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我們駕車從曲陽出口下高速,車經定曲路、恆山路駛向縣城中心,馬路兩邊的石刻作坊一家連一家,令人目不暇接。每家作坊外面的空地上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刻產品,從傳統的觀音、如來、福祿壽三星到名人雕像,西方的天使、耶穌、大衛、維納斯,到門前擺的各種石獅、麒麟、大象,公園裡擺的石桌、石凳、羅馬石柱、垃圾桶,再到豪宅裡的門墩、石燈、石缸、日晷、大型噴泉水池,以及墓地上用的供桌、石亭、石牌坊、豪華墓碑、盤龍柱子都應有盡有。最奇特的是,這所有類型的石刻,都擺在同一個院子裡,佛祖挨著耶穌、維納斯,大象上站著天使,讓人產生時空錯亂的感覺,這也是曲陽石雕最直觀的現狀縮影。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王處直墓出土,唐末、五代時期浮雕·女樂、服侍像。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渡江戰役,兩幅作品相隔千年,從人物的動態和佈局還是可以明顯看出構圖上的一脈相承。

綿延千載的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漢,北魏時期已獨具風格,到隋唐年間曲陽成為我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技法臻於完備,至元代湧現出楊瓊、王道、王浩等一批傑出的民間雕刻藝人,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有“天下鹹稱曲陽石雕”的美譽。建國以後,曲陽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天安門修復等大建築工程和毛主席紀念堂的雕刻工作,1995年曲陽縣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2006年曲陽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唐末、五代王處直墓守護武士。

曲陽石雕延續千年的基礎在於當地豐富的石料資源,縣城南有一座黃山,出產優質的石料,石質細膩,方便精雕細刻。《曲陽縣志》記載“黃山自古出白石,環山諸村多石公”。後來段記錄被敷衍成黃石公的傳說,說的是曲陽黃公,因隱居黃山下而得名,期間寫成《黃石公略》和《雕刻天書》。後來他把《黃石公略》傳給張良,於是有了張良拾鞋的故事,把《雕刻天書》傳給曲陽的宋天昊、楊藝源二位弟子,曲陽人從此學會了雕刻。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作坊門前堆放著各式作品。

在附近文德鄉王臺北村的白草坡上,曾建有一座大型漢白玉結構的高塔,相傳是光武帝劉秀為一條義犬而修建的。這隻狗在戰鬥中救過他一命,後來劉秀請當地工匠在白草坡上建成一塔,塔內雕刻了上百隻栩栩如生的小狗,名曰“狗塔”。不過這座狗塔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倒掉了,這個很狗的傳說難辨真偽,塔或許是有,但建築年代就不好說了。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滿城漢墓出土·漢白玉男女俑。

現存最早的曲陽石雕是滿城漢墓出土的漢白玉男女俑,材質為曲陽黃山漢白玉,這是迄今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曲陽石雕,此時還沒有形成典型特徵。石雕的成熟作品來自於曲陽修德寺的出土,1954 年在當地在修德寺正殿遺址月臺西北側先後發掘了兩個造像坑。出土了石像2200餘件,除少量青砂石像和陶像外,絕大部分是白石造像,年代自北魏至唐末綿延350餘年,大部分是唐代作品。這一時期是曲陽石雕的成熟期,雕刻技法高超,刀法在剛勁和綿柔間恣意轉換,充滿盛唐氣象。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修德寺出土·唐代造像。

走進河北博物館,欣賞享譽海外的曲陽石雕

歷史上的曲陽縣屬於特殊職能型城市,這是我國傳統城市的七大類型之一,類似的有景德鎮、宜興、自貢等等,這類城市呈現產業或經濟結構單一垂直,縱深發展,石雕就是曲陽當地傳統的支柱產業。老話講“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雖作為北方石雕中心,但頂級作品早已流傳天下,本地是沒有的。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是曲陽石雕的集散地。

欣賞曲陽石雕最好的地方是石家莊河北省博物院,雖然一些石雕極品被國家博物館要走了,但河北省博依然是國內保存曲陽石雕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種類最齊全、年代最完整的地方,並且專門闢有“曲陽石雕”展廳,可以讓人大飽眼福,只要你有足夠的興致和耐心。藏的曲陽石刻藏品主要來源有幾處,一為1954年修德寺塔地宮的出土,二是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三為1984年鄴城遺址出土,四為1994年曲陽縣靈山鎮王處直墓出土,藏品年代上至西漢下至唐末五代,是曲陽石雕形成、演變到成熟的最精彩部分。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滿城漢墓·漢白玉男女俑,曲陽石雕形成初期作品。

曲陽石雕的開篇之作是滿城漢墓出土的五件石俑,男俑跪坐,國字臉,頭戴幘巾,雙臂下垂,雙手攏於腹前。女俑口唇曾塗有硃紅,腦後梳圓髻,髻旁有發繩垂至背上,穿著右衽衣。這些石俑五官、衣紋都雕刻簡單,寥寥數刀便勾勒出身體的線條輪廓。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北魏時期“褒衣博帶,秀骨清相”式佛像。

佛教傳入中國後,石雕技藝逐漸成熟,曲陽在北朝時發展為北方石雕佛像中心。北魏晚期開始大量出現白石佛教造像,至東魏北齊,又普遍運用了鏤雕、描金彩繪、圓雕大像等技法,藝術水平邁上了新的高度。北魏晚期“褒衣博帶,秀骨清相”式佛像風靡一時,“褒、博”都形容寬大,著寬袍,系大帶,是中國古代上層人士的裝束。頭窄肩細,體態修長,就是“秀骨”,容貌俊俏,神情灑脫,則為“清相”。1954年修德寺遺址出土佛教造像2200餘件,據銘文可知這批造像為曲陽工匠雕刻,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佛教造像,對研究中國北方佛教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北齊時期脅侍菩薩像。

王處直墓彩繪石刻,登上國家寶藏的明星國寶

隋唐時期的曲陽石雕藝術達到第一個高峰,此時的石雕造型純熟自然,人物形象或剛健挺拔,或婀娜多姿,面容安詳、服飾華麗。堅硬的石材在匠人手中隨心所欲,題材也更加多樣。展廳中有一件昂首挺胸、怒目前視的石獅,張口欲吼,散發著雄強不羈的霸王之氣。這件石獅原位於唐祖陵的建初陵前,高1.5米,頜下透雕三綹鬍鬚,腦後毛髮捲曲自如,前肢後側各有一排捲曲的細毛。雕刻藝術精湛,形象逼真,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曲陽藝人在寫實基礎上追求內在神韻和氣勢的藝術匠心。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王處直墓出土,唐末、五代時期浮雕·女樂、服侍像左片。

1994年曲陽靈山鎮燕川墳山的王處直墓被盜,之後考古人員進行了發掘,推斷墓內共有石刻18塊及前室的一些陪葬品。被盜文物幾經轉賣流失海外,後經國家文物局等多方努力,這批文物終於2001年被追回。這才使我們今天還能夠看到武士門神、散樂、奉侍、十二生肖等18塊曲陽石雕的巔峰作品。這組漢白玉彩繪浮雕,均為世俗生活題材,集雕刻、繪畫於一體,寫實生動刻劃傳神,彩繪浮雕《散樂圖》、《奉侍圖》,是目前發現唯一用整塊漢白玉表現伎樂宴飲題材的國寶級文物。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王處直墓出土,十二生肖浮雕,龍。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曲陽王處直墓出土,十二生肖浮雕,馬。

到了宋代,曲陽佛教造像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平緩期,世俗化風格初露,羅漢造像開始興盛。元代初年,代表曲陽石雕最高水平的楊瓊主持了元大都建設,石雕藝術在建築領域大放異彩,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影響延續至今。明清兩代,京城的宮殿、華表、亭臺、牌樓、廟宇、橋樑等建築中,曲陽石雕無處不在。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天安門前華表,建於明代永樂年間。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總理的安排下,曲陽工匠承擔起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浮雕的雕刻任務,並在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等重大工程中,都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由雕刻名家盧進橋創作的“臥獸觀音”、“天女散花”和“三大仕”作品被國家定為珍品,分別陳列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和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內。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當代曲陽雕刻大師盧進橋作品,天女散花。

如今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傳統的曲陽手工雕刻不斷受到衝擊,開料、手工刨荒、工具製作、手工錘釺等技法已近失傳。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雕刻材質和類型受到影響,工匠隊伍青黃不接,藝術成分降低,曲陽石雕這一古老的手工技藝需要尋找新的立足點。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