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中國的足球?

這兩天,因為世界盃資格賽國足讓人無語失望地輸給敘利亞隊,再次將出線希望變得無限渺茫,緊接著名帥裡皮在賽後記者發佈會麻利地辭職起身離去,致使這個令人痛惜讓人憤怒的中國足球隊又成了網上笑話。

實在無法用言語表達心情!多年不看國足比賽,鬼使神差無巧不巧的在比賽時間轉到比賽直播頻道,又無法忍受的看了前二十分鐘後二十分鐘的比賽,對於一個以前參加過大學校隊和民間聯賽已過而立之年的喜歡體育的人來說,這支隊伍所呈現的能力和水平讓人無語鬱悶再加羞愧。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評論和指責教練。

對於對主教練的指責,想說的是,一個在歐洲五大聯賽有豐富閱歷和經驗的外國老頭要被逼到什麼程度才可能放著鉅額薪資和違約金不賺而離去,在歐美利益至上環境中生活六七十年的人怎麼會這麼選擇?

兩個字,聰明。只有聰明人才會這麼選擇,這個環境不是一個外國人能應對的,即便本土高水平高素質的業內人士也會感到無所適從。

按正常邏輯,一支隊伍由誰來帶則隊伍就應由誰來選材組織和管理,就好比一部影片由誰來導演那麼演員也會由導演按劇情需要去選擇演員。

可國內足球圈似乎被國內娛樂圈影響和帶偏了,選材標準誰來定,選誰來,誰具體負責管埋和實施,這一切的一切,就像導演多數時侯沒有決定權一樣,主教練也很難按自已的理解去做。利益決定了一切。

即使硬帶了幾個自己認為不錯的隊員,也是要麼是在自已能看到的有限環境中選擇的,要麼是被給定了條件的選擇。

這樣的條件下,能有好的隊伍的成功幾率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更何況國內聯賽體系下的球員水平、能力大家心知肚明。

並不否定專業足球運動員獲得利益,看看歐洲足球強國的國家隊成員,哪個不是富的流油,但這些球員的水平能力對得起他們獲得的收益,就像大企業公司的頂尖人才薪酬不菲無可厚非一樣。但國足的業績,球員的能力與他們的獲得匹配嗎?

有些觀點指出國足存在的必要性。

國足還是應該存在的,泱泱大國連這麼二十幾個人都選不出來豈不可笑?而且雖然國內聯賽水平就那樣了,但如果沒有一個能代表這個聯賽中所謂優秀人才球員的隊伍,似乎這個聯賽是否有存在必要也一併成疑了。

不過,國足萬萬不可被國內娛樂圈誤導了,本應代表客觀公正評價藝術和能力的評獎被各種亂七八糟不知所謂的有心人士發明的野獎包圍,致使誰的能力強在亂花之中迷了眼,好壞的客觀標準在利益和市場的驅動下變得安能辨我是雄雌了。

關於國足歸化球員的事兒,得有個度。歸化一兩個說明了包容開放,但歸化多了說明什麼?似乎只能說明能力欠缺水平不夠。

歸化能促進和提高國內球員的競爭心勁兒,能從另一角度對比和證明國內球員的能力問題,但歸化不能解決自身訓練聯賽體系下成形的球員的能力和水平問題,也不能有根基有穩定性地提高國足水平。

問題根源在哪裡?還是自身管理、培訓及競賽體系的建設亟待完善提高。

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時刻了,撥亂反正希望由此開始。

國足的選材標準、管理和培養,國內足球管理、培訓和競賽體系,還是應從規則制定者到實行者,都以能力水平為唯一條件,將利益盡最大可能地約束,才能讓這個傷了太多人心二十年的體育運動從黑暗走向康莊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