自己都開始期待,寫出自己思考,寫出大家共同經歷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