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的传说

蠡山洲上有一张姓头脑灵话的人,大家叫他张果老。张果老富裕了,有钱了,日子过的红红火,悠闲无事,整天快乐似神仙。

“哎!要是真的成了仙该多好,可以长生不老,"张果老也是经常这样想的。

这蠡山洲上肯定是能成仙的地方,肯定有神仙。"张果老也总认为神仙就在他附近。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果老终于找到了一个很神秘,很象神仙一样的人。

机会真的来了,乘神仙不注意的时候,用绣花针穿上丝线别在神仙的衣服上。神仙也象张果老一样别在一株“田三七”上。

几天后,张果老在一处林地找到了自己做了记号的丝线。顺着丝线挖了起来。

费了很大的劲把“田三七挖了出来。

“ 啊!原来是一个(田三七)精”张果老高兴地说。

“ 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我唐僧肉吃不到,吃了这(田三七)照样长生不老,照样能成仙。”张果老是这样想的,于是赶紧行动起来。

为了不让灵气跑掉,在树林里熬起了“田三七”汤来。

“田三七”的气味四处飘香,沁人心肺。

张果老瓦起“田三七”汤就往嘴里送。

“张果老快去!快。”一个小孩顺着“田三七”的香味,找到了正要喝汤的张果老,拉起他的手就往树林外面走。

张果老只好放下送到嘴里的汤,依依不舍地望着锅里,回头还添了一把柴,就被小孩拉出了树林。

“田三七”飘出的香味被远在八,九里地正在为肚子操心的毛驴闻到了,毛驴上还驼着一个胖乎乎的老人。

与其叫毛驴,还不如叫猪,因为胖圆圆的,脚显得很短,很粗。背上的老人东倒西歪,昏昏欲睡的样子。

原来社会稳定,发展了,再不象以前饿着肚子干活,社会富裕了,休闲了,路面也平坦起来了,毛驴和人都胖起来了,也没有原来那么有精神了,一附病病痛痛的样子。人家看他经常骑着毛驴,就叫他做张果老,就差倒骑毛驴了。

他们走了很远的路,几天沒有吃到好的食了,就在他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毛驴闻到了无法抗据的“田三七”香味,找到了先前张果老熬的“田三七”汤。

他们看看四周无人,等了一会,奈不住饥渴,挡不住“田三七”香味的诱惑。一人一驴吃了起来,把锅里的汤喝了个精光。

张果老在附近找了些能吃的熬了一锅汤,以弥补人家的“田三七”汤。

再说张果老被小孩拉出树林走了不远。一群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

“张果老这附近十里八乡只有你见的世面广,头脑灵活,你看,这头小水牛的头伸到坛子里面了,怎么也出来不了,只好要小毛孩去请你,你看有什么办法?"说完象迎财神一样把张果老让到了小水牛的旁边。

张果老从旁人的手里接过香烟,身边的人赶紧点帮他点燃。张果老慢悠悠地吸起来。

一支烟吸完了,张果老发话了:“这这还不容易,拿大刀来,把小水牛的脑袋砍下来就完了。”

很快一位壮跑回家,拿来一把大的关公刀对准小水牛的颈用尽洪荒之力砍下去。

“咔嚓,"一声牛头和坛子掉在地上。

“牛头还在里面。”旁边有人说,

“把坛子打烂。"张果老毫不含糊地说。

坛子打烂了,小水牛砍了,张果老的任务完成了。

“多好的牛,多好的坛子说沒了,就沒了,多可惜啊!"

“连张果老都无法解决那是沒有办法的。"

有人惋惜,有人感到无奈。

“张果老放下自己的事都不做,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还是辛苦了。"

“做事,“旁边一声“做事”提醒了张果老。

“我熬的(田三七汤)还沒有,差点忘记了,我喝汤去。"说完转身就走。

到底还是神仙汤,毛驴和张果老喝完后感觉粉身是用不完的力。眼能观看几里以外的事物,耳能七,八里外的风声。张果老在外面砍小水牛的事以及这“田三七"汤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汤的主人来了,我还是赶紧走好些。”

慌忙跳上毛驴,边看人还有多远,倒驴着毛驴就走。

通了灵气的毛驴撒开四蹆,一下就冲入了云霄。张果老也感到一身轻飘飘的,他自己想;“难道我们成了仙吗? ”

再说砍牛头的张果老走到锅前一看:汤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跟原来的一样多。)于是边喝边休息,慢地喝完。“吃了这神仙(三七汤)一定会成仙,何况是一整锅(三七汤)呢。"张果老自言自语地说。

2019、7、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