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有上市公司計劃分拆子公司登陸科創板,在A股是首次

陆续有上市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登陆科创板,在A股是首次

A 股上市制度長期以來是“嚴進寬出”,上市門檻高,上市後公司業務更新換代卻往往要通過資產重組來實現。因此,“買買買”式的資產重組是 A 股公司的“標配”,雙主業或多主業經營也司空見慣。但僅有粗放的收購、華麗的故事難以長期支撐股價,尤其是在出現經營無法協同、公司治理不善、商譽爆雷等問題的時候。使得已經多元化的公司只能承受“多元化折價”,很難把資產重新剝離出去。

以往監管層出於種種考慮,並未允許過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再次在 A 股上市的先例。而現在,科創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為此開了一個口子:“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這種“一塊資產、兩次融資”的可能,在市場上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多家上市公司表達了分拆意向。

例如,從事鈦合金材料開發的西部材料,在回答投資者提問和接待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將籌劃分拆旗下的西諾公司、菲爾特公司、天力公司登陸科創板。

根據西部材料 2018 年財報,去年西部材料營收 17.2 億元,淨利潤 3672.3 萬元,總資產為 38.72 億元。其中,西諾、菲爾特、天力分別貢獻營收 1.96 億、1.20 億、3.85 億,貢獻淨利潤 0.25 億、0.23 億、0.24 億,期末總資產為 4.30 億、2.78 億、4.91 億。

也就是說,三家子公司的營業收入佔西部材料總營收的 40.8%,總資產佔西部材料總資產的 31%。拆分後將僅剩西部鈦業支撐西部材料的門面。

像西部材料這樣打算分拆子公司到科創板上市的,還有東港股份及其下的東港瑞雲;嶺南股份及其下的恆潤集團;銀邦股份及其下的飛爾康,等等。

從公司角度來說,分拆上市,無非是想提高整體市值和融資。

A 股市場是公認的高估值。例如,360 分拆企業安全業務後,回 A 股以 65.67 元/股開盤,市值一度高達 4440 億,較私有化時的 93 億美元估值高了 6 倍多。即使是尚未開閘的科創板,也已經吸引了復旦張江、微創醫療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申請回歸。

而對於母公司而言,通過分拆子公司上市,可以實現“一塊資產,兩次融資”,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在英美股市,分拆上市已經是成熟的交易形式,例如 80 年代的美股,也曾經掀起併購浪潮,多元化集團大量形成,到了牛市結束,“多元化”帶來了估值折價,推動市場大量出現分拆。

但這種資本運作在 A 股是前所未有的。原因是,首先上市資源本來就很有限,多一個上市平臺會帶來巨大的融資優勢;其次分拆上市很難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利益輸送,尤其是在A股資本市場監管體系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可能會成為“圈錢”工具;最後,同一種資產在母公司上市時已經融資了一輪,在子公司上市時又融資了一輪,可能帶來過度證券化、上市公司“空心化”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