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的傳說

蠡山洲上有一張姓頭腦靈話的人,大家叫他張果老。張果老富裕了,有錢了,日子過的紅紅火,悠閒無事,整天快樂似神仙。

“哎!要是真的成了仙該多好,可以長生不老,"張果老也是經常這樣想的。

這蠡山洲上肯定是能成仙的地方,肯定有神仙。"張果老也總認為神仙就在他附近。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果老終於找到了一個很神秘,很象神仙一樣的人。

機會真的來了,乘神仙不注意的時候,用繡花針穿上絲線別在神仙的衣服上。神仙也象張果老一樣別在一株“田三七”上。

幾天後,張果老在一處林地找到了自己做了記號的絲線。順著絲線挖了起來。

費了很大的勁把“田三七挖了出來。

“ 啊!原來是一個(田三七)精”張果老高興地說。

“ 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我唐僧肉吃不到,吃了這(田三七)照樣長生不老,照樣能成仙。”張果老是這樣想的,於是趕緊行動起來。

為了不讓靈氣跑掉,在樹林裡熬起了“田三七”湯來。

“田三七”的氣味四處飄香,沁人心肺。

張果老瓦起“田三七”湯就往嘴裡送。

“張果老快去!快。”一個小孩順著“田三七”的香味,找到了正要喝湯的張果老,拉起他的手就往樹林外面走。

張果老只好放下送到嘴裡的湯,依依不捨地望著鍋裡,回頭還添了一把柴,就被小孩拉出了樹林。

“田三七”飄出的香味被遠在八,九里地正在為肚子操心的毛驢聞到了,毛驢上還駝著一個胖乎乎的老人。

與其叫毛驢,還不如叫豬,因為胖圓圓的,腳顯得很短,很粗。背上的老人東倒西歪,昏昏欲睡的樣子。

原來社會穩定,發展了,再不象以前餓著肚子幹活,社會富裕了,休閒了,路面也平坦起來了,毛驢和人都胖起來了,也沒有原來那麼有精神了,一附病病痛痛的樣子。人家看他經常騎著毛驢,就叫他做張果老,就差倒騎毛驢了。

他們走了很遠的路,幾天沒有吃到好的食了,就在他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時,毛驢聞到了無法抗據的“田三七”香味,找到了先前張果老熬的“田三七”湯。

他們看看四周無人,等了一會,奈不住飢渴,擋不住“田三七”香味的誘惑。一人一驢吃了起來,把鍋裡的湯喝了個精光。

張果老在附近找了些能吃的熬了一鍋湯,以彌補人家的“田三七”湯。

再說張果老被小孩拉出樹林走了不遠。一群人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他。

“張果老這附近十里八鄉只有你見的世面廣,頭腦靈活,你看,這頭小水牛的頭伸到罈子裡面了,怎麼也出來不了,只好要小毛孩去請你,你看有什麼辦法?"說完象迎財神一樣把張果老讓到了小水牛的旁邊。

張果老從旁人的手裡接過香菸,身邊的人趕緊點幫他點燃。張果老慢悠悠地吸起來。

一支菸吸完了,張果老發話了:“這這還不容易,拿大刀來,把小水牛的腦袋砍下來就完了。”

很快一位壯跑回家,拿來一把大的關公刀對準小水牛的頸用盡洪荒之力砍下去。

“咔嚓,"一聲牛頭和罈子掉在地上。

“牛頭還在裡面。”旁邊有人說,

“把罈子打爛。"張果老毫不含糊地說。

罈子打爛了,小水牛砍了,張果老的任務完成了。

“多好的牛,多好的罈子說沒了,就沒了,多可惜啊!"

“連張果老都無法解決那是沒有辦法的。"

有人惋惜,有人感到無奈。

“張果老放下自己的事都不做,從很遠的地方趕來,還是辛苦了。"

“做事,“旁邊一聲“做事”提醒了張果老。

“我熬的(田三七湯)還沒有,差點忘記了,我喝湯去。"說完轉身就走。

到底還是神仙湯,毛驢和張果老喝完後感覺粉身是用不完的力。眼能觀看幾里以外的事物,耳能七,八里外的風聲。張果老在外面砍小水牛的事以及這“田三七"湯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湯的主人來了,我還是趕緊走好些。”

慌忙跳上毛驢,邊看人還有多遠,倒驢著毛驢就走。

通了靈氣的毛驢撒開四蹆,一下就衝入了雲霄。張果老也感到一身輕飄飄的,他自己想;“難道我們成了仙嗎? ”

再說砍牛頭的張果老走到鍋前一看:湯還是原來的老樣子,(跟原來的一樣多。)於是邊喝邊休息,慢地喝完。“吃了這神仙(三七湯)一定會成仙,何況是一整鍋(三七湯)呢。"張果老自言自語地說。

2019、7、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