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股份首吃螃蟹,“科創板分拆上市” 概念股進入“表演階段”

東港股份首吃螃蟹,“科創板分拆上市” 概念股進入“表演階段”


科創板IPO項目的 5 大來源渠道

根據現有的科創板IPO制度文件和已經受理的企業情況,《科創板週刊》分析師認為科創板IPO項目的 5 大來源主要是:


1. 現有IPO輔導項目換道

2. 新三板市場轉板

3. 未上市的國內硬科技公司

4. 已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科創板

5. 拆 VIE 架構和海外上市迴歸的硬科技公司


截止2019年3月10日,上交所科創板已經受理企業 57 家,渠道來源主要是上面 1/2/3 渠道,暫時沒有來自 (4)A股已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企業。


“科創板分拆上市”進入“表演階段”


相比之前的三個來源,科創板分拆上市對投資者的投資(炒作)吸引力更大,對市場和股民的風險也更大。


比如,相比新三板概念股,“分拆上市”涉及到的已經上市母公司主要是A股上市公司,關注著眾多,流動性強,散戶喜好熱點概念,必然會導致股價大幅波動,損害部分投資者利益。


第一家吃螃蟹的:東港股份引來深交所關注函


東港股份分拆子公司上市科創板被疑蹭熱點,引來深交所的監管關注函,子公司東港瑞雲有多少高科技?


4月9日,東港股份宣佈對全資子公司東港瑞雲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東港瑞雲)進行改制,並表示在符合單獨上市條件時申請在國內A股單獨上市,

融資優先考慮在科創板申請上市。


緊隨其後,深交所同日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東港瑞雲的基本情況;此時分拆上市的主要原因;並對董監高及重要股東減持計劃投資者調研等方面提出說明要求。


深交所“五問之下”東港股份必須對此時分拆上市真實意圖作出解釋。我們也期待東港股份的“講故事”能力到底如何?


科創板分拆上市“第一勇士” — 東港瑞雲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在東港股份歷年年報中都找不到東港瑞雲的信息。


事實上,4月1日公司剛剛更名公司性質經營範圍,股權結構也一同進行了調整,一夜之間一家檔案管理公司變身數據技術企業,開始佈局科創板。


東港瑞雲到底是誰?


東港股份4月8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控股子公司擬股份制改制》的議案,同意子公司東港瑞雲進行股份制改制並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2015年5月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法定代表人為劉宏。公司稱近年來東港瑞雲在提供檔案電子化及實物存儲業務的基礎上開發了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檔案管理雲平臺項目。該項目依託於互聯網物聯網和雲存儲等技術,在全國範圍內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檔案體系建設,指導檔案整理,檔案存儲,檔案數字化以及檔案應用等服務。


2018年末東港瑞雲經審計的賬面淨資產為6696.58萬,按照1:0.985578 的比例折股之後擬設股份公司的註冊資本為6600萬元。公司未披露東港瑞雲的營收及利潤數據。


公司股權結構方面,公司大股東為北京東港嘉華安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持股90%;東港股份,持股10%。但是東港嘉華也是東港股份的全資子公司,所以東港瑞雲實際上是東港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