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的存款能撐半年嗎?

疫情之下

做理賠做的手軟

剛好有假期

本來拖著不看醫生的病

都抓緊時間去住院手術了

所以,最近的理賠比較多!


疫情之下

做退保也做的手軟

有沒辦法續期繳費保單失效後無奈退保的

也有需要現金,退保救急的


潮水退去

才知道

誰在裸泳


這個疫情

不僅是讓我們更客觀的注意身體保健

還更讓我們看到家庭財務規劃的必要


我們已經不是40年前計劃經濟

工人有工資收入

農民有農田糧食收入

雖然都是緊巴巴

但是填肚子還是沒問題


改革開放後

家庭經濟增長了

家庭投資理財可支配餘額增長

2019年達到了30733元


年度家庭平均有這麼多錢可以支配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合理的來安排那?

一味花錢、存錢也不行

一味買房、理財、股票、保險也不行


普通家庭在日常開銷之外

應該合理的安排

具體的參考比例如下:


疫情之下,你的存款能撐半年嗎?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

這是標準普爾金融公司根據全球10萬家

家庭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進行投資分析後得出的

家庭資產配置圖


從左到右

第一個賬戶是:應急賬戶

這個錢應該是我們家庭收入的10%

或者是家庭生活費的3-6個月的生活支出費用

存放要求:保本、存取靈活

存放工具:主要是銀行存款、餘額寶、國債的

主要目的:急需用錢能馬上取、失業也有再找工作的生活備用金

(保本的債券基金沒有放入,是因為購買和贖回都有T+2,或T+3的時間限制)


第二個賬戶是:保險賬戶

這個錢應該是我們家庭收入的20%

存放要求:高槓杆、風險轉移

存放工具:主要是社保、商業意外保險、醫療保險和重疾保險

主要目的:不能馬上存夠意外和疾病的錢,但是保險能兜底

保險可以一世不用

保險不能一時不有


第三個賬戶是:投資賬戶

這個錢應該是我們家庭收入的30%

存放要求:高收益,也有高風險

存放工具:主要是股票、基金、債券、企業股權(創業)等

主要目的:根據家庭風險評估來選擇,高收益抵禦通貨膨脹(也有高風險)


第四個賬戶:保本升值賬戶

這個錢應該是我們家庭收入的40%

存放要求:長期穩定的收益

存放工具:房產投資、養老分紅險、萬能險、信託等

主要目的:長期穩定的收益,將年輕時的儲備平滑到幾十年後的固定年金


疫情之 下

如果你能順利的度過

請對照檢查我們的家庭財務規劃

即使不做到4個象限均衡

至少1-2象限是可以先匹配的

然後再慢慢規劃我們的家庭財務4個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