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1943 年 1 月 10 日,第 25 步兵師第 27 步兵團三營的進攻雖然遭到了日軍的阻擋,但最終在友軍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優勢下,仍然攻佔了奔騰小馬山一半的領地。然而,阻礙美軍戰鬥的不是日軍的炮火,倒是嚴苛的自然環境。

換句話說,人需要喝水

六、缺水的第二天

雖然馬坦尼考河的支流一直在美軍的兩翼潺潺流淌,但是它們不是離作戰區域過遠,就是有日軍的威脅。顯然,從 51 高地和 50 高地向南下坡取水並不是一個安全的方案,因為西南支流的叢林茂密,又是日軍佔領區,因此免不了會發生交火,且美軍也無法發揮他們的火力優勢,最可能的結果就好比第 182 步兵團在一個月以前的遭遇。

三營的布什中校命令補給隊伍返回 55 高地取水(即此次戰鬥他們的出發點),並且讓部隊在 0900 時之前原地不動,暫緩發動對奔騰小馬山西南端 53 高地的進攻。然而,布什中校過於樂觀地看待水源補給的問題。雖然 55 高地的可飲用水資源並不短缺,但在運輸途中,經過了不少部隊,後方的部隊已經將它們分贓殆盡,等補給隊伍回到 52 高地時,布什中校只能擺脫各位士兵,繼續飲用他們在前一天戰鬥中剩下的水。

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一月,並不如我們想象地那樣涼爽,相反地,作為南半球的一個熱帶島嶼,此時正是萬物繁盛的夏天。烈日當頭照、汗水心中流、苦水往回咽,這三句話,可以說是生動形象的描述了美國陸軍的作戰感受。無奈,只能將就將就,繼續打。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雖然所羅門群島充滿著大量的河流和潮溼的空氣,但是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奔騰小馬山美軍防區內則缺少水源。為確保補給充足,當地土著組成的部隊以及每個作戰單位抽調出的額外人員,必須擔任運輸任務。運輸線路只能靠走,無法使用汽車,經常需要翻越陡峭的山坡才能送到友軍手裡。

布什中校重新調整了作戰計劃:

1)I 連走左翼,從南側迂迴進攻 52 高地西側的第一道山脊,其本身抽一個排出來負責自身被包抄的安全問題

2)K 連作為中堅力量,走中路,直接插入 53 高地

3)L 連走右翼,從北側與一營接頭,並在自己的防區內,消滅 57 高地和 53 高地之間叢林的日軍抵抗

4)臨時從營部和 M 連(機槍連)抽調 11 人,專門去打水

然而,三營的推進遇到了強烈的阻礙。由於士兵缺水,他們的戰力也隨之下降,首先出現問題的是 I 連。I 連在兩個山脊的鞍部某處遭遇日軍迫擊炮和機槍的壓制而喪失機動能力,在當日中午前,該連某個排只有 10 人保持一致清醒,其餘人員完全喪失作戰意志,同時 I 連指揮官強森中尉也被破片擊傷,於當日 1300 時被撤回營部醫院救治。

同樣倒黴的還有 L 連。L 連的主力在北側迂迴後,遭到前後兩側的日軍機槍壓制,遂立即原地待命駐防,請求炮兵支援和等待援軍。不幸的是,到了下午 1500 時,援軍仍未到達。L 連在面臨著與營部失聯和被日軍阻擊的處境,被迫放棄自己的駐防陣地,於當日黃昏之時,撤回了 52 高地。

同時撤出的還有 I 連,因為他們照樣無法固守推進的區域,K 連在兩翼失去志願後不敢貿然前進,遂也在 52 高地建立防線,等待日軍的夜間進攻。日軍雖然在 11 日夜晚有小股部隊嘗試偷襲營部指揮所,但被 L 連的士兵及時發現並擊退。無奈的布什中校深知部隊是因為過於疲勞和缺少及時的補給而無法前進,且第 27 步兵團的指揮官麥卡洛克中校也意識到了這樣的情況,於是他命令三營的部隊從前線回撤當預備隊,在 55 高地和 54 高地休息;二營換防至前線,於 12 日當天負責主要進攻行動;三營中可利用的人員去運水,二營之前所駐守的 50 高地和 51 高地,由第 25 步兵師第 161 步兵團的一營負責。

七、“丟人”的第三天

第 27 步兵團的二營準備在 12 日投入戰鬥,為此二營的指揮官米歇爾中校這樣計劃:

1)F 連和 G 連同時展開突擊,分別掌管左右翼,E 連做預備隊

2)當 G 連和北邊的一營建立聯繫後,F 連則作為主幹力量,進攻 53 高地

3)H 連將使用重機槍和 81mm M1 迫擊炮進行近距支援,同時師部下轄的第八野戰炮兵營也將進行遠程火力支援

12 日早晨 0630 時,在火炮預熱之後,二營的部隊便展開了行動。負責右翼的 G 連率先被 52 高地北側叢林中的日軍(若林中隊)伏擊,但 G 連的巡邏隊還擊擊退了他們。之後,第二道山脊北側叢林的日軍再度向 G 連發起進攻,但 G 連在運動中並沒有戀戰,於當日中午時分,已經和第 27 步兵團的一營建立了聯繫。

然而,G 連是 12 日當天完成任務的唯一一支部隊,二營的其它部隊則遭遇到日軍的強烈抵抗。原先 I 連佔領的地區被日軍於 11 日夜間奪回,12 日的日軍則佔領了 53 高地及其東北邊的兩道山脊和鞍部,同時控制著 53 高地北邊的叢林地帶和 52 高地北邊的叢林地帶。由於 53 高地及其兩道山脊和 52 高地一樣,南側是陡峭的懸崖,步兵無法迂迴包抄,因此二營的部隊只能通過從東側和北側進行夾擊,但是這兩個進攻防線被日軍的機槍封鎖地天衣無縫。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奔騰小馬山的一處日軍據點。這個據點只是在現有的珊瑚礁和土石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表面鋪上用樹枝搭建的樹葉偽裝網,而士兵則埋在下面。類似的火力點遍佈山脊,雖然空間狹小無法搭載九二式重機槍,但填充了 2-3 名日軍步槍兵的掩體,也能給美軍造成精準殺傷。

F 連在進攻第一道山脊後,過於靠北,他們的左翼立即遭到了日軍的進攻。雖然 F 連即使奪回了第一道山脊,但也無力發動對 53 高地的進攻。該連的指揮官羅伯特·埃克斯頓中尉(Lt. Robert M. Exton)在山脊上使用機槍壓制日軍時,日軍的一枚迫擊炮彈炸斷了他的腿,在死前的最後時刻,他告訴嘗試拯救他的士兵:別浪費時間。於是,第一道山脊後被命名為埃克斯頓山脊(Exton's Ridge),這是美軍在當天丟的第一個軍官。

當作為預備隊的 E 連填補了 F 連左翼的空白後,米歇爾中校下達了進攻第二道山脊的命令。F 連則從北翼向南進攻第二道山脊,而 E 連則從東側進攻。可以意料到的是,E 連因為無法從南翼迂迴上山,因此向北撤退,和 F 連混在了一起。當這兩個連推進到第二道山脊一半的位置時,遭到了日軍機槍的壓制,部隊立馬呼叫了炮兵支援。

H 連的反應非常迅速,他們將重機槍從營部拉到了埃克斯頓山脊上,以便更好地支援 F 連和 E 連的進攻,一營在 57 高地的迫擊炮和 H 連本身的 81mm M1 迫擊炮也正準備進行炮火支援,但二營的長官米歇爾中校發現日軍的據點位置與友軍的距離不足 50 米,他怕傷到自己人而拒絕了友軍的炮兵支援。就這樣,那些位於反斜面的日軍據點一直壓制著美軍,但美軍卻拿它們沒辦法。在戰鬥中,威爾登·西姆斯中尉(Lt. Weldon Sims),在於另外兩名上尉潛行過程中不慎暴露,被日軍機槍手擊中胸部。犧牲後,他的戰友將他的屍首拉回了二營的防線,這第二道山脊則後被命名為西姆斯山脊(Sim's Ridge),這是美軍在當天的丟的第二位長官。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1943 年 1 月 12 日至 13 日,第 27 步兵團三個營的作戰態勢圖。可以看到,二營接替了三營的駐守的前線後,努力與一營取得聯繫,並兵分兩路奪取 53 高地。此時日軍第 38 旅團第 228 聯隊第三大隊指揮部已經從奔騰小馬山撤離至西側的叢林之中,西姆斯山脊和埃克斯頓山脊能夠清晰可見。

與西姆斯中尉同時潛行抵近的,還有營部參謀查爾斯·戴維斯上尉(Capt. Charles W. Davis),他觀察到日軍的重要據點後,立即使用無線電電告了 H 連。H 連的迫擊炮火也非常及時,但只是在目標區域附近揚起了大量的灰塵和碎石,不僅未能完全摧毀日軍的據點,倒是給友軍帶來了不少的小磨小蹭,且二營的指揮官為了確保自己人的安全,叫停了支援,但是這一天就如此度過了。當晚,二營在西姆斯山脊的北翼和埃克斯頓山脊駐防,等待下一天的進攻以及三營運輸的飲用水。雖然日軍知道自身彈藥不多,且無法發動第二次夜襲,因此他們並沒有發動成規模地夜間偷襲,倒是把二營營部指揮所連接到後方的電話線給剪斷了~ 另外,由於二營的部隊是第一次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山進行軍事行動,新兵對日軍的夜襲沒有任何經驗,因此為了自保地胡亂壓制,給友軍應當熟睡的夜晚,帶來了些許的打擾。

八、欣喜的第四天

1943 年 1 月 13 日早晨,米歇爾下達了進攻命令,此時二營 E 連的部隊在西姆斯山脊的北側向南側突擊,而 F 連則從防線中撤出,直接在地貌的掩護下,直接進攻 53 高地的北方。E 連的部隊在向南推進之時,再度被日軍的機槍壓制,此時六名志願者組成了一個小分隊,嘗試進行抵近日軍據點,並用手榴彈解決頑固機槍點,但是這個小分隊在兩名士兵被擊斃的情況下,潰退回 E 連的防線。

由於日軍據點和美軍的前線過於接近,且美軍的 60mm M2 迫擊炮由於彈道曲線夠不到日軍據點,而被迫回撤。沒有了友方迫擊炮的近距支援,日方的機槍掩體則一直處於悠然自得的狀態。此時,營部參謀戴維斯上尉看不下去了,他為了打破眼前的僵局,和之前撤回來的四名志願者一起,再一次進行抵近進攻。這一回,E 連的大部隊則在東側吸引日軍的火力,而 5 個人組成的突擊小分隊,則從西側接近,只要戴維斯的哨聲一響,就代表據點被端掉,就可以讓大部隊穩步推進了。

這個 5 人小分隊推進到了與日軍不足 10 米的地點,雖然日軍率先發現了他們並精準地投擲了手榴彈,但是日軍的手榴彈並未引爆。相反地,戴維斯上尉等人則一下次投出了 8 枚手榴彈,準確地摧毀了日軍據點。日本的駐軍則向後撤退,而戴維斯上尉在發現自己的步槍卡殼後,立即使用手槍射擊,與同行 4 人一起擊斃了逃竄的日軍。因為這一次行動有第 25 步兵師的指揮官勞頓·科林斯少將進行督戰,並且有不少美軍士兵看到了戴維斯的戰鬥過程,因此他在此次行動後被授予榮譽勳章,以表彰他的膽量和智慧。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查爾斯·戴維斯上尉(Capt. Charles W. Davis),最終軍銜為陸軍上校,1917 年 2 月 21 日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 Alabama)。因 1943 年 1 月時,他志願加入突襲小分隊,前往 53 高地搗毀日軍據點,並在步槍擊發一顆子彈後卡殼的情況下,繼續使用手槍率小隊擊退日軍而被授予榮譽勳章。二戰後,他曾參與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此照為墓地中的照片,請自動忽略大放光明的底圖。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Virginia)的戴維斯上尉墓碑,該墓碑現已經被更換成灰色大理石。戴維斯 1991 年去世,享年 73 歲。

當戴維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後回軍事學校上戰術課時,遇到了和當時同樣的戰例(如何處理日軍機槍碉堡),但是作為學員中唯一一位經歷過瓜島戰役的他,卻在學期末的考試中得到了差評,實在是有些諷刺。

不僅戴維斯的小分隊成功襲擊了日軍的機槍據點,一場及時的雷暴,給美軍的士兵帶來了足夠的雨水。二營的士兵並沒有得到三營運水分隊的足夠補給(同樣,在之前三營取水的士兵應該是被二營的士兵分掉了),但是當他們在暴雨中擰乾淋溼的上衣並喝下少量的雨水後,可以說是滿血復活了。於是,他們在當日三個野戰炮兵營對 53 高地的火力投送之後,於中午時分,就輕而易舉地攻佔了 53 高地。美軍繳獲了一門九二式步兵炮和若干擲彈筒,而當地的日軍則潰逃至他們的後方。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1947 年的某個雜誌記載了戴維斯上尉的趣事。原文中說道,戴維斯上尉在瓜島戰役後到課堂中學習戰術技巧。當教員說到和戴維斯遇到的類似戰例時(即如何對付壓制你的日軍碉堡),他驚歎教員給出的解決方案和自己當時做的幾乎完全一樣。然而,諷刺的是,戴維斯作為唯一一位在瓜島親身經歷過戰鬥,並因此戰例而獲得榮譽勳章的學員,在最後的考試中被教員給出了“不滿意”(Unsatisfactory)的評價,且為全班獨一無二。從此之後,他就再也不相信打仗是靠上課學出來的了。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奔騰小馬山之戰 03

美國海軍陸戰隊二師十團二營的炮兵,也加入了最終攻佔奔騰小馬山的攻勢之中。他們使用的 75mm M1 榴彈炮配上 M8 的炮架,攜帶起來非常方便,當友軍的 105mm M2A1 榴彈炮無法精確射擊時,他們就使用該型火炮做最後的清除。

在整個奔騰小馬山之戰中,日軍第 38 旅團第 228 聯隊和第 230 聯隊損失 170 人左右,若林中尉陣亡,美軍損失兩名軍官和 29 名士兵。第 25 步兵師第 27 步兵團在友軍的強大火力支援下,成功在數天內完成了預定目標,奪取了奔騰小馬山的主要陣地。1 月 15 日之後,第 161 步兵團的士兵則幫助肅清了奔騰小馬山南面叢林的日軍餘部,而第 27 步兵團並未參與之後的瓜島戰鬥,而是開始建築防線和修路。

第 27 步兵團的部隊完成了他們的目標,而第 35 步兵團則得處理棘手的海馬山和奧斯登山了。

1)Richard B. Frank 著,Guadalcanal: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Penguin Group 1990 年出版, ISBN 0-14-016561-4

2)Samuel B. Griffith 著,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年出版,ISBN 0-252-06891-2

3)Frank O. Hough,Verle E. Ludwig,Henry I. Shaw 合著,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一卷,IBIBLIO 網站

4)John L. Zimmerman 著,"The Guadalcanal Campaign",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istorical Monograph 1949 年出版,IBIBLIO 網站

5)John Miller Jr. 著,Guadalcanal: The First Offensive,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年收錄,CMH Pub 5-3

6)Stanley Coleman Jersey 著,Hell's Islands: The Untold Story of Guadalcanal.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年出版, ISBN 1-58544-616-5

7)Charles R. Anderson 著,Guadalcanal , The U.S. Army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3 年收錄,CMH Pub 72-8

8)Gordon L. Rottman 著,Japanese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South Pacific and New Guinea, 1942–43. Osprey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ISBN 1-84176-87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