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鹤壁模式”!看我市如何把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激发活力 红利普惠民生

——2019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1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工作时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奋斗目标,聚焦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市委高度重视,高位强力推动

将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强保障。市委及时调整组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市委书记任主任,设置由相关市领导任组长的12个专项小组,覆盖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司法体制、社会治理体制、重大民生、党的组织建设制度等主要改革领域。

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市委深改委成员带头履行主体责任。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富国同志作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定期主持召开改革专题会议、改革务虚会研究解决问题,并亲力亲为开展改革督察活动20余次。市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郭浩同志多次就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就医一卡通”改革等重要改革事项作出批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其他成员也切实扛起改革主体责任,主动领衔关键性改革事项,解决了一大批改革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加强统筹协调,规范有序实施

系统谋划改革任务。按照市委关于“两个高质量”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五个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党建制度等方面谋划确定改革事项,做到中央、省委安排部署应接尽接,自主改革事项紧密对接我市发展需求。全年承接的153项省改革事项和37项自主改革事项均顺利完成。

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出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进一步完善了改革工作的领导机制和议事决策程序。

提升改革方案质量。把制定高质量改革方案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合法性审查、风险稳控评估等关键环节,全年审议通过重要改革方案20余个。

注重试点示范,实施突破先导

将试点示范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一招,通过创建试点示范,获取前沿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以试点示范创造优势、打造品牌、带动全局,2019年全市新获批国家级改革试点12个,省级改革试点6个,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等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推广。

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触发改革的连锁反应,改革亮点突破在各领域竞相呈现,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为我市“两个高质量”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

多项关键性改革形成“鹤壁模式”

——探索高质量发展“鹤壁模式”。编制实施方案,组建21个重点工作专班、8个重点产业发展专班和4个驻地招商组,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实。9月10日,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省直部门出台支持我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文件36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8个。

——探索国土空间规划“鹤壁模式”。坚持“多规合一”,合理划定“三区三线”,统筹推进空间规划编制、用途管制实施、信息平台建设,有效破解了城市发展空间难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张图”基础上的“一个平台”审批,将审批时限缩短至90个工作日。

——探索海绵城市建设“鹤壁模式”。严格管理运营,注重技术创新,强化制度保障,顺利完成投资34.11亿元的六大类273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和3个配套项目,有效破解了我市由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中的发展难题,进入全国16个试点城市第一梯队。

——探索冬季清洁取暖“鹤壁模式”。探索形成“六个一”建设标准和“清洁供、节约用、投资优、可持续”的建管模式,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城乡居民取暖难题,荣获“北方农村清洁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称号。

——探索预算绩效管理“鹤壁模式”。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合作完成31个政府部门整体绩效指标设置、9个政府部门整体绩效评价,为全省乃至全国预算绩效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三,其中政务服务排名全省第二,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创新营商环境制度机制。成立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建立市级领导、市直相关部门联系分包重点企业等制度,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和6个专项方案,出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3+N”系列政策,并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体系。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容缺办理”+“多评合一”模式。通过评估审批流程整合优化,将219项审批材料中的83项实行“容缺办理”,实现审批评估“一站式”服务。

——扎实推行“服务管家”机制。选派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服务管家”,一企一策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建立问题台账、督查通报、重大事项会商等制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建设全省首个市级普惠金融共享平台。将企业贷款由“单向选择”变为“双向互选”,有效解决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等问题。

——创新不动产“一站式”模式。整合不动产交易、登记、税收三项业务,将业务环节由14个整合优化到7个,全市涉税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率达到70%以上,全省排名第一。

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领域改革卓有成效

——创新推动民生领域“小切口”改革。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市教育体育局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改革,淇滨区佳和社区开设延时服务窗口,以“小切口”促进“大民生”。

——强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推进多层次、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加强行业综合监管,2019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估考核全省第二,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省“智慧卫监”试点。

——在全国率先推行“互联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一网通办模式。将工伤认定系统与人社系统服务平台和劳动能力鉴定系统关联,群众不出门就能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申报,被省作为优化政务服务经验报国务院办公厅。

改革触角伸向更宽更广领域

——积极推进党建高质量实践路径改革创新。率先提出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七项工程”,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聚焦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发展城市主要任务开展动态考评、双向检验,推进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

——党政机构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党政机构改革,率先完成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全省首家挂牌。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在省社会科学院公布的18个省辖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

——创新实施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淇滨区探索实施“1369”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形成区直单位牵头推进、城管职能部门配合、属地统筹协调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发运行全国首个“不忘初心”智慧党政融合平台。将智慧党建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既可实现党员学习、党务管理功能,又可办理医疗、教育等业务,更好服务基层党员群众。

——探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有效方式。开展“六城联创”并坚持“创一城、补一城”,切实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经济社会转型。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的提升之年,我市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坚定的信心深化改革、开路破局,奋力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